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某井特殊螺纹接头油管脱扣事故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对失效油管试样进行了宏观分析、几何尺寸测量、金相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和化学成分分析;对油管在井下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对油管脱扣和接箍开裂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推断。结果表明:油管接箍脆性开裂导致了油管脱扣事故,油管接箍开裂主要与其材料屈服强度、硬度偏高以及修井过程中油管所受的温度载荷有关。  相似文献   

2.
V150套管接箍破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井V150套管下井使用不足70天就在井深836.75m位置发生了1起套管接箍开裂事故.对套管下井使用情况、套管加工质量、套管上扣质量等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对开裂的接箍和未用的同批套管取样进行了断口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残余应力测定、材质分析和上扣扭矩控制分析.认为接箍裂纹起源位于工厂上扣端内外螺纹啮合部位,裂纹产生之后导致整个断口和工厂上扣端螺纹严重腐蚀,裂纹原因主要是套管接头工厂端上扣扭矩过大,接箍韧性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宏观和微观检验,对某井114.3mm油管接箍破裂事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油管接箍在工厂镀铜之前就存在原始轧制裂纹,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从原始裂纹位置发生了断裂。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要求对该批油管进行返修,不允许修复油管存在裂纹、发纹、折叠等缺陷。  相似文献   

4.
CuZn39Pb3铅黄铜接头螺纹处在进行密封测试时发生开裂。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分析、金相检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接头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铅黄铜接头显微组织中大量铅聚集于晶界,弱化了晶界强度,降低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塑性,当机加工残余应力和装配应力超过螺纹处部分晶界的耐受极限时,螺纹处产生微裂纹,微裂纹连接扩展最终导致铅黄铜接头开裂。  相似文献   

5.
某高压气井特殊螺纹接头油管发生泄漏,结合油管泄漏检查结果,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对油管泄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管密封面泄漏主要集中在3 900~4 869.49m井段,其中4 200~4 500m井段油管密封面全部泄漏,油管泄漏既与弯曲载荷有关,也与油管刚度有关;天然气从接箍端面渗入的油管集中在1 800~4 869.49m井段,其原因可能与温度升高之后螺纹脂性能发生变化有关,也可能与油管柱承受的载荷分布有关;多根油管接头泄漏,说明该种油管接头气密封性能不满足该井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某井在酸化压裂过程中油管接箍开裂导致的脱扣事故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和断口微观分析等方法对开裂接箍进行了失效分析,同时对该批油管抽样进行了质量检查。结果表明:接箍开裂是由于其本身存在原始缺陷,原始缺陷在使用过程中扩展导致其开裂;抽检的其他油管质量合格。最后为了安全使用该批剩余的油管,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韩燕  谢俊峰  赵密锋  宋文文  蔡锐 《材料保护》2013,46(2):61-62,65,69
西部油田某井油管因接箍开裂而落井。通过宏观分析、理化性能检测、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该井开裂接箍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接箍开裂属于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该井硫化氢含量较高是接箍开裂的主要原因,此接箍材料不适宜在含硫环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8.
P110钢级油管应用于某井的试油作业过程中,短时间内发生了大量的接箍纵向开裂失效。通过宏微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以及腐蚀产物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接箍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开裂起源于接箍外表面,系油管材料在井筒内硝酸盐介质作用下于承受周向拉应力最大的接箍外表面处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9.
圆螺纹套管接头发生脱扣主要与产品设计加工、材质性能、上扣扭矩或上扣位置以及现场操作等方面的因素有关。近几年,国产套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圆螺纹套管接头滑脱事故仍时有发生,导致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一起圆螺纹套管脱扣事故,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脱扣套管和接箍进行了宏观分析和材质理化性能试验,并对同批次套管试样进行了螺纹参数测量和实物拉伸模拟试验,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现场上扣时夹持接箍位置错误、现场端上扣不到位是导致该套管脱扣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层气开发用2-7/8″(73.02mm)加厚油管在试气施工时通、洗井后出现螺纹接头严重损伤的情况,对油田现场使用工况和操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损伤接头的外观、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抽取同批次加厚油管进行螺纹参数检测。结果表明:现场拧接操作不当是造成油管螺纹接头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油管现场安全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某井特殊螺纹接头油管粘扣现象频繁发生,通过对井下起出的油管螺纹接头粘扣形貌进行检验和统计分析,并对该型未使用油管取样进行了螺纹检验和上卸扣试验,分析了油管接头粘扣的原因。结果表明:油管的抗粘扣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油管粘扣的主要原因是卸扣操作不当,最后给出了预防油管粘扣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某水平井发生接箍工厂端圆螺纹套管滑脱,下部套管柱落井而未能打捞出。针对该起套管接头滑脱事故,通过宏观分析、尺寸检测、螺纹参数测量、材料理化性能检验、实物试验、力学分析等方法对滑脱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箍紧密距参数不合格和套管抗粘扣性能差是套管接头发生脱扣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73.0mm EUJ55油管短节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断裂油管短节和新油管短节材质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对所用吊卡和油管接箍主要配合尺寸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吊卡磨损之后承载面孔径变大,油管接箍承载面本身偏小。根据尺寸测量结果,推断出了油管断裂时与吊卡的非正常配合状态。对油管断裂时的受力状态分析结果认为油管短节失效过程为:接箍一侧承载面滑入磨损的吊卡承载面内孔里边,管体倾斜与吊卡上活门体下端面内圆弧棱相撞产生裂纹和变形,最后在偏斜拉伸和冲击载荷共同作用下断裂。  相似文献   

