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锌银电池银电极化成后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阁  王为  熊长鑫  关海波 《电源技术》2007,31(11):902-905
主要研究了锌银电池化成后几种不同处理方法对银电极性能的影响.包括将银电极常温自然晾干、50 ℃烘干、在氯化钾中浸泡后常温自然晾干、化成充电完成后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清洗和常温自然晾干、在高温蒸馏水中浸泡后常温自然晾干.通过极化曲线测试、扫描电镜分析及实效放电等方法,分析了化成后不同处理方法对银电极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高坪阶电压、放电容量、电极稳定性等,为锌银电池的银电极处理提供了技术贮备.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锌-氧化银电池正极板用自来水冲洗之后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化成后在正极板冲洗的前期采用自来水冲洗,极板表面会生成并附着AgCl 沉淀,对深充电极板,会引起初始工作电压显著降低,对浅充电的极板,则工作电压无明显的影响。随着充电深度的增大,化成后在正极板冲洗的前期采用自来水冲洗对电池的初期工作电压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锌银电池化成制度对银电极老化后性能的影响。化成制度包括恒流充电、变电流充电、恒流充电后浅放一定的容量、卤素离子法、不对称交流充电和高温充电。并采用加速老化的方法,将实验银电极进行了加速老化处理。通过极化曲线测试、扫描电镜分析及实效放电等方法,分析了化成制度对银电极老化后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电压、容量等,为锌银电池干贮存性能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技术贮备。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变蓄电池化成的工艺参数,研究其对蓄电池化成过程正极板性能产生的影响。采用加大化成电量、补充化成、更换化成电解液、改变浸渍时间以及化成电解液的温度等方法,得到了有利于提高正极板活性物质PbO转化率的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添加红丹铅粉的粒径分析和粒度分布图,添加红丹正极板的XRD谱图和化成各阶段效果图,以及试验电池的初期容量和循环性能,验证了红丹对VRLA电池的有利影响。正极铅膏中添加红丹,可以使蓄电池的初期容量提高3%~5%,提高极板的充电效率,使极板表面充电均匀,有利于控制化成中电池内部温度,达到更佳的化成效果。  相似文献   

6.
干荷电式锌空气电池锌电极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金属锌电极在干荷电式锌电池中的利用率和改善电池的电性能,采用辊压法制备了以乙炔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混合物为添加剂的多孔锌电极。通过恒流放电测试、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对锌电极的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乙炔黑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物的多孔锌电极在75mA/g的放电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容量从原来的362mAh/g提高到了566mAh/g;加入这些添加剂,降低了电极的电荷迁移阻抗,而且使得锌电极表面的钝化产物变得细小,保持了电极多孔性质,延迟了锌的钝化。  相似文献   

7.
刘孟峰  张瑞阁 《电源技术》2016,(8):1624-1626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和处理锌电极,并考察高温贮存前后锌电极的Zn O含量和电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1%(质量分数)聚乙烯醇溶液处理后的锌电极抗氧化和抑制自放电作用最好,在70℃高温贮存30天后,电极Zn O含量仅仅增加7.7%,电性能仅仅下降9.6%。  相似文献   

8.
铅酸蓄电池涂膏式正极板弯曲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八十年代起各厂家引进了带式涂板机生产极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正极板弯曲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本文试图找出造成正极板弯曲的各种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围绕双极性锌银贮备电池低温脉冲负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了双极性锌银贮备电池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两套设计方案,同时对两套优化方案获得的低温放电数据进行了系统讨论。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根据GB/T4882-2001中夏皮洛-威尔克检验方法验证两套设计方案获得的放电数据均为正态分布的;采用GJB/T376-87中计量数据估计可靠度的方法得出方案B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最后筛选出方案B为双极性锌银贮备电池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利用增量容量、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探讨锌银电池在40~70℃湿荷电贮存48 h后的放电性能,并结合电极材料的XRD、SEM分析结果,研究电池在温度加速应力条件下的贮存失效机理。在40~50℃下贮存,影响电池容量衰减速率的因素为活性物质的形貌;在50~65℃下贮存,电解液挥发及Ag2O含量增加导致电阻增大,容量衰减速率随温度升高加快;在65~70℃下贮存,电池容量衰减机理为隔膜失效,由电极材料膨胀及Ag(OH)2-沉积引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锌银电池大电流放电电压平稳性,研究了浅充电制度(充电容量为正极理论容量30%且大于负极理论容量)、薄电极成形技术(保持活性物质的量,减薄正、负电极厚度,增加正、负电极的片数)等方法。经实验验证,浅充电制度可提高大电流放电电压平稳性,但损失一定的电池容量,薄电极成形技术能显著提高大电流放电电压平稳性,且不损失电池容量。  相似文献   

