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阅时 《中国园林》2007,23(2):74-76
铺地是园林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达到建筑功能外,还要完成其文化功能,即所用图案蕴涵一定的文化涵义,与其他建筑元素一起构建园林主题。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纹样内涵深刻,其中关键在于以象征的形式表达,将其概括为迎祥、祈福、信仰和文人精神四方面,借助象征视角,分别对其进行实例分析,力图还原其文化涵义,找到正确的解释答案,为理解、借鉴和传承园林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与中国古代特有的“气”的宇宙观可以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被称为“文人园”,园主人多是“士大夫”阶层。园林常是园主人的思想寄托所在,是其生活和品格的象征,它总要体现园主的日常活动和精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出现了“士商互动”的社会现象,文人士大夫世俗化倾向明显,曾经以文人园林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发生嬗变与分化,形成风格独特的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本文结合“士商互动”社会现象以及园林主人“士”、“商”的身份分析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在明清时期的演变,如苏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城里半园亭”,“娱于园”,功能转变为官署园林或公共园林;扬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雄伟新奇兼容洋味且带着文人园林底色,部分园林转变为城市公共名胜。  相似文献   

4.
“画”与“园”的关系一直是园林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在明代中后期得到理论的确立和盛行。吴门画派画家作为明代苏州文坛上的生力军,他们不但是园林的使用、享用、绘画、描述、参与者,还是发扬文人园林文化的主导人群。通过对他们作品中的“画”与苏州文人园林的“园”内在逻辑的研究,挖掘明代文人园林的意境追求、园居理想、结构布局及格调追求,总结“画”与“园”在艺术追求与手法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张卫 《中外建筑》1996,(2):25-27
文人园林是中国古代由文人士大夫开拓经营,设计创造,欣赏作用的一种园林类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园林反映出其“主人”-文士附层的特点,体现了文士阶层与中国古代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密切关系,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创造了世界园林史上独特的园林风格,为我们今天的建筑理论和建筑创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营造手法和审美观念两个角度,对黄石假山在晚明兴起及发展的技术背景、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并指出正是借助文人“画意”的深度介入,黄石作为一种新兴的假山类型,在17世纪的前30年间(明代万历末期至崇祯初期)迅速成熟并开始广泛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文人园林中,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之后中国传统园林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的传统创作方法,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这种创作过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结合,在我国遗存的古典园林中,以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表现得最为典型。江苏许多遗存文人园林,都属于这种类型。中国古代造园大师们,在创作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相似文献   

8.
《重庆建筑》2010,(12):53-53
每当你参观皇家宫殿、园林时,常会听到“九”的趣闻。“九”是一个奇数.古代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九”是最大的奇数,故视“九”为极阳数。因此,用“九”来装饰皇家建筑.象征着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9.
文人园林的审美是古典园林研究的 重要问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强调 对文人园林的诗性感悟和外形模仿,缺乏对 园林审美本质的追问。本文运用格式塔心理 学整体论和同型论的观点,从园林主题、造 园手法和园林题咏方面分析文人园林网师园 的审美特点,认为园的主题的确立与消隐是 审美心物场逐渐转变的外在表现;造园手法 是知觉组织原则的综合应用;园林题咏唤起 了“心”与“物”的同型,营造了丰富的景观意 象,促使着审美经验的完形。研究认为,格式 塔心理学原理有助于理解文人园林意境的生 成,但在分析个人和群体的审美知觉差异方 面较为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人园林作为文人诗意栖居和养 生实践的空间载体,其空间营造不仅注重劳形固 精、赏心悦目的形体颐养,更侧重以诗书画境和 文人价值观为内核的心神怡养,是中国健康园 林的典范。文章以传统文化和医学理论“精气 神”为基础,构建中国文人园林健康思想的解 析框架,并以网师园为例,通过空间的理性分析 和诗画吟咏的感性解读,从空间营造、园林居游 和诗情画意三个层面,阐述文人园林在涵养人 体之“精气神”方面的重要价值。研究对以健康 为导向的园林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即健康园林 不仅关注环境营造,更注重诗意居游方式和人 文情思在康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梁仕然 《风景园林》2020,27(10):23-26
适逢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通过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研,提出“仙湖”及“红云圃”2个案例对深圳早期园林建设具有开拓意义。两者既是中国千年的文人写意自然山水园林理法精髓再现,也是以实践证明、总结传统园林理论的作品,其通过文人造景的手法探索深圳园林之民族性与地方性,创新的理念与兴造技艺也体现了特区的创新精神。所包含的“民族特色”研究对于深圳园林建设而言至今仍是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尝试梳理文人园林的起源发展脉络、内涵与特点,阐明文人园林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松江方塔园、苏州园林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亩中山水园、北京亦庄京东总部4个文人园林的发展案例,阐明当代文人园的内涵,点明其当代性的要旨,以此来探索当代文人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内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凤 《园林》2009,(10):46-48
中国的园林文化:中国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具体的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与之相对追求的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即所谓“意境”。与此同时,园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淀越深厚,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人们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之类,都是以这些植物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就是善用“比德比兴”,赋予花草树木某个象征寓意,其内涵多是“福”、“禄”、“平安”、“富贵”、“如意”、“和谐美满”等吉祥的祝愿之意。  相似文献   

