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分析了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数学模型以及直流侧电容电压的控制方法。针对传统的PI调节和三段式调节直流侧电压的方法存在超调过大和控制方法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阶梯式控制直流电压的PI调节器。从系统启动到稳定运行过程中。直流侧电压给定值由初始给定值阶梯状上升到最后稳定时的给定值,上升过程中采用PI调节器对给定电压进行跟踪。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且补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4.
5.
注入式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控制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注入式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hybrid active power filter with injection circuit, IHAPF)的有源部分不承受基波电压,因而更适用于高压系统的动态谐波治理和大容量的无功补偿。其拓扑结构中包含基波谐振支路,决定了其直流侧电压很难通过对逆变器的基波有功电流的控制来维持平衡。一般采用不可控整流电路来维持直流侧电压。然而这种方式在装置接入点电压为非理想电压时,逆变侧的能量倒灌常常会引起直流侧电压的抬高甚至飙升,进而影响系统的补偿性能,甚至危及系统的安全运行。该文分析IHAPF系统直流侧电压抬升的原因,提出了滤波器结构选择、优化注入支路参数及直流侧采用PWM可控整流电路等方法来保证直流侧电压的稳定。仿真结果和某变电站注入式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系统的现场运行数据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优化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直流侧电压的控制是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流侧电压的大小将影响到APF的功率损耗和补偿性能.而在复杂的工业应用场合,各种负载的波动将会造成APF公共耦合点的电网电压的波动,进而影响到APF的补偿性能.以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为例,分析APF的功率损耗和直流侧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补偿性能和直流侧电压、电网电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种采用下垂调节器来控制直流侧电压指令值的控制策略.当电网电压升高时,提高直流侧电压,从而提高APF的补偿性能;当电网电压降低时,降低直流侧电压,在保证APF的补偿性能的基础上降低功率损耗.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采用下垂调节器能够实现APF功率损耗和补偿性能的综合优化. 相似文献
7.
8.
9.
基于补偿特性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取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电压值直接影响谐波补偿特性,文中分析了直流侧电压的取值对补偿特性的影响。首先,分别在单相和三相系统中,针对典型的晶闸管整流加阻感负载为系统负载的负载电流,通过对等效电路的分析,得出完全补偿谐波时所需的直流侧电压理论最小值;然后,当直流侧电压小于理论最小值时,考虑在正弦脉宽调制方法下,通过仿真曲线,给出了补偿后电源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与直流侧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些曲线为直流侧电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述直流侧电压值选取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以三相三线制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为研究对象,针对APF直流侧电压影响APF补偿性能问题,提出下垂调节器与反推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并联型APF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下垂调节器与反推自适应控制器,最后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对比传统PI控制结果表明,采用下垂调节器与反推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易于实现,并且提高了直流侧电压控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三相四线制有源滤波器直流侧电压PI控制存在超调比较大、动态响应速度慢等缺点,设计了一种采用模糊控制与PI控制相结合的模糊PI复合控制器。该控制器将输入变量进行模糊化,通过模糊推理控制模糊输出变量,以此实现在线修改参数的目的。分析了直流侧电压PI控制的基本原理,利用模糊控制器的双输出对PI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整定,给出了二维模糊PI控制器的设计过程。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超调小、动态响应速度快,能满足负载突变工况的要求,验证了所设计的模糊PI控制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17.
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中的电压型整流器采用磁链定向取代电压定向方式,不需要电压传感器采集电压信号,可以降低变流器成本。构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的无电压传感器磁链定向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整流的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可正确确定矢量定向角度,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整流,有功和无功解耦控制以及直流侧的电压稳定。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