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的结构设计,一般是根据设计规范进行结构的总体布置、结构尺寸的选择以及结构强度的校核,设计的结构形式以安全实用为主,基本上都能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而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结构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强度的要求,材料的节约使用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满足上述综合条件的最优设计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NSYS作为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结构设计上可以做到最优设计。本文结合GORGON项目中撑杆设计,使用ANSYS对结构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优设计方案,节约了材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T形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完成了多组T形型钢混凝土构件在单向和双向偏心受压下的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得到构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极限应力应变和极限荷载等资料。根据分析成果,推导出T形型钢混凝土构件在单向偏心受压下的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和双向偏心受压下正截面强度的近似计算方法,并与ANSYS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型钢梁拉筋安装方案进行分析,提出在钢梁腹板上不开拉筋孔,调整为焊接构造筋筋连接板,进场后在连接板上焊接构造筋,拉筋勾住构造筋和腰筋,完成钢筋安装的技术改进方案.解决加工周期长型钢梁拉筋安装成本高的问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给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偏心受压砌体构件偏心距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偏心受压砌体构件偏心距的计算问题,提出了改用由荷载设计值计算的偏心距来计算影响系数的建议和两种相应偏心距转换方法。为正在修订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提出协调途径和具体改进方案,以供设计和规范修订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桥规”容许偏心距的探讨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沈尧麟1问题的提出《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在第3.0.2条中对圬工结构偏心受压正截面强度计算中作了容许偏心距的规定,又在第3.0.4条中提出当偏心距超过容许偏心距时可按下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双向偏心受压的型钢混凝土柱的正面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模拟计算型钢混凝土柱在受到偏心荷载的作用时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结合相对应的试验结果,对结构的受力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偏心受压型钢混凝土柱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异形截面钢筋砼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能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推导和分析,说明了影响异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界限偏心距(ηe_(lb))的因素,并给出了考虑砼强度等级、钢筋级别及受压翼缘影响的(ηe_(lb))_(min)计算表格;阐述了此类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构件在偏心受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预应力筋根数、预应力度、纵筋配筋率、型钢配钢量和偏心距为主要设计参数,对15个偏心受拉柱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试验中观察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柱在偏心受拉作用下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得到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承载力、侧向变形以及裂缝发展情况等。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柱中预应力筋根数与型钢配钢量,提高预应力度、纵筋配筋率,减小偏心距等可使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柱偏心受拉承载能力提高,且偏心距是影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柱偏心受拉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施加预应力筋,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根据理论与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算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Wang Qingsheng 《工业建筑》2008,(Z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的设计计算过程很复杂,应用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方法,对其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并推导出内力计算公式,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文中对所收集的GFRP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归纳出GFRP轴心受压构件的失稳模式.对GFRP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结合已收集的相关实验数据分析得出这些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并对现有计算方法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框架圆弧型加强环节点设计计算的一个微机数值分析方法,可用它编制微机计算程序,求解圆弧型加强环外缘环向应力,供设计时应用。 相似文献
18.
某框架结构工程将结构顶层局部改为多功能展厅,使得原结构主方向框架梁由8m两跨变为16m单跨,在托梁拔柱改造中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加固方式。其中体外预应力技术属于主动受力加固,在原构件的基础上施加与荷载相反效应的等效荷载,避免结构二次受力造成的应力滞后效应。该方法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在类似的工程改造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宝钢一期干熄焦吊车梁出现的问题 ,从吊车梁改善修复、吊车梁与钢柱连接方式的改进、压轨器及新型复合橡胶垫板的研制应用到最后的组织实施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 ,通过综合技术创新 ,使吊车梁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了保证 ,设备的运行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