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氧化铝厂生产过程中,赤泥产生量、赤泥成份及目前赤泥的堆放和利用方式,提出了先对赤泥中的稀土成份进行回收,再将赤泥进行整体利用,是控制赤泥对地下水环境的碱污染和防止赤泥堆放占用大量土地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2.
氧化铝赤泥处置方式浅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氧化铝厂生产过程中,赤泥产生量、赤泥成份及目前赤泥的堆放和利用方式,提出了先对赤泥中的稀土成份进行回收,再将赤泥进行整体利用,是控制赤泥对地下水环境的碱污染和防止赤泥堆放占用大量土地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赤泥是氧化铝厂的中间副产品,赤泥的量相当于氧化铝厂的产量。它对农田、地下水质有很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赤泥进行安全的堆放。赤泥堆放的形式有两种:陆地上处置和在水中处置。适合我国国情的是陆地上处置。待开发和研究出赤泥的产品,把赤泥作为综合利用的资源,逐渐减少赤泥对泥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为减少赤泥结疤倒运及堆放成本,有效回收赤泥中的碱和氧化铝,消除氧化铝流程中的浪费,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第二氧化铝厂新增两台新式双螺旋轴叶片结构的浆化器,对沉降槽内赤泥进行浆化后返入流程,实现赤泥回收再利用。该厂精制一、二区原各有一台单桨叶浆化器,浆化后的浆液稠稀不匀,造成污水泵频繁故障。新式浆化器改为双螺旋轴叶片后,利于大块赤泥与清液  相似文献   

5.
黄绍胜 《云南冶金》2011,(Z2):55-60
介绍了河南中美铝业有限公司赤泥经过压滤,由汽车运往赤泥堆场实施干法堆放的实例,证明了拜耳法赤泥"赤泥压滤,汽车运输、干法堆储模式"的可行性。给现有氧化铝厂以及再建氧化铝厂的赤泥处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拜耳法赤泥处理中应用高效沉降槽和传统沉降槽的比较,总结了高效沉降槽的优点:设备占地面积少。投资费用少,溢流澄清度高,底流固含高。不经过滤就可以干法堆放。有用化学成份回收率高。设备处理能力高,适用于老厂改造和新厂建设,对氧化铝产能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赤泥综合利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赤泥的性质、化学成份及物相组成,综合评述了国内外赤泥综合利用的多种途径,并指出赤泥作为水泥工业原料是今后赤泥综合利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有色冶金节能》2011,(1):62-62
赤泥的储存堆放耗资巨大,堪称世界难题。工信部、科技部日前联合印发《赤泥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加大对赤泥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选择一批示范项目给予财政支持。相关支持将使中国铝业等上市公司直接受益。赤泥是以铝土矿为原料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每生产一吨氧化铝,大约产生赤泥0.8~1.5t。而我国是氧化铝生产大国,2009年产生的赤泥近3000万t。而目前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率仅为4%,累积堆存量达到2亿t,它们既占用土地,浪费资源,又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根据赤泥的理化性能,以及国内赤泥的存在现状,分析了当前赤泥的处理及利用情况,提出对赤泥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综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铝厂赤泥堆场库区防渗层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铝生产排出的废弃物-赤泥,是腐蚀性的危险废物,为防止对地下水、土污染,满足环保要求,做好赤泥堆放的防渗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场地土石方开挖、场地整平、土工布铺设、粘土垫层铺设、防渗膜铺设、覆土层铺设等施工方法,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赤泥是制铝行业产生的碱性工业废渣,其强碱性是制约赤泥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利用微生物对赤泥进行脱碱以降低赤泥对环境的危害。探究了巨大芽孢杆菌菌粉添加量、处理时间、液固比、培养方式及空气供应等条件对赤泥脱碱的影响。借助XRD、SEM分别对赤泥及脱碱渣进行矿相组成和表面形貌分析,利用HPLC对菌株进行产酸分析。结果表明,在赤泥用量20 g、菌粉添加量20 g、液固比7.5,震荡培养条件下,赤泥试样的pH可从10.3降至6.5左右,且最终可以保持在7.5;赤泥中主要的含碱矿物钙霞石衍射峰明显减弱,碳酸钙衍射峰加强;经过处理之后的脱碱渣物理结构更加规则;赤泥pH降低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酸中和作用所致,巨大芽孢杆菌代谢有机酸主要为丙酸和苹果酸。  相似文献   