14.
某钻井工具接头在短期使用后出现周向裂纹,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等方法对其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钻井工具接头的裂纹为疲劳裂纹,裂纹萌生于内螺纹接头与杆柱体最临近的螺纹牙型底部,在周期性疲劳载荷的作用下,裂纹沿螺纹牙型底部周向扩展,同时向外壁方向扩展,最终外壁发生开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理化测试手段和高温高压釜模拟试验研究了井下油井单根连接油管和接箍的刺漏失效原因。结果表明:油管和接箍的失效是由于管内介质中含有CO2和O2,导致其发生了CO2腐蚀和氧腐蚀;另外由于油管和接箍螺纹连接处存在应力集中以及井底高温和流体介质的冲刷作用,进一步加速了油管和接箍的腐蚀进程,使其管壁产生缺损,最终发生刺漏失效。  相似文献   

16.
石油工业用钢管管接箍螺纹镀锌,目的系防锈、润滑,与螺纹密封脂配合使用,以提高管体与接箍的密封性能,我厂生产石油工业用钢管已三十多年.管接箍螺纹镀锌,一直采用硫酸盐镀锌,由于均镀能力和深镀能力较差,镀层结晶粗糙,降低了管接箍的防腐性能与密封性能,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采用碱性锌酸盐镀锌及钝化工艺,均镀能力、深镀能力好,镀层结晶细致光亮,钝化膜完整,色泽鲜艳,满足了管体与管接箍的防腐与密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某柴油机高压油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对开裂油管进行了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以及断口分析,确定了油管的开裂原因。结果表明:该油管开裂主要是因为其内壁存在裂纹、毛刺等加工缺陷,在工作过程中的交变应力作用下裂纹以疲劳方式扩展并造成开裂;油管未进行调质处理以及振幅偏大,促进了疲劳裂纹的扩展。最后对高压油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克深2-2-12高压气井S13Cr110钢制油管开裂并发生泄漏。通过宏观检查、磁粉探伤和金相检验等对油管开裂和泄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裂和泄漏的位置处于油管力学性能薄弱管段。油管开裂属于应力腐蚀开裂,裂纹产生原因与A环空腐蚀环境、油管材料特性及油管受力条件有关,导致油管产生开裂和泄漏的载荷主要与内压和热胀冷缩交变产生的弯曲载荷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油管加工企业非常重视螺纹接头的使用性能,设计了一些特殊的螺纹接头,但其性能仍不尽理想,因而出现从表面处理方面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技术.从油管螺纹接头的耐磨润滑处理入手,列出了提高其耐磨和固体润滑性能的技术.以期为提高油管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受电弓在组装时发现下臂主轴与吊耳所组成的角接接头近焊缝区出现表面裂纹,结合焊接结构和实际工艺,通过材料理化性能试验、T型接头裂纹敏感性分析、焊接接头裂纹断面宏观和微观检查,对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电弓下臂主轴与吊耳的焊接接头近焊缝区开裂是由于热输入过大而引起的液化裂纹,而吊耳装配时的锤击导致该液化裂纹进一步扩展,形成了沿焊趾的开裂。最后提出了预防裂纹的措施,保证了产品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