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磁流变液离合器的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磁流变液的材料特征,分析了磁流变液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建立了磁流变液离合器的力矩计算模型;提出了磁流变液离合器参数设计的基本要求,并给出了磁流变液离合器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多片式磁流变液离合器 ,阐述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给出离合器在脱离状态、接合过程和接合状态的力矩计算方法 ,指出其用作传动装置和控制执行件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当前汽车自动变速器中多片摩擦式离合器存在的缺陷,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的汽车磁流变液离合器。介绍磁流变液离合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离合器的机械组合结构,详细说明档位结构和散热结构的设计;设计磁路结构,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磁路进行优化。设计的磁流变液离合器可以避免因摩擦片间的滑磨带来的故障及功率损耗,使驱动系统更安全节能;磁流变液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毫秒级可逆转化,使得离合器响应速度更快,提高了汽车的变速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4.
磁流变离合器是通过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传递转矩的器件.介绍了一种园盘式磁流变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用Bingham 模型描述了磁流变液随外加磁场变化的流变特性,基于Navior-Stokes方程,分析了磁流变液在两圆盘间的流动,得到了离合器传递的转矩和输出角速度的方程,为离合器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离合器传递的转矩和输出角速度可由外加磁场连续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影响磁流变液离合器传递转矩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在盘式磁流变液离合器基础上提出一种楔槽式磁流变液离合器的新结构形式,并用有限元的方法推导两者的力矩传递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比较两者传递力矩的大小,得出楔槽式磁流变液离合器能传递较大转矩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理论研究了一种圆筒式磁流变液离合器的结构设计.基于Bingham模型描述了磁流变液的本构方程,分析了磁流变液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圆筒式磁流变液离合器传递转矩与输出转速的计算模型,并导出了其设计计算公式;利用导出的设计计算公式,选用两种磁流变液材料,设计计算了两种圆筒式磁流变液车用风扇离合器的结构参数.理论研究表明,磁流变液离合器的传递转矩和输出转速都可通过改变磁流变液工作间隙中的磁场强度加以调控;所选择的磁流变液的性能对离合器的结构参数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磁流变离合器及恒矩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流变离合器(MagnetorheologicalfluidsClutch,MRC)是一种利用小电流实现控制的新型离合器,磁流变恒矩器(MagnetorheologicalfluidsTorque converter,MRT)是通过与转矩成线性关系的励磁电流来控制输出转矩大小的控制器,它们在伺服机构、仪表和小型机械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筒式MRC和MRT,采用Bingham模型进行了线圈电流和输出转矩的计算,对样机磁路结构进行了电磁场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样机的实验证明,这种新型离合器及恒矩器能传递较大的转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用B ingham模型来描述磁流变液的本构方程,在理论上分析了盘式磁流变液风扇离合器的调速机理;建立了离合器传递转矩与输出转速的计算模型,并导出了设计计算公式;讨论了动态响应特性、功率损失特性、传递的转矩及调速范围与离合器结构参数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离合器动态品质的主要因素为其结构参数,减小从动盘的转动惯量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离合器的调速范围主要由工作间隙和磁流变液零场粘度决定,减小磁流变液零场粘度和适当增大工作间隙可以减小粘性功率损失,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磁流变离合器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磁流变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磁流变离合器设计的几何参数 ,设计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磁流变离合器传递的转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Bingham模型描述磁流变液随外加磁场变化的流变特性,介绍磁流变离合器的原理,分析磁场强度对转矩的 影响,建立转矩的计算公式,为磁流变离合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肖峻  姜宏霞  魏丽娜 《机械》2009,36(6):8-10
微型汽车离合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摩擦片磨损的原自,其操纵机构自由间隙和自由行程会发生改变,不合理的间隙和行程是影响离合器从动盘摩擦片早期磨损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只能通过经验和主观臆断来调节分离拨叉软管上的螺母使得自由间隙和行程重新达到设计的要求,由于没有理论依据经常会由于来回调节次数过多,造成人员疲惫,针对这一情况,依靠自由间隙,传动比,传动效率以及自由行程之间的相互约束,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的方法来确定调整螺母旋转圈数的方案,从而使得螺母旋转圈数、自由行程、自由间隙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理论依据,并为今后优化离合器操纵机构的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离合器是汽车传动系中重要的组成部件,对汽车整体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利用质点系统运动学理论,通过ADAMS建立了力学模型,针对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与计算,研究了离合器的接合特性以及对接合特性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参数.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该离合器接合过程的特性以及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ADAMS的离合器接合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ro/E以及MSC.ADAMS建立了离合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在MSC.ADAMS中对汽车起步时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了虚拟仿真,分析了离合器的接合特性,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对离合器的摩擦片外径与内径进行了参数化设计,得出了离合器在不同的摩擦片型号下的接合特性.所得结果表明,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离舍器接合过程的特性以及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齿式离合器结合过程动态特性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齿式离合器齿轮在轴向结合过程中的动态冲击载荷,进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以存在转速差和轴向相对运动的内啮合齿轮副作为研究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分析了轮齿结合过程的动态特性,给出了完整结合过程的动态转矩、轴向力和转速等关键参数.分析了轮齿结合过程的机理,并基于数值仿真定量分析了主要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内啮合轮齿轴向结合过程及其冲击载荷的影响.结果显示存在转速差和轴向相对运动的齿轮副在结合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轴向力和转矩冲击值,并且轮齿转速差、结合速度和轴向推力等参数对冲击载荷具有较大影响,该结果可为相关离合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离合器齿毂总成试件进行焊接强度台架试验,得到离合器齿毂总成试件的破坏形式、焊缝处焊接极限强度.建立离合器齿毂总成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焊接强度仿真模拟分析.通过台架试验与仿真实验结果的对比,两者比较接近,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为以后离合器齿毂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汽车产业中新型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详细地分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找出了控制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合与换挡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关键点,通过分析给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并结合实验给出了变速器换挡机构电路原理图以及换挡机构程序控制流程图,并对控制双离合器的关键部件—高速开关电磁阀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控制驱动电路图。实践表明对双离合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表明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回流式无级变速汽车离合器起步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的汽车自动变速传动方式,回流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具有传动效率高、速比变化范围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由于起步离合器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和回流功率的影响,使回流式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与以往汽车的自动变速系统的起步控制存在一定的不同.采用离合器局部恒转速控制方法,建立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离合器起步自动接合控制策略,为新型无级自动变速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提供设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对在不同的激励电流、不同气隙间距和不同的线圈排布方式的条件下。电磁装置生成的磁场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最佳的线圈组合方式以及最佳的激励电流和气隙间距,为磁流变制动器电磁装置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和验证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离合器自动控制策略,开发了AMT离合器综合性能试验台及其测控系统.通过改变惯量盘及加载电机负载力矩,可模拟不同挡住下的各种测试路况,实现对不同离合器结合速度下的车辆起步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可以测量AMT离合器控制策略所需要的相关性能参数,并验证所制定的离合器控制策略,为研制开发重型商用车AMT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气动伺服试验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并分别用PID控制算法、BangBang+PID算法、BangBang+模糊PID算法对该系统进行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