12.
王季 《有色矿冶》2006,22(6):22-24
赤泥沉降槽是一种利用重力实现固体沉淀、固液分离浓缩的设备。本文借助江河泥沙沉降运动和水处理中污泥沉淀的方法比照研究赤泥沉降槽内的赤泥分享浓缩。作者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mixture法试探研究赤泥分离问题。给出了其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并对某一赤泥沉降槽进行了分析。所得到的赤泥沉降过程中赤泥体积浓度分层.这一结果与有关工程设计人员和专家的感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赤泥存在利用率低、堆存维护费用高、污染环境等问题,以齐鲁工业园和威海沿海建设为依托,开展"利用海水资源对赤泥进行生态化改良"研究,利用海水中"海洋腐殖质"将赤泥改性为适合植物生长的种植土,而且改性赤泥有助于提高酸性土壤的生态化修复率;同时,用改性赤泥与其他工业废渣生产的胶凝材料能够应用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赤泥使用率可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降低赤泥pH是赤泥进行下一步利用和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探索利用了耐盐碱菌株(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BB,以下简称BB菌)对赤泥进行改良。研究发现,BB菌主要通过产生有机酸的方式降低溶液及赤泥pH,最佳产酸条件为:葡萄糖15g/L、酵母膏9g/L、培养液与赤泥比例2∶1。震荡和静置培养时BB菌均产生草酸和柠檬酸,但震荡培养时BB菌还产生了乙酸。相关性分析显示,震荡培养时pH的下降主要是由草酸和乙酸引起的,而静置培养时主要是由草酸引起的。BB菌可有效降低赤泥pH,最佳条件下可将赤泥pH由11.71降至8.3左右。此外,BB菌的添加还可明显增加赤泥有机质的含量,最大增加幅度高达72.52%。  相似文献   

15.
<正>中铝山东企业赤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被国家工信部、国家安监总局确定为全国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中铝山东企业高度重视氧化铝赤泥的综合利用,将赤泥综合利用作为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同时,该企业依托全国循环经济技术中心和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园,先后进行了"利用赤泥生产新型墙材、路基材料研究""混合半干法自凝堆存拜耳法赤泥技术研究""赤泥制备新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氧化铝工业过程伴生的固体废弃物,赤泥的规模化消纳与高值化利用一直以来是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有必要对赤泥的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重新归纳与审视。首先从赤泥的基本理化性质出发,面向不同CO2浓度的应用场合,分析了赤泥直接在CO2捕集中的利用现状,对捕集装置、技术及赤泥组分的转化进行了综述。其次,基于赤泥自身丰富的多孔结构与碱金属类的化学组分,论述了以赤泥为原料的高值固体多孔材料(如沸石分子筛)合成与应用的相关研究,涉及材料制备工艺、CO2捕集效果等。最后,从赤泥基固体催化剂的角度,论述了其在CO2加氢、化学链燃烧等领域的催化效果。为赤泥在CO2捕集转化领域的应用现状提供了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三种已实现工业化的赤泥综合利用办方法,即赤泥强磁选提铁、赤泥制砖和赤泥改性路基。在综合分析国内赤泥综合利用政策与形势,并对赤泥基本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各种赤泥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结合工程应用实例,简单阐述了三种赤泥综合利用方法的原理、工艺路线、应用实例等。并对大规模工业化赤泥综合手段的前景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适用范围。得出高铁赤泥应优先进行提铁,随后根据周边环境、市场情况进行赤泥制砖、铺制改性路基等综合利用手段。  相似文献   

18.
赤泥是氧化铝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随着赤泥的大量堆积,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赤泥又具有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基于此背景,介绍了赤泥的基本性质,对产品还原铁粉的市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重点详细的阐述了赤泥煤基直接还原生产铁粉工艺技术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回转窑煤基直接还原技术,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技术,隧道窑煤基直接还原技术和竖炉煤基直接还原技术。总结了以上技术在赤泥还原生产铁粉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在选择合适的工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以期为后续赤泥生产铁粉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赤泥利用的近期研究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赤泥的综合利用是铝工业者们多年来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近年来赤泥综合利用的研究动态,并对今后赤泥利用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海水调制拜耳法赤泥作为脱硫剂开展烟气湿法脱硫试验,对比分析了赤泥海水浆、赤泥纯水浆和单纯海水的脱硫效果,并考察了液固比、液气比和温度对赤泥海水脱硫和赤泥脱碱效果的影响。在优选液固比9、液气比8.0L/m~3和温度60℃的工艺条件下,赤泥海水脱硫平均脱硫效率达到99.62%,赤泥脱碱效率达到85.06%,脱碱后赤泥满足Ⅰ类工业固废标准,赤泥海水脱硫液与新鲜海水混合曝气后满足GB 18486—2001污水海洋处置标准要求。赤泥与海水混合用于烟气脱硫,提高了二氧化硫吸收效率,为沿海氧化铝企业赤泥处置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