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渣微晶玻璃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永康 《佛山陶瓷》2001,11(2):10-14
本阐述了以钢铁厂高炉矿渣为主要原料,生产微晶玻璃的技术,应用岩相分析和电子探针技术对矿渣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晶相组成及形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玻璃特性、热处理工艺对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微晶玻璃抛光表面气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工艺合成PbTiO3—SiO2微晶玻璃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醋酸铅、钛酸四丁酯和正硅酸乙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低温合成了PbTiO3-SiO2微晶玻璃,运用DTA,XRD和IR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晶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发现样品中的纳米微晶表面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最后四波混频方法对样品的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月明 《陶瓷学报》1998,19(2):111-114
本文利用天然矿物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具有结晶花纹,透明度高的微晶玻璃大理石,探讨了玻璃的熔制,碎玻璃的烧结等工艺,指出了合理的配方组成和适宜的玻璃颗粒组成是制造微晶玻璃大理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可切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物材料,本文综述了可切削微晶玻璃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组成特性、生物活性评价及研究状况,并对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5.
高岭土尾矿微晶玻璃的烧结与晶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高岭土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的CaO-Al2O3-SiO2系统玻璃进行了烧结收缩试验,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了影响烧结致密化过程的因素;探讨了玻璃组成对烧结和晶化的影响,采用合适的玻璃组成,用烧结工艺获得了主晶相为β-CaO·SiO2的高岭土尾矿微晶玻璃。  相似文献   

6.
耐磨铝硅酸盐微晶玻璃核化及晶化制度的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确定耐磨微晶玻璃配方范围的基础上,采用DTA,XRD和SEM等测试手段,探讨了工艺参数变化对微晶玻璃耐磨性的影响,且对制备耐磨微晶玻璃的核化、晶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严格控制晶化工艺参数对制备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微晶玻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以钢厂废矿渣为主要原料生产微晶玻璃 ,使废矿渣得到充分利用 ,变废为宝 ,是处理钢厂废矿渣的一种有效方法。笔者通过引入晶核剂、助熔剂和改变微晶化工艺制度 ,研制出机械强度高、耐酸、耐碱的矿渣微晶玻璃。1 试验1.1 配方设计微晶玻璃所用原料与普通玻璃基本相同 ,只是原料成分、含量略有不同。引入适量的晶核剂 ,经过一定的热处理工艺制度便可制出微晶玻璃。选择适当的玻璃组成 ,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性能 :1)熔化性能。首先考虑玻璃组成使其熔制温度不超过 15 2 0℃ ,如果温度过高 ,对耐火材料、燃料品质要求高 ,致使产品成本增加 ,窑…  相似文献   

8.
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浩  张永爱  袁坚 《山东陶瓷》2004,27(2):11-14
简要叙述了堇青石基微晶玻璃的主要制备方法。并以熔融法为主,对本系统微晶玻璃的性能控制工艺,如组成设计、热处理、退火工艺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供了两条研发路线,一是将微晶玻璃中的玻璃相与微晶相的硬度提高,二是通过表面淬冷钢化工艺。目的是通过配方的选择以及烧成的淬冷钢化工艺,研制出具有高硬度的红色铁系微晶玻璃陶瓷复合砖。经过试验和试生产证明,采用本项目中制定的工艺技术路线完全可以批量生产出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表面莫氏硬度达6级的红色铁系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法制备组成(摩尔分数)为24.5%Na2O-24.5%CaO-6%P2O5-45%B2O3的硼酸盐微晶玻璃。选取粒径为300~400μm的硼酸盐微晶玻璃颗粒,用烧结法制备硼酸盐微晶玻璃支架。采用质量损失分析、X射线衍射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等手段分析玻璃支架与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溶液的反应过程,研究其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性,同时将其与烧结法制备的45S5玻璃支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45S5玻璃支架相比,硼酸盐微晶玻璃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生物活性。硼酸盐微晶玻璃中的玻璃相在SBF中降解速率快,支架表面快速形成羟基磷酸钙的沉积。硼酸盐微晶玻璃中β-NaCaPO4晶相的降解速率慢,可以使支架材料保持较持久的强度。这种双重反应特性使支架材料的降解速率与骨组织的生长速率相配,使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