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记录磨浆能耗以及对成浆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对粉单竹PRC-APMP的磨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碱性H2O2进行化学预处理可以使粉单竹原料软化,磨浆时容易沿纤维胞间层分离,减少纤维切断,增加纤维表面积,改善纤维结合强度,并显著降低磨浆能耗.  相似文献   

2.
研究磨浆浓度、进浆压力和磨浆通过量对纤维长度分布和纤维平均长度的影响。在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磨浆浓度越高,纤维平均长度越长;进浆压力越大,磨浆过程纤维切断越少,成浆纤维平均长度越长;磨浆通过量越大,纤维平均长度越长。纤维平均长度越长,成浆纤维湿重越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快速摄影技术观察磨浆作用规律及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亮 《纸和造纸》2006,25(6):77-79
主要阐述了快速摄影技术对低、中浓磨浆过程中磨浆作用规律及纤维形态变化的作用,该技术可以使我们形象、直观地观察到纸浆在磨浆区的运动规律,并进而推断不同浓度的磨浆作用机理及成浆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麦草三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成浆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后续多段漂白能够获得高白度的纸浆。对三种预处理方法磨浆的比能耗、成浆白度、成浆强度指标、纤维筛分结果、废水特性进行了对比。与碱性过氧化氢处理(P)磨浆比能耗相比亚硫酸钠处理(S)降低了33%,果胶酶/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Pe/P)也可以降低磨浆比能耗10%,P预处理与S预处理均能提高成浆白度,Pe/P预处理后纸浆呈现暗红色;P预处理成浆物理强度高于其他两种浆;S预处理磨浆段废水COD发生量较高,达到84.09kg/t绝干浆。综合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麦草化学机械浆宜采用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木挤压法漂白化机浆纤维形态电子显微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对杨木原料PRC-APMP和BECMP浆料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从纤维分离程度、带状纤维数量、纤维弯曲及扭转状态、细胞壁形态变化等角度对两种浆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成浆物理指标变化做出解释.研究结果认为:与APMP相比,BECMP磨浆强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APMP水平;由于BECMP磨浆过程使纤维形态发生了有别于APMP的变化,内部细纤维化程度更高,纤维细胞壁微细纤维结构连接弱化甚至发生剥离,反映在成浆结合强度上抗张指数高于APMP,尤其随打浆度增高,差别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亚硫酸盐化学木浆树脂障碍的控制、磨浆后成浆的性质及磨浆能耗等方面探讨了中浓磨浆替代高浓磨浆的可行性及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不同浓度磨浆时,磨浆机磨盘间的纤维运行轨迹和纤维的磨浆规律的差异,研究表明:在磨浆浓度比较低时(小于6%),磨浆对纤维的切断作用较强,磨浆浓度较高时(大于12%),磨浆对纤维的切断作用比较弱,纤维之间的内部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针对竹材化学机械浆药液渗透困难、磨浆能耗高、成浆性能较差的问题,研究了聚乙二醇脂肪酸酯渗透剂P1 (以下简称P1)和脂肪醇聚醚渗透剂P2 (以下简称P2)对黄竹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磨浆能耗和成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1和P2均能有效降低黄竹APMP磨浆能耗,提升成浆质量;当成浆加拿大游离度为300~350 mL时,与空白对照样(无渗透剂)相比,P1和P2(渗透剂用量均为0.05%,相对于绝干竹片质量)可使黄竹APMP磨浆能耗分别降低13.5%和9.0%,成浆纤维束含量分别降低52.9%和23.5%,纤维分丝帚化率分别提高17.3%和7.2%,手抄片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破指数分别提高30.5%、16.4%、46.4%和12.7%、21.5%、10.7%。  相似文献   

