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台河口枢纽建成后,改变了西拉木伦河在枢纽处河道的天然过流条件及泥沙自然运动规律,造成了枢纽前河道的泥沙大量淤积,影响了枢纽的分洪能力.本文通过兴建枢纽时与兴建枢纽后闸前河道特性的变化及各种实测资料的对比,对枢纽上游河道的演变情况加以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3.
河道演变情况将对河道水文情势分析、桥梁航道等工程的设计产生影响。通过浑河上游河道泥沙变化、平面演变、冲淤变化等情况,对浑河上游河道演变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道力歹枢纽的地理位置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道力歹枢纽及其各个主要建筑物情况,通过统计对应的水位—库容和水位—流量数据,绘制了相应的库容曲线和流量曲线,更直观的讨论了各主要建筑物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和谐水边环境正在成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目标.因此,在河流经过的城区段所开展的河流堤防整治工程对河道原有的变化规律产生影响并发生改变.本文通过对第二牤牛河城区段堤防建成前后的叶柏寿水文站河流断面变化演变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堤防修建对河道主槽产生约束,河流在横向、 纵向均逐渐演变为比较稳定的形态,主流摆动不大,河势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道力歹水利枢纽是教来河中游的重点骨干工程.枢纽以上集水面积3479km2.拦河坝于1967年兴建,1969~1975年间又陆续修建了道力歹灌区进水闸、舍力虎进水闸、过水路面、以及库内外配套工程.工程运行20多年来,库区淤积严重,大量泥沙堆积在会力虎水库进口部位,既影响正常效益的发挥,又威协下游的安全.对此,哲盟水利勘测设计院进行了枢纽改建工程的设计工作,重点是修建穿坝泄洪洞工程,以恢复原河道的行洪,调整改善教来河中游防洪体系的格局;控制枢纽的淤积;减少入库泥沙;引洪淤地,补充地下水源.本文提出了泄洪洞工程三个方案,经过造床流量及库区河道形态演变的估算,选择了沙水典型年进行排沙计算,通过三个方案的水沙调节特性和工程规模的对比,最后推荐各项指标居中的第二方案,其泄洪洞设计流量为321ms/s(P=2%),可以满足防洪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3,(12):15-18
2012年黄河上游洪水具有洪峰流量大、持续时间长、洪水量大的特点,经过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的调节,进入宁蒙河段的洪峰流量为2 7103 520 m3/s,沿程总体呈减小趋势;内蒙古河段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在三湖河口到头道拐河段发生大范围漫滩。研究表明,经过洪水持续作用后,宁蒙河段平均河底高程下降,内蒙古河段1 000 m3/s同流量水位显著降低,三湖河口断面同水位过流能力增加约700 m3/s;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泥沙冲刷0.421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为淤积,其中主槽冲刷约0.260亿t、滩地淤积约0.725亿t;大漫滩洪水时的淤积量以及非漫滩洪水的主槽冲刷量均与水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黄河上游已建的大中型水库为例,在分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水库上、下游河道冲淤的基本规律,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鸭绿江上游段的水文要素特征,并对悬移质泥沙和输沙量来源及其年际变化规律做了介绍,同时用泥沙平衡公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河流运动的泥沙是造成河床冲淤、河道变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武汉河段来水来沙特性与河道演变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水沙资料与河道地形资料,分析武汉河段的来水来沙与河道演变特性,在找出演变原因后,对河段的发展粗略的预估,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建成后,上荆江河段首当其冲地面临清水下泄冲刷的影响,该河段沙市河弯及郝穴河弯局部河势变化相对明显。随着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上荆江河段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系统分析了上荆江河段1998年以来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的河道变化趋势,对上荆江河段的综合治理任务及治理思路进行了探讨;重点对沙市河弯提出了探索性的初步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动工三年来两坝间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金海 《人民长江》1996,27(12):5-7
根据葛洲坝运行以来的实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两坝之间达到冲淤平衡后河道的基本状况,然后重点分析了三峡工程动工以后两坝间河道的演变情况。认为三峡工程动工后,对两坝间 影响主要在:(1)施工中的填方和弃渣增大了河道的淤积量,增大了葛洲坝的库容损失;(2)弃渣使泥沙组成粗化,这有可能增大葛洲坝水轮机的磨损;(3)对航道的影响在三峡坝区主要是航道变窄,但航深仍能保持施工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山区河道受地质和河床演变的影响,平面形态呈宽窄相间的形态特征。采用水槽模型试验,建立不同比例的宽窄相间河道模型,对上游断面进行流速测量,对比均匀流分析其流速变化规律,并反算其摩阻流速。结果表明:宽窄相间河道上游较远处流速分布基本符合对数流速分布规律,接近收缩段处不符合对数流速分布规律;宽窄相间河道横向流速分布符合指数分布规律,其横向流速分布参数与摩阻流速呈规律性变化,与宽窄比及距收缩段的距离有关。研究成果可为宽窄相间河道工程整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汾河上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以河道现状为基础,以河道特征为依据,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后减少了河槽摆动,稳定了主槽流路,减少了输水损失,又为万家寨引黄工程南干线引水至太原市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河道演变对防洪航运、堤防护岸、港口码头、农田建设等都会带来深刻影响。以某河为例,依据河段来水来沙及河道特征,对该河河流稳定性、河道历史变迁、河道近期演变展开分析,预测该河河段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开河河段来水来沙特性分析,结合河道不同时代河道横向图对比、不同时段河道横断面的变化,预测河道演变趋势。对该河段以后实施工程、进一步完善辽河防洪体系和维护河道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铜陵河段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下游铜陵河段为长江中下游典型的鹅头型分叉河道。通过对该河段历史与近期演变分析,尤其是对太阳洲弯道段剧烈变化过程的分析,认为目前河势的调整变化已进入到一相较为关键的时期,在现有河道平面形态下进行整治,易于河道稳定,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尽快实施河道整治工程,以控制河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定性分析了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将发生的长期和深远的变化。第一部分介绍了江湖关系变化,包括分流分沙、分流河道冲淤、入湖泥沙减少、荆江干流的相应变化,以及对城陵矶至武汉河段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了冲刷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上荆江沙市至藕池口河段经交换粗化而变为沙、卵石河床,城陵矶以下河段是否会出现局部粗沙砾石河床,分汊河道支汊淤塞,以及芦家河浅滩变化等问题。最后对荆江断面形态、河势变化和下游河型转化趋势作了预估,并对中下游河型转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袁文辉 《吉林水利》2023,(11):34-36+43
防洪坝(FMDS)是一种重要的防洪工程措施,为了增强城市地区抵御洪水的能力,有必要对防洪坝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南昌市南隔堤朝阳闸防洪坝工程为背景,对防洪坝的设计和分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应性更优的消力池,该消力池可以有效地增加防洪坝下游的能量耗散。此外,本文还通过对比现场调查的结果,对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熊毅  吴威  陆贺  王勤  董宝顺 《水力发电》2013,(12):49-53
对丹巴水电站截流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求解沿程水面线和平均流速,分析由上游边坡导致龙口前水流流向和水面宽度的改变对截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龙口前水面宽度的改变使河道出现双龙口截流,产生双龙口效应,减小了龙口截流水力要素,但加深水流对河床和坡脚的冲刷;水流流向的改变使河道出现堤头挑流,龙口产生边界层分离现象,减少了堤头抛投量,但加重主流对基坑和岸坡的冲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