14.
居阅时 《中国园林》2000,16(3):36-39
苏州私家园林的主人多是文人,园林布置中渗透首文人精神,集中表现在自我标榜、孤高傲世的士大夫情调;自我解嘲、淡泊明志以及人世与出世、存在与虚无的矛盾心态等三个方面,通过文字和题名,以象征的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四大类型:一、帝王宫苑;二、第宅园林;三、寺庙园林;四、名胜园林。 在第宅园林中,其园主有的本人就是封建时代的“士”, “士”就是文人。有的园主,则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或豪门富商,其园主并无文化,或文化不高,也常常聘请一些有地位、或出身寒微的文人、画家,参与了设计或建园工作。这类第宅园林称为:  相似文献   

16.
《建造师》2008,(3):96-96
每当你参观皇家宫殿,园林时,常会听到“九”的趣闻,“九”是一个奇数,古代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九”是最大的奇数,故视“九”为极阳数,因此,用“九”来装饰皇家建筑,象征着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在皇帝出入的宫廷的大门上,常常有纵“九”横“九”共八十一个门钉装饰。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风景园林设计的著作中常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分。这种分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亦不可太当真。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树木花草就很难说是属于“人文”的,还是属于“自然”的。常见花木在古人心目中都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松柏长青喻意永恒;白杨萧萧适于墓园;金桂飘香象征科举得意等等。  相似文献   

18.
洛阳独乐园是中国文人园“园以人 名”的典型案例,其园林实体早在元代就已荒 废无存,但由于主人的声望和高雅的园中生 活,独乐园一直为后人传颂近千年,成为中国 古代园林史上最著名的文人园林。本文根据 历史文献探讨了独乐园的园林布局、造园手法 和文人的园中生活,并结合《资治通鉴》的编 撰以及独乐园向市民开放等史料,阐述了中国 文人园林生活与城市生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晚明的清课之风盛行,清课活动和园林营造互相影响,都成为文人自我实现的手段。晚明文人费元禄提出“抗志绝俗,玩物采真”,并在其营建的甲秀园中践行自己的理念。本文通过对费元禄甲秀园的历史文献解读,分析甲秀园的选址与空间特征、园林中的清课活动、园林清课与园林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晚明隐居文人的园林活动形式以及清课所体现出的园居思想。  相似文献   

20.
山石在园林中的地位,我国著名的建筑家吴家骅给予了重要的定位:“石头的功能用途和它所表达的情绪被视为其生命的象征。”“作为品格的象征,他表现了君子的坚韧和气节。”以小的山石佐证整个园林的环境因素;以园林局部的传统文化窥探中国博大的文化思想,浅显易懂,更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