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的一篇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不仅是清代讽刺小说的代表,更推动了我国传统小说在叙事艺术进程的发展,尤其是在运用叙事视角方面,对后代小说描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林外史》在描写故事情节时,采用的叙事方法主要分为内视角、外视角与零视角.与同类小说作品相对比,《儒林外史》在叙事艺术方面极具特色,在应用当中有明显的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傅建伟 《中国酒》2014,(11):72-79
胡适自称是最敬重吴敬梓先生的“吴迷”,他说:“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魁,也不是姚鼐,而是全椒的吴敬梓”。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可见胡先生对《儒林外史》喜爱之深。胡还高度评价吴敬梓的人格和思想,称“吴敬梓是个有学问、有高尚人格的人,不曾想靠做小说饭,故他的小说是一部全神贯注的作品。”超级“吴粉”这段话,切中肯綮,也很有分量。对于吴同学,激赏者大有人在。当代中国杂文先锋一树人先生这样评价道:“在清代,讽刺小说仅少有,有名而几乎唯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这样的赞语出于硬骨、爱批讽、爱较真的鲁迅之口,着实十分不易。  相似文献   

3.
美食韵味     
正在凡俗的红尘里,是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味佳肴的。闲时翻书,偶然翻开了《儒林外史》这部书,一路读来,忽然觉得《儒林外史》虽然写的是凡俗的生活和凡俗生活里的吃食,却是难得的美味佳肴,洋溢着质朴的人情味,更透着难言的俗中有雅的美好。在《儒林外史》中,牛浦郎的祖父牛老爹跟卜老爹吃过一次小酒。喝的酒是牛老爹店里卖的现成的百益酒,下酒菜就是两块豆腐乳和些笋干、大  相似文献   

4.
吃的境界     
正在《儒林外史》这部书中,写到了吃的境界是有高下不同的。但是,读《儒林外史》的人未必全明白这个道理。在《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中,写到了余家人吃酒,摆了九个盘子,"一盘青菜花炒肉、一盘煎鲫鱼、一盘片粉拌鸡、一盘摊蛋、一盘葱炒虾、一盘瓜子、一盘人参果、一盘石榴米、一盘豆腐干",虽然说余家人的这顿饭摆  相似文献   

5.
马二先生现身于《儒林外史》第十三至十五回中,算是书中的一位过客,但读过《儒林外史》的人,鲜有不留下深刻印象的,这印象,又集中在“食”、“色”二字上。  相似文献   

6.
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说的作者不但对当时社会的丑陋给予了有力的鞭挞,而且还展现出真实的生活画面,其中与茶有关的描写,就有40余处。从茶的种类、茶的饮法到茶馆的布局等,叙述的十分精细和生动。开篇第2回,写到新年正月初八这天,山东薛家集的有势力人物申祥甫到一个观音庵与和尚商议“闹龙灯”一事。  相似文献   

7.
小说《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以讽刺见长,同时他还是十分知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本文从斯威夫特的出生背景以及创作背景等不同角度,重点阐述了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中所应用的讽刺手法.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从古至今都是一座四季弥漫书香的城市。历史上,《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牡丹亭》等耳熟能详的传世之作,都与这座城密不可分;而今,“书文化”渗透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琳琅满目的大小书店就像是这座城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经时 《美食》2012,(8):55
关于云片糕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最著名的是乾隆南巡,供应皇差的江南盐商把家传小食呈上,乾隆一尝,松香甜软,腴而甘润,顿时龙颜大悦,赐名"云片糕"。不过若是细究,这个传说与史实并不相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6回:"严贡生将钥匙开了箱子,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着吃了几片。"书中提到云片糕处,有四五处之多,可见在当时,云片糕就已是很常见的市井小食。乾隆首次南巡是在乾隆十六(1751)年,《儒林外史》则  相似文献   

10.
齐运东 《酿酒》2007,34(4):119-121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与人民的饮食生活关系紧密.作为一部反映清代市民生活的代表作,《儒林外史》对明清时代的酒文化有较详细的描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黄昏,落日如一粒咸蛋黄般悬挂。自菜场施施然购得几枚烧饼,撕一角先尝,觉得味道好极了。饼这种东西,真是世界上最家常又最讨人喜欢的点心。难忘经典名著里对饼的敬意,《儒林外史》里提到了蓑衣饼(一种形似蓑衣、滋味清隽的烧饼),《西游记》里提到香汤饼(大约是面疙瘩投入鸡汤  相似文献   

