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拉伸试验过程中主要试验速率控制方法的相关参数,如位移速率、应变速率、应力速率等在试验过程中不同变形阶段对应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换算方法进行了整理和研究,还使用实际试验数据对不同变形阶段的相关对应关系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试验前,要了解试样材料相关应力-应变(或载荷-时间)等相关曲线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且应根据具体的试验条件、要求和目的,选择相应的试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不同拉伸试验方法对拉伸试验速率的规定,指出了GB/T 228.1-2010中规定的拉伸试验速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际试验过程中应变速率eLe控制的试验和考虑试验系统柔度下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eLc控制的试验其实际操作可行性都较差。通过对多套试验系统柔度的测试及试验过程中应变速率变化的分析,证明了在钢铁材料拉伸试验中,用应变速率控制和用不考虑试验系统柔度的横梁位移速率控制测得的屈服性能可以达到同等不确定度效果。  相似文献   

3.
加荷速率是材料试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控制参量。当存在噪声时,加荷速率能否准确测量将直接影响控制过程与试验质量。中提出基于数据拟合的加荷速率测量算法,通过拟合的直线方程求其斜率得到加荷速率,使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抑制噪声能力,提高了加荷速率的测量精度,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材料试验的质量。误差分析、仿真与实际应用都证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应用GB/T 228.1-2010中试验速率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各种试验速率控制方法的建议适用范围.方法A1的控制精度最高,但是应用场景较为狭窄;方法A2性能稳定,应用方便,但柔度修正难以准确执行;方法B应用范围最为宽泛,但速率控制要求最低,试验结果的离散度最大.建议方法B名称改为基于应力速率引导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GB/T 228.1-2010中方法 A对拉伸速率的要求,阐述了应变控制、应力控制和位移控制三种控制方式对金属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了系统柔度的准应变速率控制方法,即用准应变全程位移自动控制间接实现对试样的应变速率控制。采用准应变速率控制方法时,无论测试何种金属材料、何种尺寸试样,试验人员仅需输入试样尺寸和估计的弹性模量,由程序自动计算出系统柔度和各阶段拉伸速率,即可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自动控制,使不同试验机得出的试验结果真正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全闭环控制试验机的控制方式模型,分析了GB/T 228.1-2010中方法 A和方法B在试验机上控制模式的实现;介绍了方法 A和方法B在加载过程中进行控制通道切换时应注意的关键点;简述了试验加载速率的设置范围和试验机速率控制精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发新的危险品包装容器耐液压试验检测系统,用于危险品包装容器国家监督抽查检验测试用。方法从试验压力控制和样品有效联接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设计,通过采用PLC集成控制和变频技术实现水压的自动精细调节,有效的克服了升压过程的冲压现象,升压速率精确且稳定。采用直插自攻式接头的设计,实现与试样的快速连接。结果实现了试验过程的自动控制,压力控制精准稳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试验的精准性。结论设备性能优越,数据准确,完全符合标准要求,达到了预期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应力控制和应变控制方面着手,分析了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GB/T 228.1-2010中方法 A和方法B的速率控制问题。从实际应用方面比较了方法 A和方法 B的优劣并讨论了其应用难点,对弹性段的拉伸速率是否影响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力速率和应变速率均为平均速率或设定的速率,拉伸过程中实时的速率会随着空间和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标准中规定的应力速率范围或等效应变速率范围内,弹性段拉伸速率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小。指出夹具的间隙问题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即刚度修正的前提不存在。对该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拉伸试验速率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拉伸试验方案,对低碳钢坯、低碳热轧及冷轧钢板进行了金属常温拉伸试验,考察试验速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拉伸试验速率作为拉伸试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可控制条件,会对拉伸试验结果如抗拉强度、非比例延伸应力、断后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产生影响,通过控制拉伸试验速率,可以达到减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提高检验结果真实程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按照GB/T 228.1—2010中推荐的不同拉伸速率控制模式及拉伸速率对冷轧镀锌钢板进行了拉伸对比试验,分析了应变速率、横梁位移速率及应力速率对冷轧薄板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下屈服强度R以及抗拉强度Rtn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应变速率进行控制得到的拉伸试验数据相对其他两种速率控制模式更为稳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拉伸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采用0.000 25 s-1的应变速率控制模式所得试验结果的稳定性与采用40~50 MPa·s-1的应力速率控制模式所得结果较为接近;在不同拉伸速率控制模式下,提高应变、横梁位移和应力速率均会使屈服强度Rp0.2和Rel增加,而抗拉强度Rtn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在拉伸试验中,试验速率对材料屈服性能表现出规律性的影响。我国历次拉伸试验标准(GB/T 228)有关试验速率的理论规定都是以应变速率为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又都是以等效的应力速率为标准;而在新标准GB/T 228.1-2010中,则从理论规定到实际操作均实现了以应变速率为标准的方法。另外还讨论了拉伸试验速率的控制方法,以及试验速率控制与试验设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一种新型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环境模拟分系统,为空间对接机构提供高低温的试验环境,以便了解对接机构在不同的冷却状态、冷却速率条件下的性能及其对对接过程的影响。系统利用液氮喷射散流装置与可控硅控制的电加热器组合运行,为模拟试验提供高低温环境。同时利用高精度快速反应的气动调节装置和旁通分流方法维持试验空间的压力稳定,以消除附加压力对对接试验过程的影响。通过基于PLC的Fuzzy-PID多级控制和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对环境模拟分系统的各关键控制点和监视点进行实时扫描。试验验证表明,建立的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环境模拟分系统能够满足试验过程对温度均匀度和压力稳定的要求,能为地面模拟对接过程提供合适的模拟环境。  相似文献   