9.
对出一段高浓磨浆的化学机械浆粗浆进行筛分以得到纤维束,并采用选择性磨浆工艺对纤维束进行磨浆,研究了纤维束的预处理对化学机械浆磨浆性能及成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性磨浆的基础上对纤维束进行化学预处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磨浆能耗,并且能够使磨浆后纤维的完整性得到较好的保持,成纸松厚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3%~4%的低浓度疏解和两段6%~7%的较高浓度磨浆处理麦草半化学浆,研究了纤维形态、纤维长度的变化和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经低浓度疏解后再浓缩至6%~7%的浓度进行磨浆处理,分离为单根纤维。低浓度疏解和较高浓度磨浆处理工艺有利于减少对纤维的切断,保留纤维长度。经疏解、一段和两段磨浆处理后浆料中长度在0.5ram到1.5ram范围内的纤维分别占总数的76.7%、74.9%和70.8%。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落叶松硫酸盐浆在不同浓度浆中的行为。首先使浆料在PFI磨中以较高浓度(10%、15%、20%、25%、25%、30%)打浆,再继之以低深度(6%)打浆。结果表明,组合打浆较单段打浆获得良好的强度发展,改善了落叶松硫酸盐浆的抄造性能,大幅度地了能耗,尤以先15%再6%的浓度组合打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打浆是造纸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影响打浆质量效果的因素很多,打浆浓度作为首要因素,对成浆纤维特性具有一系列重要影响。不同浓度下打浆纤维形态不同,而不同打浆度不同纤维形态的纤维却可以抄造出同样物理性能或性能接近的纸张。本研究以桉木化学浆为对象,研究打浆浓度与纸浆纤维形态、成纸性能的关系,论述以打浆浓度和纤维形态预测纸浆抄造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国内在制浆造纸工业中打浆度无法在线测量的难题,分析了打浆度与进浆浓度、进浆流量、进浆压力、打浆消耗的电功率、打浆前后纸浆的温差、打浆时间及原打浆度等参数的关系,提出了基于FBP算法的打浆度软测量技术,成功地完成了打浆度的在线检测,并将此测量方法运用于打浆度的优化控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未漂马尾松硫酸盐浆生产纸袋纸,研究了纸袋纸高浓打浆(HCR)后接着低浓打浆(LCR)工艺,并与高浓打浆和低浓打浆进行了比较,得出较合适的高浓后接着低浓打浆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为:先用高浓打浆至打浆度15oSR,接着用低浓打至打浆度17oSR;在此条件下,成纸透气度可达5.0μm/Pa.s以上,TEA指数可达3.12J/g以上,其他指标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主要利用PFI磨浆机对漂白硫酸盐竹浆与阔叶木浆的磨浆特性及其成纸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相同磨浆转数下,竹浆打浆度略高于阔叶木浆,湿重比阔叶木浆高;磨浆前期(打浆度低于35.5°SR),相同打浆度下,竹浆纤维成纸的抗张指数低于阔叶木浆,而后随着打浆度的增加,竹浆纤维成纸的抗张指数高于阔叶木浆。相同打浆度下,竹浆...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槽式打浆和 PFI 打浆对芳纶 1414 纤维形态结构及成纸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芳纶 1414 短切纤维不适宜进行打浆,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可以改善其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能,浆粕纤维槽式打浆效果优于 PFI 打浆,当打浆度为 40°SR 左右时,纸张强度较未打浆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磨浆过程中P-RC APMP浆料及纤维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P-RC APMP制浆中,磨浆程度对最终浆料及纤维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浆料纤维的筛分分析和纤维质量分析表明,在P-RC APMP制浆过程中,随着磨浆程度的增加,浆中长纤维组分含量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纤维粗度和纤维平均长度减小,同时纤维的卷曲和扭结程度有所增加,纤维的柔软度增加.SEM观察发现,随着磨浆的进行,纤维彼此分离并发生不同程度的细纤维化,同时伴随着纤维细胞壁的破损.提高磨浆程度,纤维细纤维化程度加强,所得纸页表面平滑,具有较少的空隙,纸页中具有较多的细小纤维和纤维碎片.增加磨浆程度,浆料强度提高,这是由于纤维细纤维化程度的提高及由此引起的纤维柔软度的增加而最终导致纤维结合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焱  于钢 《造纸化学品》2009,21(6):11-14,23
研究了硅灰石替代部分木浆造纸时,硅灰石的加填量及纸浆打浆度等工艺条件对成纸强度性能以及硅灰石留着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浆中适量加入硅灰石,成纸物理强度随加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硅灰石加填量为35%时成纸强度性能仍满足一般包装类用纸的要求;提高纸浆打浆度有助于提高纸页强度及硅灰石的留着率,纸浆打浆度为48-52°SR时硅灰石替代的木浆成纸强度最大,纸浆打浆度为52°SR时硅灰石留着情况最佳;加填量低于40%时,硅灰石留着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打浆在造纸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磨片对纤维的作用效果直接影响着成纸质量,同时打浆能耗也是各个工段中最多的。本文分析了低浓打浆磨片的优化改进,以生产实际案例说明选择合理低浓打浆方案,可以降低成浆能耗,提高纤维结合力,改善纸张性能。  相似文献   

20.
对落叶松化学浆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纸浆卡伯值相近时,AS-AQ法浆的得率比KP法高约2个百分点,浆的粘度高约20%,易打浆、易漂白.在相同的打浆度下,AS-AQ浆的Z向强度明显高于KP浆,其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未漂AS-AQ浆,漂白AS-AQ浆,漂白KP浆,未漂KP浆.受纤维结合力影响较大的抗张强度、耐破强度和耐折度都符合这一规律.AS-AQ浆的零距裂断长也高于KP浆.相同打浆度下的未漂KP浆的撕裂强度高于AS-AQ浆,但在相同抗张强度下,未漂腾加浆的撕裂强度远高于未漂KP浆.漂白AS-AQ浆的撕裂强度与KP浆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