12.
傅建伟 《中国酒》2014,(8):76-81
我喜欢《儒林外史》一书,皆因酒。"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一部"儒林外史",一阙酒乡情歌。酒中意蕴深。连刺头儿作家鲁迅先生都拍案叫绝,暗呼"伟大",更何况吾等?是故,爱酒、且深谙中国古典文化的傅建伟先生饱醮深情,儒林"话"酒,话出了一个别样"酒天地",精彩自不在话下。只是不晓得,此次的酒韵墨香中,还得见傅先生所钟情钟爱的绍兴酒否?  相似文献   

13.
烧麦     
《儒林外史》第十回:“席上上了两盘点心,一盘猪肉心的烧卖,一盘鹅油白糖蒸的饼儿。”清朝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饨列满盘”的说法。一笼一笼白生生的烧麦,冒着腾腾热气,令人馋涎欲滴。  相似文献   

14.
曾获商业部金鼎奖的名点——吴山酥油饼,其特点:饼呈玉白色,酥层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甜适口。吴山酥油饼不仅在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有马二先生品吴山酥油饼时的情节,而且受到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燕知草序》中用吴山四景图的酥油饼作比方来称赞俞平伯的文章写得好。  相似文献   

15.
傅建伟 《中国酒》2015,(2):74-79
许多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高远的艺术享受。古代的文人雅士饮酒非常重视饮酒的环境意趣。《儒林外史》第一回就说到娄府书斋的趣饮,与之相比较,第二回中,集上申祥甫家宴请老师周进,乡绅们"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前者是知府雅致趣饮,后者是乡下聚餐,两席之别,无论吃相,还是环境,天上人间也!  相似文献   

16.
傅建伟 《中国酒》2014,(10):70-74
胡适自称是最敬重吴敬梓先生的“吴迷”,他说:“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魁,也不是姚鼐、而是全椒的吴敬梓”。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可见胡先生对《儒林外史》喜爱之深。胡还高度评价吴敬梓的人格和思想,称“吴敬梓是个有学问、有高尚人格的人,不曾想靠做小说饭,故他的小说是一部全神贯注的作品。”超级“吴粉”这段话,切中肯綮,也很有分量。  相似文献   

17.
傅建伟 《中国酒》2014,(9):76-80
胡适自称是最敬重吴敬梓先生的“吴迷”,他说:“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魁,也不是姚鼐,而是全椒的吴敬梓”。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可见胡先生对《儒林外史》喜爱之深。胡还高度评价吴敬梓的人格和思想,称“吴敬梓是个有学问、有高尚人格的人,不曾想靠做小说吃饭,故他的小说是一部全神贯注的作品。”超级“吴粉”这段话,切中肯綮,也很有分量。  相似文献   

18.
笑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或针砭时弊、鞭挞黑暗、抨击不平,或讽刺无知、指斥丑恶、寄托喜怒。可以说笑话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 一是讽刺不懂装懂的人。如《笑得好》中的“腌鸭子生咸蛋”,讲两人吃腌蛋,一人问:“我每常吃蛋甚淡,此蛋因何独咸?”另一人说:“我是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这咸蛋,就是腌鸭子生出来的。”咸蛋是腌鸭子生的,真是无知!又如《笑林》中的“海狮几个钱一尺?”记载的卖海狮(海螺)的人,用尺子来量,并说:“从来海狮是量的。”此人愚而好自用,就更觉得可笑了。《笑林》中所记的笑话《食竹》讲,有个从北方到南方去的人,南方人用竹笋招待他,他觉得味很好。回家便将自己的竹席煮食,见煮不熟,反对妻说“欺我如此!”自己无知,竹笋竹席都不分,闹出了笑话,反责怪别人,就更可笑了。  相似文献   

19.
看过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的人,大概会记得处州的马上纯马二先生吧。有一天,马二先生来到杭州吴山上游玩,肚子饿了,就花十二个钱买蓑衣饼吃,结果还是不觉得怎么样。马二先生是个穷秀才,以替书铺选文为生,但毕竟是个读书人,一边要吃饭,一边又要讲斯文,这种性格经作者吴敬梓通过蓑衣饼给很巧妙的反映了出来。其实,马二先生应当去买更为便宜的烧饼面条充饥,蓑衣饼  相似文献   

20.
已故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主演过一部电影,名叫《三年早知道》,影片用诙谐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无论做什么事总先算算对自己有没有利"的农民形象。影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成为那个特殊时代里的一种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