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将单位盗窃中的有关责任人按自然人犯罪即盗窃罪论处,理论界有肯定和否定的争议。介绍并分析了肯定说和否定说的基本理据,认为对单位盗窃的责任人员以自然人犯罪论处,追究他们盗窃罪的个人责任,这不仅在理论逻辑上能成立,而且在实践中有利于弥补法律可能存在的漏洞,实现刑法的正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犯罪本质、犯罪既遂定义和本罪的罪状描述分析得出失控说应当作为盗窃罪的既遂标准。在此基础上,以《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新型盗窃行为为例,对盗窃罪的既遂标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亲属间盗窃是发生在亲属间的一种特殊型犯罪,与普通盗窃罪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当今社会,亲属间盗窃越来越多的发生,而我国的刑法对这种犯罪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关司法解释又很抽象笼统。本文的主要思路是先总结各国对亲属间盗窃犯罪的处罚模式。对我国的司法解释进行简单评析,指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在犯罪类型、责任基础、刑罚根据和刑罚适用等问题上存在明显差异,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不能直接参照单位责任人员的刑期确定.在单位犯罪中,自然人与单位是特殊的共同犯罪类型,对单位和单位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各自的罪行分别确定追诉时效.对"单罚制"单位犯罪无需追诉犯罪单位;对不纯正的"双罚制"单位犯罪,比照自然人刑期确定追诉时效;对纯正的"双罚制"单位犯罪,追诉时效期限为5年.  相似文献   

5.
分析实行单罚制的单位犯罪.认为以私分国有资产罪为代表的假单位犯罪的实质是自然人犯罪.单位犯罪完成后,单位犯罪存在两个受罚主体.在立功行为表现有单纯单位立功、直接责任人员立功、单位与直接责任人员的共同立功,应本着"谁立功,谁受益"的原则从轻或减轻处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也可以成立累犯.  相似文献   

6.
案情特殊的盗窃罪,其犯罪动机和社会危害性大大轻于一般的盗窃案件,而由于其涉案金额或罪名按现行《刑法》量刑极重,有悖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有悖常理、常情、常识,受到人民群众的非议,对特殊的盗窃案制定量刑规则是法制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刑法通过后,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但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却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澄清,如"单位"是否应改称"法人",实施单位犯罪的自然人的范围界定,单位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等.本人拟在分析刑法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刑法的有关规定对上述问题略陈管见,力求能正确界定此类犯罪,为司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盗窃罪的对象是“财物”,不应包括“财产性利益”。将“财物”解释为“财产”,属于以目的解释理由对刑法文义的类推。刑法特别规定盗窃商业秘密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承认盗窃虚拟财产成立比侵犯商业秘密罪更重的盗窃罪,存在体系解释矛盾,将造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与盗窃罪法条竞合处理的冲突。对盗窃虚拟财产行为,宜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或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单位犯罪主体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通过后,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但关于单位犯罪 一却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澄清,如“单位”是否应改称“法人”,实施单位犯罪的自然人的范围界定,单位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等。本人拟在刑法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刑法的有关规定上述问题略陈管见,力求能正确界定此类犯罪,为司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法两国法人(单位)犯罪定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法两国刑法中法人(单位)犯罪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国法人(单位)犯罪立法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我国理论界有关的热点问题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进一步探讨。作者认为,法人(单位)犯罪比较科学的定义是:法人(单位)犯罪是指出于为了法人(单位)谋取利益的动机,基于法人(单位)的意志,以单位的名义,由自然人代表单位所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实践中,侵犯财产犯罪是主要犯罪类型之一,也是学者研究较广泛、深入的一章,而盗窃罪作为侵犯财产犯罪的"口袋罪名",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类型在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的手段、方式上会出现竞合,进而产生难以准确定性的困境。在传统的刑法理论中,"秘密窃取"是构成盗窃罪的必备要件,但是"公开窃取"往往也符合盗窃罪的主客观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规定没有区分普通盗窃与亲属成员之间的盗窃,但有关司法解释对此作了区分,而这有悖于罪刑法定原则.将普通盗窃与亲属相盗区别对待是应该的,因为一般亲属相盗的社会危害性较轻.建议修改刑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许霆盗窃的不是“金融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霆的行为性质既不属于诈骗罪,也不属于侵占罪,而是盗窃罪.由于ATM机不是"金融机构",因此许霆盗窃的不是"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4.
上海首例盗窃COA标签案的判决在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该判决认为三名被告人构成盗窃罪,而有学者则不以为然。正确认定COA标签的性质是本案的关键。本文笔者着重从COA标签的性质入手,认为COA标签也是具有价值的财物,从而得出被告人构成盗窃罪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只要实施了入户盗窃行为即可成立盗窃罪.对于在前店后房、商住两用房、沿街房等特殊场所内实施的盗窃行为,不宜使用单一标准来认定其入户盗窃性质,需结合具体场所中经营与生活区域的隔断情况和营业时间以及行为人对"户"的主观认知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对近亲属、监护人能否成为组织乞讨罪犯罪主体的问题,刑事实务界基本上持肯定态度,而理论界则存在绝对否定论、相对否定论和肯定论三种观点。实际上,以上观点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对于那些以乞讨为生的贫困家庭,近亲属和监护人以轻微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儿童从事乞讨活动,这最多只是一种轻微违法行为,并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7.
刘洪印  江涛 《商品与质量》2012,(Z1):107-108
共犯中止的通说对意图中止犯罪并为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作出真挚努力的部分共犯,在犯罪结果最终发生时,以共犯的既遂论处。这既不符合常情、常理,又显失公正。笔者主张有必要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引入共犯脱离理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公司法(修订案)》,是对我国1993年《公司法》的全面修改和完善。其对公司刑事责任的整合规定,体现了立法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对公司注册资本制度的修订,将会对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罪的认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一人公司的增加规定,将会产生如何正确界定一人公司犯罪是公司(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196条第3款明确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立法的这一规定解决了司法认定中存在的分歧,便利了司法操作。但从刑法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一规定是否合理尚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20.
盗窃犯罪是我国最多的一种犯罪行为,也是目前我国的刑事案件中比例最大、危害最广的一类多发性案件。本文提出了盗窃案现场的识别方法以及相关的勘查技术,期望通过一定的探索,提高盗窃案件的破案率,进一步的打击盗窃犯罪行为,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