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集散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个分布参数、非线性、时变、大滞后、多变量紧密耦合的被控对象,常规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依据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模型,提出模糊控制思想;采用先进的DCS锅炉控制系统,结合实际说明DCS在线投运;通过实际应用表明开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系统,床温控制理想,基本杜绝了结焦事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控制实践,结合在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控制策略,优化总结,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做详细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问题的实施解决方案,说明其运行控制策略。旨在有效提高锅炉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经济安全运行,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锅炉机组燃烧控制系统以130t/h循环流化床为例,阐述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机理及其优点的广范应用;借助计算机组态技术,设计燃烧控制系统模型,模拟锅炉燃烧系统运行工况,采用高压罗茨风机转速调节返料风挡板返料量.改变料层厚度的方法调节床温,分析适应锅炉负荷变化燃烧调整.通过风与煤的搭配调节锅炉负荷实现锅炉循环量的改变,建立了稳定的物料循环将大量热量带到整个炉膛.从而使炉膛上下温度梯度减少,增大了负荷调节的范围达到调节锅炉负荷的目的;减少运行人员误操作事故,避免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发达国家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它的崛起预示着对传统煤粉燃烧的革命性挑战。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由于其控制的复杂性,对该技术控制系统的分析、研究仍旧需要不断探索。本文主要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控制系统及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以达到高效燃烧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热电厂采用人工上底料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动上底料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及各输送设备的选型设计,阐述了系统硬件即PLC与变频器的选型设计,并分析了PLC控制系统原理。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上底料过程的全自动控制,解决了工人劳动强度大及底料粉尘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系统的改造,系统的特点,设备的配置及功能,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实现方法。叙述了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的构成。经现场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在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工艺情况,提出了一种全系数汽压自动适应控制系统,现场运行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特征及系统要求出发,设计了一套循环流化床锅炉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详细阐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准则、设计模型及软件实现,提出了一种新型燃烧控制策略,即燃烧优化计算机控制,并经现场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程设计项目中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具体对象进行分析探讨。以确保床温在正常范围为基础。确定最佳风煤比,正确的选择炉膛压力和床层差压调节系统,找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节系统的控制量和被调量及其相互耦合关系和影响,保证了负荷、主蒸气压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想要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运行质量成效,就需要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予以重视.需要对以往锅炉设计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根据总结信息建立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物理损伤防控、结焦防控和给煤装置优化等,以期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运行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是典型的具有非线性、大滞后、强耦合特性的系统, 很难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常规的控制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自抗扰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 不依赖被控对象具体模型等优点, 易于工业现场应用. 本文为某国产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设计自抗扰控制器, 使用非支配排序果蝇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基于ITAE指标、调节时间和最大控制量的多目标优化. 用所设计控制器进行仿真研究, 并与非优化的自抗扰控制器和基于预期动态的PI控制器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所设计控制器效果最优, 可以更有效地对通道间的耦合 进行估计和补偿, 具有更强的解耦能力.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是一种纯滞后、大延迟、强耦合的系统。而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对模型精度要求不高,对惯性、延迟和耦合的适应能力较强,且有很强的鲁棒性,因此,把多变量动态矩阵控制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响应速度较快,输出量和控制量变化较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循环流化床仿真的数学模型都采用反应动力学的方法。本文采用了CSTR的平衡反应算法,对循环流化床建立仿真的数学模型,已用于100MW循环流化床的实际工业装置仿真培训器中,算法比较稳定,模拟了循环流化床的开停车、事故处理和正常操作,动态趋势和实际工业装置相符。与设计值相比,模拟的稳态误差在1%以内,动态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存在的分布参数、非线性强、时变性强、多变量紧密耦合,造成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尤其是床温控制系统无法稳定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静态平衡的燃烧控制系统实现床温控制方案,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该方法很好地实现了床温的稳定控制,而床温的稳定控制,有利于减少各控制量相互之间的耦合,达到解耦的目的,也为主蒸汽压力、燃烧控制系统的投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具有多维非线性和纯滞后特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采用基于PLS学习算法和OLS学习算法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进行建模研究。首先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平台产生用于建模实验的网络训练数据和泛化数据,然后分别采用OLS算法和PLS算法进行网络训练和泛化研究,最后讨论了影响建模结果的算法参数及其选取方法,重点讨论了PLS算法的4个网络参数的影响和选取。与基于小波网络的建模实验比较,对具有复杂特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采用RBF网络建模在保证建模精度的同时,算法参数的选取也较为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污染物排放少、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在电力、供热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大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均存在自动投入率低,操作依赖人工经验的特点,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数学模型。首先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选取对锅炉效率影响最大的7个参数作为建模对象:过量空气系数、床温、排烟温差、飞灰含碳量、一次风机电流、二次风机电流、引风机电流。每个参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不同的统计模型的适用性也不尽相同。为了达到最佳建模效果,分别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及BP神经网络对这些参数进行建模。实例研究表明,过量空气系数和二次风机电流适合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模;床温、排烟温差、一次风机电流和引风机电流适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模;飞灰含碳量采用BP网络模型对其预测效果相对较好。本文所建的模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节能分析和进一步的操作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300MW循环流化床加减负荷等情况时主汽压波动大导致AGC和协调退出的问题,仔细分析了循环流化床的运行特性和锅炉主控系统的控制逻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逻辑优化方案,使主汽压力在正常范围内变化,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介绍自主型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控制策略,在使用AGC功能时经常因主汽压力过高或偏差大而退出,不能满足AGC的考核要求,对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在锅炉主控中的使用基于自整定的PID增益调度控制器,修正汽机主控的"压力拉回"功能的参数和增加煤质热量校正回路,使机组负荷控制指标满足南方电网AGC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150T/H中温分离、低循环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为背景,采用Aspen Plus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模型。将循环流化床锅炉分解为煤裂解、碳及挥发分的燃烧、气固分离、烟气能量回收4个子过程,由以上过程构成完整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模型。用装置现场测得烟气组成检验模型的可靠性,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良好。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模拟,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Aspen Plus模型的方法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效率,充分利用装置现场数据,包括各级换热器进出口流股的温度,蒸汽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计算出锅炉各项热损失而计算锅炉的效率而得到锅炉效率,也可以直接计算锅炉的有效吸收热量,计算出锅炉的效率。并与采用标准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良好。验证了采用Aspen Plus模型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的可行性。与常规法相比,该方法简单易行,不必测定飞灰含碳量、灰渣含碳量、排渣量等数据,能够及时的计算锅炉工况改变后的效率,并得到各项热损失的具体数据,为装置的优化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从工程实际出发,对中小型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化控制进行了探讨。本文站在DCS控制的角度,分别从DCS控制必要性、循环流化床汽轮发电机组DCS控制等方面,就如何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适合中小型循环流化床机组的DCS控制,阐述个人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