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媒体多播应用在Internet上的广泛部署对多播拥塞控制提出了要求.分层多播是适应网络异构性较有效的方案.针对现有分层多播大多存在拥塞响应延时大、吞吐率抖动剧烈和不满足TCP友好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主动网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方案(ANLMCC),利用主动网灵活的服务定制能力,采用主动标记分层、优先级分层过滤,以及主动节点间逐跳的交互信令机制,大大改进了分层多播的性能.仿真实验表明,ANLMCC具有较快的拥塞响应速度、较好的稳定性和TCP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叶晓国  王汝传  王绍棣 《软件学报》2006,17(7):1609-1616
多媒体多播应用在Internet上的广泛部署对拥塞控制提出了要求,分层多播是适应网络异构性较为有效的方案.为了克服现有分层多播存在的拥塞响应延时大、吞吐率抖动剧烈和不满足TCP友好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基于区分服务的分层多播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算法DSLMCC(DiffServ-based layered multicast packet dropping),在边缘路由器上引入了基于概率的区分优先级的分组标记算法,在核心路由器上采用区分优先级的分组丢弃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改进区分服务网络上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的性能,具有较快的拥塞响应速度、较好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并且较好地适应了网络的异构性.  相似文献   

3.
鉴于AIMD算法与TCP良好的兼容性,并考虑到流媒体传输的对流速率变化的平稳性要求。本文在AIMD的算法基础上引入分层多播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RTP/RTCP协议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算法,从而扩展了AIMD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AIMD算法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  张福炎 《计算机学报》2003,26(10):1274-1279
提出了一种基于AIMD算法的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算法.算法借助AIMD算法具有的良好TCP兼容性和稳定性,采用慢增慢减的速率调节原则来防止TCP中速率减半策略所带来的速率振荡.为避免反馈处理带来的复杂性和可扩缩性问题,提出了无须反馈的收方至发方间往返时延估计方法.算法采用类似TCP的慢启动算法来提高链路的利用率和收敛速度.通过仿真评估得出,算法对TCP流、不同多播流均表现出理想的公平性,并有很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主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模式,它能够对网络上的节点和网络传输的包提供动态处理,并具有可编程的能力。分层多播就是对不同网络条件下的不同接收者使用一种分级编码方案进行多播,将数据流分发到不同的层次。本文讨论了主动网络中的分层多播的一种应用,即网络拥塞控制协议。该协议可以在主动的路由器中选择性地分发数据,去除被持续的网络拥塞影响的多播树的分支。实验表明采用主动网络有助于应用最少的上层状态数适应不同类的接收者,保证了传输质量。一种基于主动网络的分层多播的拥塞控制@马英瑞$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230027 @…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播接收者的可用带宽异构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动态分层多播拥塞控制算法(ADLM)。ADLM运用最优化层输率分配算法来自适应地满足接收者的异构性。ADLM可以根据网络情况动态地调整分层的数量以及每一分层的层速率。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TCP友好的,同时它可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7.
一种TCP-friendly主动分层组播拥塞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Internet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对组播拥塞控制提出的要求,在对现有分层组播算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接收端快速自适应的TCP-Friendly主动分层组播拥塞控制机制ALMCC.它采用主动标记分层,并在接收端根据分组延时,快速的自适应网络带宽.仿真实验表明,ALMCC算法提高了分层组播拥塞控制性能,具有拥塞响应速度快、丢包率低和TCP-Friendly特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层结构的多播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大规模Ad Hoc网络中平面多播路由协议缺乏可扩展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拓扑结构的多播路由协议。该协议借鉴基于网格按需多播路由协议适合高速运动的优点,采用EWCA簇算法对其拓扑结构进行分层管理。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协议适用于大规模 Ad Hoc网络。  相似文献   

