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森林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变化是揭示其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特征的有效手段,开展西藏天然林保护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研究对科学认识西藏天然林动态变化规律,维护森林景观稳定性,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2000和2010年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根据保护区自然特征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选取了11种景观指数对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方面阐明了其景观异质性变化趋势,提出了景观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植被覆盖度增加到84.5%,土地类型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景观格局斑块个数减少但依旧较多,景观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景观异质性降低,破碎度较大;可采取加强荒漠治理、人工管理、建立生态廊道等措施优化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2.
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两类问题良好的分离性能,将其应用于矿区土地覆盖变化检测,实现了基于SVM的变化检测算法.该算法计算了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差值影像,利用SVM将全部像素分类标记为变化和不变化两个类别,在不变区域中选择训练样本,对变化区域进行分类,获得前后时相地物类别信息,构建变化转移矩阵,描述详细变化信息.应用多时相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LOS)遥感数据对矿区土地覆盖变化进行试验,并与变化矢量分析、差值阈值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SVM的变化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能够提供全面的变化类别和方向信息,可以有效应用于矿区土地覆盖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影像的决策树分类,结合土地利用图,将北京市农业地表覆盖划分为春玉米、冬小麦、果园、林木苗圃、牧草地、设施农业和畜禽饲养地。考虑海拔、坡度和土壤质地三个因子将北京市分成10个景观区,在景观分区和不同农业用地基础上划分出39类农业景观单元。利用基于遥感影像计算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结合实地调查验证,分类出北京市冬春季裸露农田。结合景观分类,分析了不同景观单元冬春季地表裸露情况。结果表明:2007—2008年冬春季裸露农田共8.05×104hm2,主要分布在延庆盆地、密云水库北岸和城区边缘的近郊农业区;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裸露情况影响较大,其中山区春玉米和平原果园裸露情况绝对面积较大,分别占到总裸露农田面积的40%和17%,牧草地、林木苗圃与设施农业地裸露程度较高。基于不同景观单元裸露程度,结合绿肥种植、保护性耕作、生草覆盖等裸露农田治理方法,探讨了北京市农业产业和景观一体化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土地覆盖遥感监测及分类系统实例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土地覆盖遥感监测的概述,针对国内外两种典型土地覆盖分类系统进行比较评析,以期对土地覆盖遥感监测中土地覆盖分类系统获得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为具体区域土地遥感监测研究的开展提供知识储备及技术体系支持。  相似文献   

5.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6,(3):373-380
为了了解调水工程输水管道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选取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北省易县段调水工程输水管道建设区域为研究对象,以50~3 000 m划分不同宽度研究区,利用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研究了施工建设前、中、后期沿线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并且分别计算不同宽度及整体景观的景观指数,分析管道建设对沿线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工程建设期的对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和强烈,工程建设对施工作业带两侧100 m范围内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借助RS和GIS技术对滁州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市土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居民用地和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较小。2000—2015滁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居民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稳定。变化过程主要是耕地转化为居民用地和林地。景观格局分析表明滁州市景观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提高,异质性增强。滁州市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城市化和退耕还林是滁州市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桂林市主城区为研究区,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2010、2014 及2018 年3 期Landsat 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并采用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 根据NDVI 像元二分线性模型解算地表植被覆盖度, 最终对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及地表温度进行动态的统计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8 年桂林市主城区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 8 年共增加1. 29℃ , 且各级别温区由低温区、较低温区及中等温区转化为较高温区及高温区; 较低温区及低温区主要分布于植被及水体覆盖区域, 而中等温区、较高温区及高温区主要分布于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覆盖区域; 2014-2018 年, 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缩减(缩减 31. 34%)主要原因在于建设用地面积的大幅增长(扩张30. 19%); 基于GEE 的随机森林算法土地利用分类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3 个时期均高于80%)。研究结果可为改善城市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桂林市制定的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时相TM/ETM+影像,运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蚌埠市景观进行分类,解译得到2004和2012年土地利用专题图,采用景观指数法分析了蚌埠市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湖泊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景观类型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城市化进程导致建设用地急速增长,占用了草地、耕地,使城区不透水面积增加,改变了城市地表径流和入渗原有的产汇流条件,导致城市湖泊水质下降.城市的景观平均分维数较低,反映出蚌埠市景观格局受人类干扰程度较大,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对城市综合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一遥感数据对土地类型进行识别与分类时,由于受光谱与空间分辨率的限制,难以满足土地覆盖要素精准提取的需求.以CBERS-02B卫星全色波段数据与多光谱CCD数据为信息源,发挥不同信息源各自的优势以及不同信息间的相互补充,采用基于像素级PCA及主成分变换方法进行融合处理,并应用于对煤矿扰动区土地覆盖要素进行提取和分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严重,是全国土地退化监测的重点地区。利用2003年、2008年和2013年3个时间段的内蒙古地区SPOT VEGETATION数据,计算每个时间段的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并使用转移矩阵法计算出植被覆盖度的百分比变化来评估土地退化情况。结果表明:2003—2008研究区植被覆盖情况整体降低,植被覆盖度总体下降17.94%,其中,研究区总面积的4.49%下降较为严重;2008—2013研究区高植被覆盖地区的1.51%退化为低植被覆盖。  相似文献   

