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但随着招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在导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研究生学术目的不强,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成材意识和学习动力差;导师方面主要是教学方式和内容陈旧,实践性不强。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迫切需要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计,改进考核方式,推进科研与学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学习就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导师与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来自指导教师的综合影响,导师在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塑造和培养中起着直接的关键的作用。文章从教育理念及培养模式、导师群体的学术和人文氛圆、导师制度、导师队伍、导师自身素质、导师学术水平、导师道德品质及其人格等方面,阐述了导师群体氛围、导师综合素质及导师教学实践等方面对于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提高教员及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为目的,针对目前学术交流存在的与部队需求结合不紧、部分教员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研究生缺乏学术交流平台和有效指导等主要问题,探索建立了沙龙式学术交流模式.在坚持前沿性、"三贴近"、多样性、指导性原则下采用:就科研项目请专家教授开设学术讲座、就青年教员如何开展教学科研举办专题沙龙、就学科交叉、产、学、研相结合举办特色沙龙、提高研究生素质举办学术对接沙龙等方式,到目前各类学术交流达38次之多.实践表明,该学术交流模式对活跃学术科研氛围、激励创新思维等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研究生应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索创新和组织管理的能力.提出了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措施:调整课程设置;采取科学的教学和指导方法;创造良好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坚持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培养研究生群体的组织管理和整体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高校学术管理制度、导师和研究生学术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某高校2013级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为研究数据,运用Amos20.0统计软件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了统计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导师不但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在高校学术管理制度和研究生学术行为之间也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的影响略大于高校学术管理制度。因此,在科研活动中,导师可以通过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严格规范研究生科研学术行为、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诚信道德观以及培养其全力执行高校学术管理制度的习惯等途径来降低其他不利因素对研究生科研诚信养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培养单位、导师、个人3个层面为视角,筛选出32个评价指标构建研究生科研焦虑风险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对比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集对分析五元联系数评估某市研究生科研焦虑的风险态势.对某市在校研究生开展科研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调查,针对1 990份有效问卷进行集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市研究生科研焦虑风险较大且呈现波动变化态势,与现实情况相符.导师的学术示范作用不显著、学术规划不明确等指标的集对势较小,需要重点关注,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就业的目的出发,对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研究。倡导将企业科技攻关需求设立为预研项目,由研究生在校方导师和企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研究。为研究生提供真正参与到科技实践中来的机会,实现促进学习、提高研究兴趣、活跃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科研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分子医学与肿瘤研究中心在管理制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学术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对研究生培养的职责、导师团队、论文完成、成长成才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研究生导师的权威带来了挑战,对导师的新媒体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调整了导师对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评价,为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形式创新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方向。指向角色重塑、内容供给策略转变、研究生实践能力跃升的互动式作业完成等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新媒体技术视域下,导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力显著,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安徽财经大学财经类专业,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导师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财经类专业研究生在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的弊病,从社会需求、教学模式、科研引导和激励手段四个方面提出财经类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和龙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它以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为主,以创新研究带动创新教育,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可以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向的航标。文章从生源选拔、培养过程、导师制度、质量保障等纬度,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进行了梳理、分析,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并从建立学术评价制度、弘扬创新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强化导师责任、出台防范制度和建立监督机构等几个方面提出防范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本门课程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案、教学手段、课外实习、实践环节和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来构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体系,促进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兴趣,为社会提供具有试验优化技术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而科研意识、科研知识及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国家基金项目对研究生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及科研能力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研究生在仿生机器人方面的科研基础知识及科研意识,启发诱导研究生提出创新研究与设计方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这种基于项目案例的启发式教育培养,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及工程能力,为国家科研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志全,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70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潢川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培养对象,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6.
《南昌水专学报》2016,(5):106-109
职业能力培养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指向,也是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显著区别。当前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存在课程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教师队伍结构较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学生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未来应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改进学生评价方式,以全面提升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学习自由是高校学术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自主性是研究生学习自由权的体现,是研究生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生成长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研究生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必然导致其创新活力的衰竭。因此,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牢固确立以研究生为本的理念,夯实学科基础,创造必备条件;导师要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研究生自身要培养自主意识和能力,充分保障研究生自主性发展,使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裴东兴     
<正>裴东兴,1970年11月生,中北大学教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西省科协服务企业创新专家,《测试科学与仪器(英文版)》编委,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瞬态压力测控技术"方向带头人。曾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学习;主要从事动态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工作,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专业硕士研究生招收比例逐渐扩大,辅导员的作用日益凸显。选择青年教师兼任专业硕士研究生辅导员,便于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有效地进行学术科研引导,但也存在经验不足,工作精力投入不够,与科研、教学任务时间分配冲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青年教师在兼任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期间明确自身工作任务,从思想、生活、专业实践、学习、心理这5个方面,对青年教师兼任专业硕士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定位分析,目的在于改进专业硕士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效果,增强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则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培训、考核、奖罚方面的规章制度,稳健地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