13.
简单分析了影响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结果的因素,阐述了质量控制在理化检验中的作用,介绍了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和统计假设检验的常用数据分析方法。通过质量控制应用实例,采用基于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F检验法、T检验法的统计假设检验数据分析方法,对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及检验过程进行了离群数据判定、等精度测量判定、数据一致性判定等详细的质控分析。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及检验过程在有效控制范围内,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符合日常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夹头分离速率控制方式对:行屈服现象和无屈服现象的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探讨了试验过程中试样应变速率和应力速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变形阶段试样的应变速率是不同的,弹性阶段的应变速率比设定值低很多,屈服阶段会略高,塑性变形阶段与设定值较接近。并确定在该试验条件下可将试验速率设定在1~7mm/min。  相似文献   

15.
论述分析了关于GB/T 228.1-2010测试屈服强度的控制方式和速率的宣贯、指南、解读和试验研究文献,并根据21个实验室共同参加的拉伸验证试验结果,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明确的6项结论,还分析讨论了该标准制定过程中一些引起争议的数据、图表和演示试验,提出了今后标准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横梁位移速率控制下的原始拉伸数据,计算了横梁位移控制条件下,名义应变速率与实际应变速率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对横梁位移速率进行了修正和验证.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简易可行,建议替代GB/T 228.1-2010中原有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GB/T228.1-2010中方法A、方法B、附录F以及横梁控制4种不同拉伸速率控制模式,采用两组薄板在Z100拉伸试验机做不同控制模式的试验速率试验,并对4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黑色金属材料来说,4种拉伸速率控制方法对力学性能结果的影响不明显,仅对部分应变速率敏感的材料结果才会有差异;实施方法A时虽然平均应变速率恒定,但实际应变速率超过误差限,偏离方法A;实施方法B时,建议在RP,ReH阶段采用与屈服阶段相同的速率控制模式,以避免试验失控。实施附录F时,Rp,ReH阶段参数m与弹性阶段的参数E不能等同,设置速率Ⅵ:不应与弹性阶段相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SIMPLE方法对有流动条件下双组分系统的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求解混合物参数的控制方程 ,混合物中两相的体积分数和溶质浓度利用平衡相图关系确定。控制方程用有限体积法离散 ,SIMPLE方法求解。对NH4 Cl水溶液的流动凝固过程进行了数据模拟 ,给出数据求解的结果 ,分析了对流和输运现象对宏观相界面形态、相变速率和最终宏观的组分分凝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机理论是为研究同体材料由于外加应力所产生的断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根据这种理论,研究了点蚀电位和点蚀产生的诱导时间的统计变化。为获得大量的数据,研究了一种多路点蚀试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一台恒电位仪在一次实验中测量12个试样的点蚀电位或诱导时间。对304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的分析证明:恒电位下的点蚀过程包括三个互相銜接的过程,其中每一个过程都具有取决于电位和时间的不同点蚀产生速率,由电位扫描方法测定的点蚀电位只能探测第一个过程。实验证明了本理论的予测,即点蚀电位随着电位扫描速度的平方根而增加。点蚀产生的速率与电位的线性关系表明:点蚀过程并非由电化学反应所控制,而是由鈍化膜的电机械破坏所控制。  相似文献   

20.
针对数据融合测试系统在测试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研究数据融合测试系统的自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原位自测法的数据融合测试系统自测体系框架结构;给出测试系统的自测控制过程的详细描述,其中包括自测控制过程的自测方法与自测控制过程的统计方法等;结合多雷达数据融合测试系统实施例对自测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分析说明.试验表明,通过对数据融合测试系统的自测,可进一步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