11.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对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景观安全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中景观安全性最高(1级)的为核心区景观带,安全性次高(4级)为缓冲区景观带,安全性最低(5级)为实验区景观带;不同管理区景观安全性最高(1级)的为坪山区景观带,次高(2级)为大安区景观带,再次(3级)为黄坑区景观带,最低(5级)为桐木区景观带。建议加强实验区、桐木区的景观的监测、管理和发展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2.
河流景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水资源丰富地区景观河流的景观与生态的保持,提出了景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景观生态环境需水量是维持河流与其水文周边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不受破坏所需的水量.在计算景观生态环境需水量时,首先通过研究一定时期内的河流生物相与河道湿周的关系,确定河流水域空间大小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再通过选取确定关键断面,查阅历史资料,确定该断面水位与下游周边景观的关系,统计计算该断面的水位与流量关系,最终确定下游景观与关键断面流量的关系.最后,采用权重--属性决策分析的方法确定适当的景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了说明以上观点,以漓江为例,计算了漓江的景观生态环境需水量.  相似文献   

13.
景观生态学是介于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观光农业则是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新型产业.为了探索观光农业景观规划,在介绍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透视当前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景观生态格局的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及生态系统的失调等景观生态问题.提出了观光农业景观规划的理念和方法,强调通过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保持多样性景观类型,实现观光农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安全的本质集中在生态风险与生态脆弱性等方面,生态安全研究是低碳绿色发展的热点方向,对于优化景观生态空间结构与维护生态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应用地理学、生态学以及遥感、GIS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的特征与规律、气候变化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关系、景观格局与功能特征;分析景观格局、气候要素与生态系统中土壤、水文过程及植被过程的关系,气候变化对碳储量、NPP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揭示气候变化对生态过程的影响规律.综合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生态安全的表现特征及其变化,景观格局是制约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气候变化与景观格局对生态安全机制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对其合理开发利用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热点。营建湿地园林景观为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利用途径。荆泉风景区的建立对于改善饮用水源,提升城市品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荆泉湿地园林的规划设计以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园林景观形神兼备,文化文脉、传承历史为设计理念;遵循生态、湿地、地域文脉与园林美的统一的原则;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的前提下;融糅滕州悠久灿烂的城市历史、博大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美学法则;规划设计出一个风景绮丽、钟灵毓秀、天人合一的和谐荆泉湿地风景区。  相似文献   

16.
矿区历经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体现着不同区域的地域感以及区域价值。随着矿业发展,大量采矿活动不仅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且将原有景观结构和功能改变,形成诸多采矿废弃地,加重了用地矛盾,造成了环境污染,本课题从文化景观保护实质出发,透过对景观生态构建因子、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等相关理论的分析,从功能、自然、审美角度出发,探讨近现代工业遗存利用和更新方式。以济南长清区木鱼石采矿迹地为例,旨在探索关于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景观更新的更为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To investigate the ecosystem damage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resulted from co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the landscape pattern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with G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software FRAGSTATS by utilizing multiform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such as patch area,patch circumference,patch number,fractal dimension,fragmentation index,connectivity index and so 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tored landscape type occupies the control status and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whole area,and needs to be further restored and adjusted because of its internal body with smaller patches,lower fractal dimension and better connectivity. The landscape type without restoration has destroyed the ecology and beauty of the whole landscape. In addition,some suggestive instructions for restoring various kinds of patch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天津市武清区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3年间武清区土地系统和生态系统处于基本协调状态,2004--2009年间处于强烈开发阶段,同时两系统在整个发展周期中均处于协调发展中的“拮抗阶段”,属于生态损益性模式;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灵敏度检验对该区生态损益程度进行量化,结果显示:以耕地、林地和水利设施用地的价值变化对整个区域的生态损益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并以株洲市石塘村为例,选取斑块密度、斑块平均面积、景观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分离度、破碎度、分维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对长株潭地区典型农村景观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石塘村水域、耕地、林地景观优势较好,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这部分景观功能结构完整,但其人为干扰程度较强,边界无规则,存在景观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可能;2)石塘村水域虽分布均匀,但分离度较高,村民无意识的开挖活动使村内水系统存在断裂性;3)石塘村居住用地破碎度较大,公共用地较少,村内基础设施尚未得到有效建设,较大的公共广场用地位于龙门寺前坪;4)石塘村产业用地密度较小,分离度较高,对农业依赖性较大;5)石塘村除道路广场用地外,其他各景观斑块的分维度约为1.5,边界形状无规律,边缘效应的生物多样性较大,存在生物生态不稳定性。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如平衡区域土地发展、连接各水循环系统、减少对林地的人为干扰强度等,以提高整体景观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形成良好的农村稳定系统。  相似文献   

20.
水库区景观规划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开发商、库区居民、游客以及景观规划师。目前,水库区景观规划一般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缺乏对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各层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存在伦理缺失的问题,如以主导方意志为目标、缺乏公众参与、缺乏生态意识、缺乏特色与创新等。可采取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调整景观规划决策机制、强化景观规划师的职业素养等伦理对策,以解决伦理缺失的问题,并促进其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利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