12.
碱锰电池正极中乙炔黑、电解液以及一些正极添加剂的加入将对其放电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调节正极配方中各物质的比例,分别制作成电池后进行放电试验,比较后得出,正极中MnO2∶石墨∶乙炔黑=92∶4∶4时,放电性能最佳,而在这个比例下,正极拌粉过程中,电解液的加入量在100g(正极干材料1000g的情况下)时,无论是恒流放电还是脉冲放电,放电性能均达到最佳。在正极中加入一些金属氧化物作为添加剂,电池的恒阻放电性能和脉冲放电性能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阀控式铅蓄电池的快速固化工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合理的固化温度、相对湿度和固化时间等条件下,形成的生极板具有良好机械强度和较高的电池容量与循环寿命。本试验就高温、高湿结合匀速降低湿的快速固化工艺对正极板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组装成电池。通过对采用快速固化工艺和普通固化工艺制成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快速固化工艺的可行性。同时验证了高温下生成的四碱式硫酸铅(4BS)微观颗粒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4.
微波技术在Li/SOCl2电池正极成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用水混合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乙炔黑等,并利用微波加热,使碳正极成型,然后,组装成ER14505电池.控制2 800 W的微波功率、3 min的加热时间,可制成含有合适的孔率、孔径等的碳正极,且组装的电池性能优良.运用微波技术加工Li/SOCl2电池碳正极,可改善电池的大电流、低温和电压滞后等性能.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发泡镍作为高倍率Li/SOCl2电池正极集流体的应用工艺。通过测试发泡镍的模拟电池和实验电池,发现ER1607055实验电池的10 A放电容量是传统电极电池的2.53倍。使用发泡镍可降低电极的极化,改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6.
动力用铅酸蓄电池电极充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亮 《电源技术》2003,27(4):379-380
利用四电极体系研究了单极板铅酸蓄电池在三种不同充电率下恒流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性能,分析了充电过程中正负电极反应的特性,观察了过充对极板造成的损伤。结果认为,充电过程中有两个反应平台,一个是电池充电反应平台,另一个是水分解的析气反应平台;过充不仅会降低充电效率,而且会导致负极板的物理损伤。  相似文献   

17.
谌伟庆  石秋杰 《电池工业》2005,10(6):340-341
简要分析了锌锰电池正极工艺改进措施和废弃锌锰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回收处理思路。提出了在锌锰电池正极材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高锰酸钾添加剂及用其他卤化物代替氯化物的设想,以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从理论上分析了废弃锌锰电池正极材料回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铅酸蓄电池正极容量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电化学和扫描电镜方法,对铅酸蓄电池中含有复合添加剂的正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添加剂能促进β-PbO_2的产生和活性物质的细化,因而提高了正极容量10%~20%.这种添加剂还有利于活性物质粒子和板栅的结合,使充放电循环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9.
VRLA电池正极失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包有富  尹鸽平  林道勇 《电池》2003,33(2):96-98
通过对循环失效电池的解剖研究,发现造成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正极活性物质软化与脱落。通过对失效电池正极板的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①随着循环的进行,β PbO2的颗粒尺寸逐渐变大,隔板失去弹性,正极板厚度逐渐增加,活性物质颗粒间的接触效果变差,电阻增加,最终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和寿命终结;②大电流充电有利于形成更紧凑的正极活性物质骨架,对正极活性物质表面的结构有影响,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20.
正极中添加氧化银对碱锰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效铭  忻乾康 《电池》2003,33(1):20-21
通过在正极活性物质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氧化银 ,探讨其对碱性锌锰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正极活性物质中 ,随着氧化银含量的增加 ,电性能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