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亲水砂岩油藏注水吞吐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港油田南部地区的油藏大多为复杂断块油藏,油藏内部断层多.由于断块面积小而封闭、储集层低渗透、原油黏度高而注水驱替难度大.注水井投注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憋压注不进的现象,受益油井见不到注水效果。该娄油藏可充分利用其砂岩的亲水性,根据亲水介质的自吸排油机理,对生产井周期性地先注水后采油,进行注水吞吐开发.来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王官屯油田王261断块(低渗透油藏)和自来屯油田自1914断块(稠油油藏)均为亲水性复杂断块油藏.在先导性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实施了以注水、关井、采油为一个周期的注水吞吐开发模式,2个断块吞吐累计增油2.2万t以上。图2表4参10  相似文献   

2.
百色盆地田东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勘探开发难度大、技术薄弱、投资成本高.通过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地震解释技术、油水层测井解释技术、油藏地质描述技术与储量计算方法,建立小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和扩边及调整方案、采用注水驱与边水驱相结合的开发和调整方式、以平台式钻井多井1管集输简化钻采与集输工艺、施行地下与地面经济实用的动态监测方式,田东油田采油速度1%以上稳产27 a、水驱采收率达43.1%,采油综合成本平均为23美元/桶,投入产出比为1:4.93,实现探明储量100%动用程度.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对小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单井注CO2 吞吐强化采油措施的成功率,增加中低渗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开发效益,结合国内外相关开发实例 资料分析、理论研究结果,综合储层流体特性、油藏特性、储层岩石特性参数,建立了CO2 吞吐井位筛选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分级评 价标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提出了复杂断块油藏CO2 吞吐井位筛选的具体方法、步骤。利用建立的方法,在对实际复杂断 块油藏注CO2 吞吐井位优选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注采制度,进行注CO2 吞吐强化采油开发实践。油田开发生产实践表明,采取 模糊评判井位优选的单井CO2 吞吐强化采油,降低了复杂断块低渗油藏措施实施的风险程度,提高了单井的开发效益。研究结 果对油藏单井注CO2 吞吐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相似油藏利用CO2 吞吐进行强化采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井网优选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的几何形状以及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都对井网部署有影响。针对不同几何形状的特低渗透断块油藏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注采井网,以江苏油田花17断块为例,在考虑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的前提下,应用研发的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对每种井网形式进行了开发效果评价。研究表明,对于可以部署两排直井的条带状断块油藏,注水井“隔一布一”地正对采油井部署的方式相对最优;小型条带状油藏选择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时,注水井的相对最优位置为水平井井趾的外围;对于可以部署少量直井的小三角形油藏,注水井置于采油井排外侧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此项研究为特低渗透断块油藏的井网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明寨油田是一个极复杂的断块油田,明一东块是文明寨油田的主力区块,经过十三年的注水开发,层间矛盾加剧,水驱开发效果变差。从1990年开始,我们强化潜力认识,对明一东块实施产液结构、注水结构和井网结构调整,同时应用“四个整体”即整体油藏监测、整体分析研究、整体编制方案、整体组织实施的系统思想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了高含水采油期连续七年稳产,为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采油期提高采收率,探索出一套成功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文明寨油田是一个极复杂的断块油田,明一东块是文明寨油田的主力区块,经过十三年的注水开发,层间矛盾加剧,水驱开发效果变差,从1990年开始,我们强化潜力认识,对明一东块实施产液结构,注水结构和井网结构调整,同时应用“四个整体”即整体油藏监测,整体分析研究,整体编制方案,整体组织实施的系统思想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了高含水采油连续七年稳产,为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采油期提高采收率,探索出一套成功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构造岩性小断块油藏投产后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严重的问题,运用超前注水、分阶段控制生产压差、注水注聚合物结合的稳产控制技术,研究油水分布变化规律及稳产对策。应用效果表明,歧南9X1断块在投产初期迅速达到高峰产量并保持高速开采,年采油速度(实产)连续8 a保持在2%以上,断块最终采收率由30.04%提高至46.73%,开采10 a来一直保持一类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中低渗油藏早期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复杂小断块低渗油藏的开发水平,在早期油藏描述和开发技术政策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注水、合理布井、平稳注采”等方法,运用开发全过程的油气层保护措施,实现了有效的早期或同步注水;与此同时,又超前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和渗流机理等综合研究,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进行跟踪调整,巩固了早期注水成果,确保了油田高效稳产。G6、Z2、W2断块的开发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和技术开发复杂小断块低渗油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复杂小断块油藏立体井网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小断块油藏由于断块分割作用,断块碎小、形态各异.每个断块就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开发上主要表现为油藏能量明显不足,且由于断块面积小,很难用完善的常规面积井网进行注水开发,致使油藏产量递减快。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的特殊性,提出了以最大限度控制储量为前提,以“少井高产”为理念,以水平井控制优势油砂体,直井、定向井完善注采关系为布井方法的立体井网优化控制理论。在部署井网时,主要考虑断块平面几何形态、断块规模、油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等因素,同时考虑储层非均质性、渗透率方向性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实际小断块油藏的虚拟开发结果表明,基于立体井网理论的水平井一直井联合井网,较直井井网能够更好地开发复杂小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10.
