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使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及Langmuir吸附平衡方程模拟氢气纯化的变温变压动态吸附过程,并通过对旧吸附器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吸附器循环使用效果差的问题,因此新装置设计时增大了吸附器的换热面积并优化了换热结构,其模拟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吸附器换热效果良好,吸附质能够完全脱附。  相似文献   

2.
李萍  徐景章 《武钢技术》2006,44(1):18-20
阐述空分设备由一般的液态空气吸附器和液态氧吸附器改造为分于筛吸附器后,吸附溶解在液态氧中的乙炔对主冷液态氧的影响程度及乙炔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吴东凯  李平春 《冶金动力》2002,(1):19-20,22
对氩净化系统分子筛吸附器效能下降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调整吸附器工作周期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四柱式(SFC)设计 桑德维克四柱(SFC)20辊轧机已有40年的生产历史。世界上有近100条生产线在运行。SFC轧机被称为是生产精密钢带最先进的一种轧机,例如主要用于生产宽度至1650mm的不锈钢带。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两塔径向流变压吸附制氧实验装置,研究了径向流吸附器的气体流动型式、外流道宽度和流道结构对制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变压吸附制氧,径向流吸附器采用向心流动最为合适;在实验条件下,外流道宽度减小到13 mm时,氧和氮分离效果最佳;与Z型流道相比,∏型流道结构改善分子筛的利用率,产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简讯     
热浸镀锌钢板生产中用的压辊刻花技术日本东京加工技术研究所对热浸镀锌钢板生产线上使用的压辊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出一种新的压辊刻花技术。压辊加工时先在辊身上刻出数条螺旋形四槽,槽宽0.05~1mm,每两条槽之间的距离为0.5~30mm,两条螺旋线的交角为10°~45°。这样在压辊的表面形成了连续均匀的突起花纹。随后在刻有槽的压辊表面喷涂一层金属陶瓷。该研究所发明的另一刻花技术是:先在压辊表面刻上深0.05~1mm、间距0.5~1mm的多头螺旋线槽,再沿辊面刻上与辊轴平行的直线槽,从而在辊面上形成与前一种方法类似的花纹,然…  相似文献   

7.
位于多特蒙得的蒂森克虏伯钢公司的第8条新热镀锌线于2001年底投产试运行。该生产线的设计能力为45万t带钢/a,其宽度与厚度范围分别为750--1650mm和0.3~1.5mm。产品范围主要包括曝露与非曝露汽车车身部件用优质薄板。只有一小部分的产品将用于建筑用途及家用电器。目前,这条生产线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并将于2002年lO月达到其完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江苏三得利不锈钢有限公司近期将引进两条不锈钢分条线,其中一条为加工厚度0.3~3.0mm、宽度800-1500mm的薄板分条线,另一条则为加工厚度3~16mm、宽度800-2200mm的中板分条机,据悉,新设备将于10月底引入,11月份将调试投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宝钢罗泾制氧2号空分分子筛吸附器穿透故障经过,详细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阐述了其处理过程及措施。造成2号空分分子筛吸附器发生穿透的原因是由于在装填氧化铝和分子筛时,有超过1 m3的氧化铝被错误地填入了分子筛一侧,从而导致分子筛吸附层变薄,吸附能力下降,在分子筛吸附器工作的末期发生二氧化碳穿透现象。最后,经过重新装填部分氧化铝及分子筛,并对2号空分分子筛吸附器进行特殊再生处理,空分分子筛性能及空分产量达标。  相似文献   

10.
径向流吸附器内的均匀布气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实验室用小型径向流吸附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并对径向流吸附器内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径向流吸附器内气体流动型式、中心流道与外流道的截面积比、中心流道开孔率、外流道开孔率等对流场均匀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流吸附器采用向心流动的最为合适,并且Π型向心流动略优于Z型向心流动;中心流道与外流道的截面积比为18.9%时,获得最佳布气效果;中心流道开孔率越小,径向流速度不均匀度值越小,布气效果越好,但开孔率过低将导致布气孔附近局部布气不均匀,能耗增大;外流道开孔率变化对径向流吸附器内气流均布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1.
以轴向流吸附器内部流场为研究对象,采用CFD软件对其内部气体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比较轴向流吸附器内无气体分布器、仅加装单一多孔板气体分布器、加装多孔板气体分布器与单级挡板相结合等3种方式对吸附器内部流场均匀分布的影响.未加装气体分布器的轴向流吸附器内部气流分布严重不均;仅加装单一多孔板气体分布器的轴向流吸附器内部流场的气体流动稍有改善,但气流分布仍不均匀;加装多孔板气体分布器与单级挡板相结合的方式,吸附器内部流场的气体流动得到明显改善.多孔板气体分布器与单级挡板组合使用时,保持气体分布器开孔率不变,开孔孔径为0.003 m时气流分布最为均匀,效果最好;保持开孔孔径不变,气体分布器的开孔率为0.388时气流分布最为均匀.  相似文献   

