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连轧机液压压下变系数控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轧机架液压压下系统振动一直是热连轧工序研究的课题,而热连轧AGC控制又是带钢厚度控制的核心.本文结合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热连轧厂1 549 mm热连轧机生产线实际,应用了压下变系数技术,在保证带钢厚度精度的前提下,对液压压下系统进行控制.生产实际表明,在采用该技术后,厚度精度由95.52%提高到96.2%,同时也克服了液压压下系统的振动.  相似文献   

2.
首先建立非对称三位四通阀控制非对称液压缸动态数学模型,然后用MATLAB中Simulink构建了某热连轧机液压压下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改变轧制不同带钢厚度变化时获得液压缸位移输出曲线.最后对比现场实测位移曲线,可以看出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基本吻合,说明动态数学模型基本正确,同时表明计算机仿真是研究液压压下动态特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Wagner  F 崔东卫 《国外钢铁》1997,22(6):56-62,F003
轧制力前馈系统改善了热带钢轧机电动-机械压下装置的自动厚度控制,其性能可能与液压自动厚度控制相媲美。当用于装有卷板箱的轧机上时,可以改善板形控制。  相似文献   

4.
Frohl.  P  潘艳霞 《武钢技术》1989,(4):58-58
一台采用最新工艺的12辊冷轧机,最近在西德菲林根·施威宁恩县黑林山冶金厂投入生产。此轧机的特点是装备了约瑟夫·夫罗宁轧机制造公司最近研制成功的直接液压压下装置。轧机通过由伺服阀控制的、独立的高压液压控制系统,使反应时间达到最短,压下行程最小,从而获得最严格的带钢公差。 1.液压压下调节新轧机装备的直接液压压下装置能使带钢保持最小的允许误差。伺服阀通过带钢厚度自动调节装置进行控制。带钢厚度调节装置的主要部件是定位调节器,它能在闭路调  相似文献   

5.
 现场测试信号处理结果表明某热连轧机存在机液耦合振动现象,为深入研究热连轧机机液耦合振动提供试验基础。以现场某热连轧机机液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证明该热连轧机振动开始加强时间与液压自动厚度控制系统投入运行时间存在依赖关系,并揭示了轧机伺服阀给定信号、液压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及补偿控制系统对热连轧机机液耦合系统振动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规律,为深入研究轧机耦合振动及振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热连轧厂精轧机组液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阐述了液压伺服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引入硬度厚度前馈AGC、变塑性系数GM-AGC、带Smith预估器的监控AGC,现场运行数据表明带钢全长的厚度极差可控制在80 μm以内.  相似文献   

7.
在精轧机组后三架轧机上,用液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替代传统的电动压下位置控制系统,引入压力AGC控制方式,以监控AGC作为辅助,大幅提高带钢厚度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
日本加古川制铁所通过改进轧制负荷的预测模型和绝对值AGC方法来改善液压压下厚度控制中带钢头部的厚度精度。由带钢变形阻抗公式、温降公  相似文献   