复杂小断块水平井整体开发合理井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高效开发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油藏工程方法,以李堡油田堡1断块为例,深入研究了水平井和直井联合开采时的井网方式,确定堡1断块选择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开发、注水井在水平井的指尖注水、水平井段长度300m左右、井距225m左右、水平段在油层的中上部、水平段一次性射开等技术政策,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堡1断块产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对于江苏复杂小断块油藏水平井整体开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Fang-48 fault block oil reservoir is an extremel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oduce such a reservoir by waterflooding. Laboratory analysis of reservoir oil shows that the minimum miscibility pressure for CO2 drive in Fang-48 fault block oil reservoir is 29 MPa, lower than the formation fracture pressure of 34 MPa, so the displacement mechanism is miscible drive. The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for gas injection is less than that for waterflooding, and the recovery by gas drive is higher than waterflooding. Furthermore, the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for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for hydrocarbon gas, and the oil recovery by carbon dioxide drive is higher than that by hydrocarbon gas displacement, so carbon dioxide drive is recommen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ng-48 fault block oil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2.
乐安油田草31断块气顶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乐安油田草31断块的气顶稠油油气藏,在落实天然气储量规模和油气分布的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对小气顶油藏的开采方式、布井方式、注水时机等开发技术界限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出适宜该油气藏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东庄油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发育9个小断块,含油面积4.3 km2,石油地质储量259×104t。储层物性差,埋藏深,原油含蜡高,凝固点高。因储量品位低,开发难度大,发现30多年未投入开发。针对东庄油田的地质特点,对其经济有效开发的可行性,注水开发的适应性、井网井距、合理压力水平以及单井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油田开发的实施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W2断块属于低渗-特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及较强的非均质性特征,同时受微裂缝的影响,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的渗流规律愈来愈复杂。为了更好地认识该油藏的水驱状况,进一步了解平面、纵向上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情况,在该断块优选一口井开展微量物质井间示踪,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井组动静态参数的分布规律及特征,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5.
示踪剂监测技术及在桥口油田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油水分布关系复杂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对油藏进行精细地描述,以便了解主力油层水驱控制及动用状况、油藏物性的差异,弄清油井见水、来水方向.通过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注水产液结构,提高了Ⅱ、Ⅲ类薄差层动用程度,达到增储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复杂边界油藏水驱面积波及系数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驱面积波及效率是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重要参数.以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为例,研究复杂边界油藏水驱面积波及系数的校正方法.应用三维两相黑油模型建立不同油藏边界、不同井网形式的数值模型,计算出根据油藏边界类型定义的窄小油藏复杂边界校正系数与窄条油藏复杂边界校正系数.油田现场可直接根据窄小断块的类型和窄条断块的含油带宽度来选取相应校正值,从而校正水驱面积波及系数,调整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7.
桥口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干扰十分严重,水驱动用差异大,I类储层见效水淹后,Ⅱ、Ⅲ类储层水驱动用程度差,剩余油潜力大。结合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实际,精细地质基础研究和工艺技术研究,应用采油井堵水、注水井高压分注、增注技术,调整注水和产液结构,实现了层间产量接替,油田开发由Ⅰ类层向Ⅱ、Ⅲ类层转移,有效地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丛式水平井组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胜利油田永8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是断层多、油层层数多、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高,开发过程中油层易出砂,直井产量低。水平井的优点是泄油面积大、生产压差小、产量高。在优选水平井在断块平面和油层纵向的位置、水平段长度高等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永8-X4块的一个丛式水平井组。该水平井组投产初期的平均日产量是直井的两倍。实现了高效开发复杂断块的目的。图2参18(李顺明摘)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油田CO2混相驱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江苏油田富14断块进行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复杂小断块油藏可以进行经济有效的CO2混相驱。江苏油田富14断块在保持最低混相压力的状态下,于1998年末开始进行了CO2—水交替(WAG)的注入试验。进行了6周期的注入试验后,水气比由0.86:1升至2:1。油井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水驱后油层中形成了新的含油富集带。试验区采油速度由0.5%升至1.2%,综合含水率由93.5%降至63.4%。到目前为止,CO2波及区采收率已提高4%,CO2利用率为1240m3/t(油)。试验仍在继续进行。富14断块CO2混相驱的成功为提高复杂小断块油藏采收率和丰富国内三次采油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瓦庄油田瓦6断块目前呈现产量递减,含水上升态势,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关系复杂、注水效果差、井网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点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在精细小层对比划分的基础上,对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精细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等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起精细储层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油藏进行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下步开发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