12.
在马钢20000 m~3/h空分设备分子筛吸附器吸附、解吸过程中,对分子筛吸附器发生故障与分子筛吸附器均压阶段存在问题,采用有效操作维护方法与实施仪控系统改进措施,保证空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文章介绍了20000 m~3/h空分设备分子筛吸附器阀门内漏、电加热器故障现象、原因与处理措施、效果。叙述了分子筛吸附器均压阶段存在问题、原因及仪控系统分层控制改进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多层喷射沉积工艺中可编程调节器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多层喷射沉积管坯与柱坯制备工艺中,采用可编程调节器可实现喷射系统扫描运动与坯体下降运动的自动控制,较精确地控制沉积坯的外形、尺寸,制备出了尺寸达Φ外650/Φ内360mm,长1200mm的各种铝合金管坯与Φ300~500mm的铝合金柱坯  相似文献   

14.
分子筛纯化系统作为空气分离过程中清除杂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工作状况的稳定是保证制氧机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分子筛吸附器一起因阀门故障引起的未遂事故,分析其处理过程。总结经验并进行相关改进,对将来分子筛检查、维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介绍了浮选柱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结合国内外研制进展和生产实践,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浮选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法测定冶金浸出液中氯离子的方法。以SH-AC-1型阴离子分离柱(10μm,4.6 mm×250 mm)为色谱柱,2.5 mmol/L碳酸钠+3.5 mmol/L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为淋洗液,在柱温为25℃,流速为2.0 mL/min,进样量为100μL的条件下进行检测,氯离子检出限为0.51μg/L,线性范围为0.002~15.0 mg/L,线性方程为Y=1.2×106X-1.1×105(Y:峰面积;X:质量浓度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将本方法应用于铜氨浸出液中氯离子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11)为6.9%,加标回收率为104%。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径向流吸附器变压吸附制氧的传热传质规律并提高制氧效率,建立π型向心径向流吸附器(CP-π RFA)的气固耦合两相吸附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能量模型、吸附热以及颗粒尺寸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9.19 K和311.6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5.66%和62.65%;同等条件下两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27 K和305.2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未考虑吸附热的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293.5 K和293.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9.25%和72.18%;同等条件下考虑吸附热时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3 K和305.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出口产品气的氧气摩尔分数逐渐下降,同时产品气流量与回收率逐渐增加,颗粒直径1.6 mm为最佳吸附剂颗粒直径。本实验获得了吸附器内部传热传质规律,为CP-π RFA用于变压吸附制氧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沈瑜伟  吴成军  蔡英 《特殊钢》2004,25(4):59-60
上五沪昌特钢合金钢棒材自动化无损检测线采用CIRCOFLUX R075漏磁探伤和SONOTRON 1065超声波探伤设备,检测Ф10~Ф60mm、长2-6m轴承钢、弹簧钢、工模具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等特殊钢棒材,年检测能力8万t。并计划新建检测Ф30~Ф90mm、20万t/年和Ф15~Ф50mm、8万t/年两条无损检测线,采用漏磁探伤、涡流探伤和超声波无损探伤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新型多晶硅活性炭吸附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了吸附器的1/4模型,并对其设计工况和六种操作工况进行了应力分析。按照JB 4732-1995相关规定对吸附器进行了应力强度与疲劳强度的校核,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可为多晶硅活性炭吸附器或其他疲劳设备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径向流吸附器变压吸附制氧的传热传质规律并提高制氧效率,建立π型向心径向流吸附器(CP-πRFA)的气固耦合两相吸附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能量模型、吸附热以及颗粒尺寸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9.19 K和311.6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5.66%和62.65%;同等条件下两相模型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27 K和305.2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未考虑吸附热的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293.5 K和293.9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9.25%和72.18%;同等条件下考虑吸附热时在加压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床层内最高温度分别为302.3 K和305.3 K,氧气摩尔分数最高值分别为57.51%和66.02%.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出口产品气的氧气摩尔分数逐渐下降,同时产品气流量与回收率逐渐增加,颗粒直径1.6 mm为最佳吸附剂颗粒直径.本实验获得了吸附器内部传热传质规律,为CP-πRFA用于变压吸附制氧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