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超声辅助-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米粉、河粉中毒样品中米酵菌酸的方法。方法 在称取适量已匀浆好的样品中,加入乙腈超声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过0.22 μm的微孔滤膜, 待测物经0.2%甲酸-乙腈流动相, 经Thermo Hypersil GOLD C18柱(2.1 mm×100 mm ×1.9 μm)分离,以0.2%甲酸-乙腈为流动相,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ESI源、采用ESI离子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00 μg/L,相关系数r为大于0.99550.999,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米酵菌酸的检出限(LOD, S/N=3)为0.05 μg/L,定量限(LOQ, S/N=10)0.15 μg/L,河粉中米酵菌酸的检出限米粉和河粉中米酵菌酸的检出限均为(LOD, S/N=3)为0.01μg/kg,定量限(LOQ, S/N=10)均为0.03 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1.081.0%~81.89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8.65.5%。 结论 该方法一步提取净化,不需要更换溶剂和固相萃取,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应用于米粉、河粉中的米酵菌酸的测定突发应急事件中包括生物样品和食品在内的中毒样品的检测,为临床诊断和救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立漂浮有机液滴凝固液相微萃取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米酵菌酸。方法经过系统的优化后,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以30 μL十二醇作为萃取溶剂、300 μL丙酮作为分散剂,供相溶液pH值为2,在室温下萃取时间为15 min。在最佳萃取条件下,米酵菌酸在0.5~10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最低检测限为1.00 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5%~98.6%,富集倍数约达200倍。该方法快速准确、绿色环保,适用于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米酵菌酸残留的方法,并评估了米酵菌酸的膳食风险水平。以米粉、银耳、玉米粉、椰子发酵饮料为研究对象,样品经过1%乙酸-乙腈(V/V)提取后,采用Poly-Sery MAX强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净化,Athena C18-WP(4.6×250 mm, 5 μm)分离,以甲醇:1%乙酸-水(80:20,V/V)为流动相,269 nm为定量波长,二级管阵列检测器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色谱条件下,米酵菌酸在0.01~2.0 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在4种基质中进行低、中、高3个水平加标,加标回收率在90.0%~104.0%,相对标准偏差<5%(n=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0、6.7 μg/kg,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精确灵敏,回收率高,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米酵菌酸含量的准确定量分析;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米酵菌酸的膳食危害商值为0.0747,远低于临界值1,对消费者的膳食安全构成威胁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食品(银耳、木耳、粉条)中米酵菌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quadrupole orbitrap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Q-Orbitrap HRMS)快速筛查和确证方法。方法 样品用水浸泡后用甲醇涡旋振荡提取、过滤后直接采用UPLC-Q-Orbitrap HRMS测定, 电喷雾负离子同时一级、二级高精度全扫描, 得到母离子和碎片离子精确质量数, 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外标法定量。结果 米酵菌酸在1.0~2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0.9992, 方法定量限为0.05 mg/kg, 在0.05、0.10、0.25 mg/kg 加标水平下, 回收率在89.0%~96.0%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为4.1%~9.6%。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性好, 能够满足食品中米酵菌酸的快速定性筛查和确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新方法,用于食品中黄原胶的快速筛查。方法:用黄原胶抗原标准品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得到高效价的抗黄原胶多克隆抗体;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并将其与抗黄原胶多克隆抗体标记制得金标抗体;在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上,预包被黄原胶标准抗原,质控线上包被羊抗兔IgG,采用竞争法,制成黄原胶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对试纸条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该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敏感性为3g/kg。结论:研制出黄原胶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5min可出检测结果,可用于现场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黑木耳中米酵菌酸残留量检测的QuEChERS-UHPLC-MS/MS方法。方法:利用加标样品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吸附剂种类及吸附剂用量等参数进行优化,样品用1%氨水—甲醇提取,经C18吸附剂净化,采用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在4 min内完成分析,米酵菌酸在质量浓度0.50~10.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 0.998 3,检出限(LOD)为2 μg/kg。在空白样品中添加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日内平均回收率为74.4%~91.6%(n=6),日间平均回收率为74.9%~89.4%(n=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9.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回收率优良,重复性好、检测限低于现有检测标准要求,可用于黑木耳中米酵菌酸含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立WAX混合型弱阴离子固相萃取富集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快速测定食品中米酵菌酸残留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甲醇-1%乙酸溶液(10∶62∶28,V/V)为流动相,以269 nm为分析波长,米酵菌酸在0.1~4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值大于0.999。本实验考察样品的提取条件及不同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选择体积分数80%乙腈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30 min,WAX小柱富集、净化,效果最佳。方法检出限为0.03 mg/kg。通过不同样品加标验证,平均回收率为83.3%~95.6%,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n=6)。与GB/T 5009.189-2003《银耳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方法相比,该方法精确灵敏、回收率高、前处理简单快速,适用于各种食品中米酵菌酸残留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防腐剂(脱氢乙酸、ε-聚赖氨酸盐酸盐)和培养温度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在湿米粉培养基上生长及产毒的影响。方法:以1株自食物中毒事件样品中分离得到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接种至添加脱氢乙酸(1.0 g/kg)、添加ε-聚赖氨酸盐酸盐(0.25 g/kg)以及未添加防腐剂的湿米粉培养基中,置于10,26,36 ℃条件下培养,研究其在湿米粉中生长及产毒情况。采用修正的 Gompertz 模型构建初级生长模型。结果:在10 ℃条件下该菌生长缓慢且未产生米酵菌酸;在26 ℃条件下培养至96 h,该菌对照组和各试验组产生的毒素均超过500 μg/kg,在添加脱氢乙酸的样品中最早产生米酵菌酸,其最高质量浓度(1 484 μg/kg)略低于对照组(2 561 μg/kg)和ε-聚赖氨酸盐酸盐组(2 762 μg/kg);在36 ℃条件下该菌生长最为快速,各组产毒量均低于350 μg/kg。结论:湿米粉在10 ℃贮存可有效降低产生米酵菌酸的风险,脱氢乙酸、ε-聚赖氨酸盐酸盐均未能阻止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生长和产毒,需进一步探索能起作用的防腐剂,制定多手段结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对丁香酚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制备开展研究。方法 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纳米颗粒, 标记丁香酚单克隆抗体得到胶体金-丁香酚单克隆抗体复合物。以硝化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 包被丁香酚-BSA偶联物为检测带(T带), 羊抗鼠IgG为质控带(C带), 建立了丁香酚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检出限为2.0 mg/L。结论 本研究所开发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作为快速测定丁香酚的可靠、低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快速定量检测水产品鱼和虾中苯巴比妥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采用胶体金纳米粒标记苯巴比妥单克隆抗体,研究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条件如标记体系p H值、标记抗体浓度、检测T线包被原浓度、质控C线羊抗鼠Ig G浓度、样品前处理方法等对胶体金灵敏度的影响,并借助胶体金试纸条读数仪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07 ng/mL,线性范围0.08~0.94ng/m L,裸眼消线值(cut-off值)为10.0 ng/mL。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三种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率小于10%。选择罗非鱼、草鱼、鲈鱼和虾进行添加回收试验,样品回收率在73.50%~114.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且结果与UPLC-MS/MS法一致。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简便、快速等特点,非常适用于水产品鱼和虾中苯巴比妥残留现场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