9.
多播拥塞控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播拥塞控制在避免网络拥塞崩溃和保证与单播之间公平竞争带宽资源中是必须的.多播拥塞控制可以用一个参数元组{通信量调节,多播组管理,数据分层与编码,差错控制)描述出来.本文分析了这些参数不同取值的优点和缺点.对目前提出的一些多播拥塞控制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并总结出目前最新的研究情况.根据对不同公平标准的分析,新提出的控制方案必须保证TCP友好公平,以免产生TCP在带宽资源竞争中饥饿.此外讨论了多播拥塞控制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最后指出多播拥塞控制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应用层多播(ALM)作为IP多播的替代在互联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提出一个新的基于优先级的动态分层应用层多播模型CDMP(The Classified Dynamic Model Based on the Priority in Application-Level Multicast),模型通过对不同性质的结点的分层来搭建整个架构,通过分域将性质接近的结点放在一起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数据共享的公正性,并且减少了结点寻找路由的代价,加快了当结点失败时的路由修复速度。通过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CDMP协议具有良好的上述性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分层组播协议中成员离开的延迟所造成的慢速拥塞会聚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组分层组播协议(SGLM),使用一个组播组表达同一个会话中的所有分层,避免了成员离开的延迟问题,并节省了组地址资源。协议还考虑了计费相关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有效的TCP-friendly解决方案。最后通过仿真测试了协议和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由于Internet本身固有的异构性,累积层次组播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的层次组播大多是粗粒度和静态的,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层次组播拥塞控制机制DLMCC。在该机制中:①给出了一种反馈聚集算法,动态确定层次组播的层次数和层次速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带宽利用率;②采用了一种逐级分组对探测带宽方法,可准确快速测量本地带宽,同时可保证粗拉度的TCP友好;③所有组播层次的数据在同一个组播组中传输,彻底消除了接收者加入新的层次和离开最高层次时需执行复杂和耗时的IGMP操作,以及多个组播组导致的新的异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LMCC是层次动态变化、TCP友好和可扩展的。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固定速率分层组播拥塞控制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固定速率分层组播拥塞控制算法FLMCC。组播会话中的每层按照固定速率发送数据包。各接收端根据估计的期望速率累计订购数目不等的层,从而获得不同的吞吐量。为准确估计期望速率并实现TCP友好性,各接收端采用在接收端实现的窗口机制,即在每层独立维护拥塞窗口,利用GAIMD算法调整窗口,并根据窗口值计算期望速率。为测量RTT,采用了一种精确测量和粗略测量相结合的策略;为避免RTT精确测量时产生的反馈内爆问题,采用了基于随机定时器机制的反馈抑制策略。协议实现简单。仿真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TCP友好性、响应性和协议内公平性,且链路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一个单源的应用层组播协议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奕  张卫 《计算机应用》2005,25(2):259-261
提出了一个单源的应用层组播的协议SSALM。SSALM协议采用树优先的构造策略,在组成员之间构造基于源的组播分发树,并在源树的基础上建立叠加网。成员可以独立地加入组和退出组,并在组播树中进行切换。给出了该协议的主要算法和实现模型。在现有的Internet环境下使用该协议能有效地节省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16.
nternet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使得网络异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它对传统组播拥塞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层组播是适应网络异构性的一种有效方案.为了克服传统分层组播质量不稳定、控制复杂、纽播树变动频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分服务的分层组播拥塞控制机制LMCC.它在考虑预约带宽公平性的前提下进行分组标记和转发,适应了网络异构性.算法性能分析表明LMCC机制具有较快的拥塞响应速度、较好的稳定性、TCP友好性和较低的丢报率.  相似文献   

17.
一种REM算法辅助的分层组播流量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分层组播中公平速率分配算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分层组播协议策略中同步点的优化问题,提出了将主动队列管理算法REM作为对端系统的辅助加入到分层组播流量控制中,将分层组播同步点策略、满足Max-Min公平性要求的速率分配算法以及基于REM的显式拥塞指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基于速率的、由接收者和发送者混合驱动的分层组播流量控制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使得分层多速率组播在保证会话内、会话间公平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流量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对网络状态适应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