9.
保证热轧带钢厚度精度的压下液压系统对工作油的清净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运行数年后,液压系统污染,电-液伺服阀的故障率上升,综合治理污染的常规措施已难以收到明显的效果。采取非常措施,实施循环冲洗,从而明显地改善了液压系统清净度,压下液压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轧机改造,分析了带钢热连轧厚差产生的原因,对电动-液压压下等AGC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结果以及实践证明该综合AGC方案是老轧机改造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汪洵 《冶金自动化》2003,27(Z1):182-185
简要介绍了带钢热连轧生产中用来测量带钢厚度的IMS X-RAY测厚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应用,总结了一些有关该系统使用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2.
孙丽荣 《冶金设备》2010,(3):41-43,59
厚度精度是热轧带钢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厚度精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带钢使用性能及连续自动冲压后步工序,此外厚度偏差对节约金属影响也很大。AGC系统是热连轧精轧机组自动控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热轧带钢全长厚度精度的主要手段。介绍了莱钢1500mm热轧生产线AGC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某1500mm热连轧精轧液压自动厚度控制系统,采用了专用于复杂的闭环控制和高速数学运算的德国西门子SIMATIC TDC多处理器控制器。通过反馈模型(GM—AGC)、油膜厚度补偿、活套补偿、宽度补偿(指对轧机的弹性变形系数的修正)、弯辊力补偿,X-射线厚度偏差监控等功能来控制带钢厚度。此外,还具有便于同一批号的下一块钢穿带的压下及咬入速度的复归功能。此AGC系统为串联双环系统,内环APC一直运行,外环AGC设定值作为APC附加设定,实现AGC功能。该系统稳定性、操作性好、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热轧带钢断面凸度和局部高点的准确预报,基于模型、传递和遗传等多因素考虑,从轧机承载辊缝对带钢断面形状的传递效应角度出发,建立起热轧带钢断面形状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带钢厚度和压下率等条件对修正系数的影响。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生产试验验证,不仅提高了带钢断面形状仿真系统的计算精度,而且为热轧带钢断面形状的准确预报与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并将其应用到鞍钢1 580 mm七机架热连轧机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板带轧机宽度的增加和成品厚度的减小,对板带平直性的要求日益突出。70年代开始板带轧机的质量指标逐步由厚度、温度转到以板带平直性(板型)为重点。 70年代初期冷连轧机的板型控制首先得到研究和用于生产,随之中厚板轧机亦开始采用板型控制,而带钢热连轧机的板型控制到70年代中期才开始用于生产实际。 中厚板轧机和带钢热连轧机由于缺乏在线板型检测器,因此板型控制主要是通过最优分配压下(负荷分配)来实现。最优负荷分配的计算基于下述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太原钢铁公司第五轧钢厂炉卷轧机是电动压下的,为了提高钢板收得率,改善带钢纵向厚差和减少跑偏事故而装设液压压下装置及厚度自动调节系统电控装置。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热连轧带钢成品质量主要取决于带钢纵向厚度差。引起带钢厚度差的主要原因有: 1.轧件来料厚度的波动; 2.带坯的纵向温差。 在轧制过程中用自动调节辊缝的方法来尽量消除这些干扰作用的影响。 武钢一米七热连轧机带钢成品厚度公差要求在0.05mm之内。为了达到此要求,除在每一个精轧机架上均设有电动AGC系统外,在F_7机架上还设有液压AGC系统,在带钢  相似文献   

18.
改善热连轧机出口带钢厚度精度一直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目标。针对基于弹跳方程的AGC系统中存在的正反馈现象问题,分析了温度波动对轧机出口带钢厚度的"重发性"影响,提出了兼顾板形的硬度前馈自动厚度控制KFF-AGC策略,实现了F3~F4机架的硬度前馈控制和F5机架的硬度过补偿控制。在鞍山钢铁集团公司1700ASP的实际应用表明带钢厚度与板形控制精度得到很大提高,系统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柳钢2 032 mm热连轧系统改造,设计了一套液压AGc控制系统.其中,厚度实时控制以VME总线多处理器框架为基础,采用综合AGc控制方式并对影响厚度控制精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动态补偿,保证了带钢全带长的厚度控制精度.同时,设计了较为完善的监控和数据记录系统,保证故障的及时排除.该设计已应用于实际生产并长期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0.
在带钢热连轧生产过程中,终轧厚度精度是体现带钢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带钢厚度控制过程涉及多个模型,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等复杂性,是热连轧带钢L2过程控制精度的最终体现。实际生产中,厚度缺陷时有发生,形成缺陷的原因复杂多样,目前主要依赖事后的人工分析,其难度大、效率低。为此,研发了热连轧带钢厚度缺陷的自动溯源模型,针对轧制完成后出现头部厚度缺陷的带钢产品,识别和分析厚度缺陷的形成机理,追溯和确定导致厚度缺陷的主要原因。融合资深数模专家的分析经验,通过深入挖掘带钢厚度控制背后的模型机理、理顺带钢厚度与各轧制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热轧带钢厚度缺陷溯源的分析流程,构建了以辊缝模型设定不准、轧制力模型不准、轧制模型参数设定异常为核心的分析模块。最后,将国内某1 780 mm热连轧机组连续3个月生产的带钢数据用于模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带钢厚度缺陷溯源的准确率达到90.27%,基本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实现了热连轧带钢厚度缺陷的自动溯源,大大提高了厚度缺陷溯源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