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快速发展下的城市空间格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文脉在逐渐地消失,城市的记忆在逐渐地被淡忘。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空间格局已经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2.
周俭 《规划师》2006,22(7):31-32
城市总体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历史在空间上的积淀.历史上,会展业作为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功能复兴的推动力,往往直接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的跨越式提升.世博会的举办往往带动了地区的建设和环境的改善,进而改变着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兰波  李梅 《规划师》2009,25(11):35-39
自建城以来,梧州市的交通格局和交通方式变化主要经历了步行一马车时代、水路时代、公路时代三个时期的变迁,对应的城市空间形态也经历了点状拓展期、沿江线状拓展期、沿公路线状拓展期三个时期。如今梧州正迈向全新的综合交通时代,新交通格局将促进城市新区的形成,推动产业空间的重构,引导城市空间跨江南拓西进,促使空间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展转向“廊道”发展,带动空间结构由单中心组团向多中心组团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王宇  梅洪元 《华中建筑》2009,27(3):71-74
该文简述了哈尔滨市沿松花江“单边发展”向“双岸布局”城市空间格局转型的进程,分析了阻碍“双岸布局“城市空间格局构建的因素,提出应以江南老城中心区腹地经济为核心,发挥中心岛屿作为连结两岸城市空间格局的纽带作用,合理设置主要功能区划,并通过完善以环线和放射线构成的点一轴系统全方位整合断裂的两岸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必须尽快实现从规模扩张发展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内涵和趋势是城市产业空间的重构和趋于服务化.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了实现现代城市的转型发展.必须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城市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转型的大环境下,随着城市新区的开发以及城市中心区传统产业的外迁和置换,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正日益受到城市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杭州为例,在分析目前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城市宏观层面的空间发展格局与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由各类建筑物构成的非开放空间与建筑物之外的开敞空间组成的开放空间综合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展,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城市地域格局,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由于其弹性较大,因而成为城市景观格局规划的主要对象。揭示了城市开放空间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而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对开放空间的案观总体格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的形成过程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积累出发,对漯河市的城市格局、城市道路网络、历史文物古迹、城市色彩以及城市的轮廓线等方面进行了了解,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漯河市的城市风貌和城市空间特色,从而对该城市有一个更全面地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沂  查君 《当代建筑》2021,(12):48-51
当今城市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安全风险,为保障城市安全底线,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的规划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发展目标.然而,我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更鲜少涉及在城市设计中的引导或应用.本文以长沙会展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究安全韧性理念下城市设计阶段在总体格局、环境设计及公共空间营造等方面的设计重点,以期促进未来在城市空间安全格局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坦  朱清扬  常江 《华中建筑》2020,38(11):71-75
以山水视角探寻城市空间的演变与发展,是塑造城市特色、摆脱城市趋同性的重要途径。徐州丰富的山水资源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营建,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徐州水系、山体与城市发展的演变,从古城选址、水系变迁、山体格局等方面入手,总结徐州山、水、城空间格局从相离到共生的发展趋势,并对当前城市生态格局进行梳理,为缓解当前城市发展矛盾,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志英  刘涵妮  高进 《华中建筑》2012,30(4):98-102
以1996年和2008年的昆明城市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对城市景观梯度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城市景观格局梯度变化与城市建设开发强度密切相关,1996年环城路内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一、二环间开发建设的力度较小,二环以外城市建设用地较为分散;2008年一、二环之间的开发力度为最大,一、二环间的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幅度最大,表明此时期昆明城市空间扩张进入快速的“外延式”扩张阶段。快速城市化是推动昆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政策性因素导致城市景观格局方向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丁晓鹏 《四川建筑》2004,24(3):17-18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带来了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相应的引起了城市的格局、结构形式和空间形态的变化,目前较为关注的是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而大多数的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文章试着对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将迅速缩短沿线城市的时间距离,并对区域和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可达性方法,研究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布局和规划及其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网的空间格局与中国经济、人口分布特征一致,存在明显的空间特征差异;高铁建设能提高可达性,产生时空收敛效应,并推动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重新进行空间配置,从而引导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趋势,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沿江空间是城市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较为显著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亟需对沿江生态空间进行保护和管控。既有研究中,对我国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仍存在边界不清晰、管控要素不全面、管控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该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城市武汉为对象,首先通过最小阻力模型划定武汉市沿江空间范围,基于格局与过程原理对沿江空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继而利用CA模型模拟武汉市2025年、2035年和2050年的城市增长情况,在考虑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兼顾的前提下,试图构建“分区管控—动态反馈—政策保障”沿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以期为后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沿江生态空间的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合肥位于长三角冲积平原与内陆交界处,紧邻巢湖和淮河水系,经千余年城市建设形成了“山—城—河—湖”的城市山水格局。然而随着现代城市建设活动的高速推进,合肥原有的传统山水格局正面临割裂,丰富的城市遗产和文脉濒临消融。在此背景下,寻找城市发展与历史遗产的平衡成为当下重要的议题。文章以合肥市内部及所在区域的城水关系演变机制为研究对象,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的动态视角以及文化景观理论中物质载体—文化动力模式,构建空间—时间—环境载体—人文营建的动态关联,以合肥市整座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山水空间为研究范围,梳理其自建城至当代的历史景观演进历程,从环境载体和人文营建两方面探析其城市山水格局的演变机制。并从时间、空间和演变机制角度总结历史城市营建经验,以期为飞速发展中的长三角城市提供高质量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为未来城市规划发展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苏强 《城乡建设》2014,(10):41-42
正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经济和城市土地利用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城市产业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二者缺一不可。通过研究我国70个大中城市近年发展可以看出,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经济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济南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呈现出了蔓延的态势。结合对国外城市规划中关于控制城市蔓延相关理论的分析,对济南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发 展的重要因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杭 州市为实证,应用核密度分析法对2000年、 2010年、2016年杭州市的人才规模和空间格 局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杭州市的人才 规模具有“先快后慢”的增长趋缓特征;人 才分布格局具有从“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 结构”演化的趋势;城市中心区是各年龄阶 段人才的高度集聚区域,同时城市外围空间 已成为人才规模增长与空间集聚的主要区 域。进一步判断:城市地理空间对人才集聚 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城市重要的研究 型大学、创新型企业和政策措施等对人才集 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使城市外围的人才 分布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 知识型城市视角下的城市人才空间集聚格局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 王纪武 刘妮娜 WANG Jiwu. LIU Nina Research on the Urban Talen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Based Urban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in Hangzhou City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2095-6304(2020)02-89-08 作者简介 王纪武(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 教授,wangjiwu@zju.edu.cn 刘妮娜: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对促进城市人才规模增长、优化人才分布格局以及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空间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资源型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产业亟待转型、城市空间格局分散和发展用地不足等系列问题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资源型城市加强了对城市空间优化和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研究在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类型、现状特点、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黄石为例,详细分析其城市发展阶段及其空间演变特征,并从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更新和生态格局构建3个方面提出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优化的策略,以期为黄石在城市转型期的空间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卫星城到新城——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新城空间格局的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是城市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整体建设策略在空间布局上的具体体现.自建国之初的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就在一直探讨什么是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城市规模的大与小,城市人口的密与疏,城市布局的聚与散,这些有关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技术问题,实际上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政策.2004年编制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了建设新城的规划设想.从卫星城到新城这一概念的转变,反映出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