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纳米金属氧化物是一类纳米抗菌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良好的抗菌性能引起了食品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抗菌包装材料中。随着应用的发展,纳米金属氧化物作为食品级材料的安全性也值得研究探讨。该综述以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为代表,归纳了国内外关于纳米金属氧化物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其特性及在食品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它们潜在的生物毒性效应并探讨其用于食品的安全性,旨在指导和推动纳米金属氧化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发展,纳米技术在食品、药物、化妆品、石油、农业及涂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纳米科技包括众多科学技术,其中包埋技术是纳米科技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功能性食品组分的运输载体构建方面,纳米包埋技术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该文综合叙述了纳米乳液结构、性能、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情况。同时,该文以纳米乳液在食品中的应用为基础,围绕着被包埋物的人体利用率以及可能存在的被包埋纳米颗粒潜在的生物毒性,阐述了当前纳米乳液技术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产生原因,为纳米乳液技术在日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粒子又称碳量子点,因具有可调谐荧光发射、成本低廉、毒性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以及食品等领域。研究发现,面包、饼干、咖啡、饮料、牛奶及加工肉制品等食品中也存在碳纳米粒子。这些碳纳米粒子可直接作为荧光探针、成像试剂等应用。作者综述了食品中碳纳米粒子的来源、性质及应用,为食品中碳纳米粒子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与纳米食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20年里,纳米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引发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纳米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介绍此技术在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和食品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纳米粒子的毒性和纳米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micals,PFC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被列入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已成为环境与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领域。全氟化合物主要包括稳定态和离子态氟化物,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活性剂、食品包装、不粘锅涂层等与食品包装及加工相关的领域。本文对PFCs的理化性质、应用、毒性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评述,重点探讨了其在食品中的分析测定方法,以期为我国开展食品领域内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纳米硒具有独特的性质,在食品、医药和农业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多糖是一种天然的生物聚合物,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合成纳米硒最有前景的载体。本文首先介绍了以多糖为模板合成纳米硒的机制以及不同种类多糖、不同合成条件等因素对合成硒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随后,本文总结了合成多糖-纳米硒材料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为今后以多糖为载体构建纳米硒的合成方法及在医学和食品领域的潜力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纳米乳液包埋技术作为纳米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功能性食品组分(如:营养素、香精香料、着色剂、抗菌剂等)的运输载体构建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立足于现阶段纳米乳液在应用于食品中存在的被包埋物的生物利用率及纳米颗粒的潜在生物毒性问题,综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明晰了纳米乳液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具有优异广谱抗菌特性的纳米酶,为解决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策略。纳米酶可在生理环境中催化相应的底物而产生活性氧,因其制备简便、成本低、催化效率高,易于规模化生产和稳定性高等优点,故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纳米酶的分类,包括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基纳米酶、碳基纳米酶、聚合物基纳米酶及其它材料,调控纳米酶抗菌活性的主要因素(大小、形态、涂层及改性、组成成分等),为如何设计高效抗菌纳米酶提供了参考。本文还阐述纳米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包括纳米酶基抗菌薄膜应用及其在检测食品中细菌污染水平中的应用。由于其广谱抗菌特性和可忽略的生物毒性,抗菌纳米酶能降低食品工业中微生物的危害,而且有助于控制食品生产及加工中的交叉污染问题,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而言之,抗菌纳米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菌剂和/或策略,在食品保鲜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天然酚类化合物因其对人体健康具有众多益处,近年来在食品、营养学和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酚类化合物较差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严重地限制了其应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运载这些酚类化合物并保持其生物活性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静电纺丝是一种易于操作且成本低廉的纳米级纤维制备技术,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可作为纳米载体对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包埋和控制释放,因此可作为包埋酚类化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类型、影响参数、常用的聚合物基质和优势,对静电纺丝技术包埋天然酚类化合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前景,以期为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影响食品的外观品质及质量安全。纳米技术是利用纳米结构物质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特点,在食品、农业、医药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质。文章综述了常见纳米抗菌剂纳米Ag、纳米ZnO、纳米TiO_2、纳米MgO、纳米CaCO_3、纳米山梨酸的抗菌机理和近几年国内外对于纳米抗菌剂在食品抗菌膜中的相关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纳米氧化锌在抗菌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月  焦通  刘云  杜秉健  冷小京 《食品科学》2014,35(11):274-279
食品包装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及保持食品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增强食品包装材料的抗菌能力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纳米氧化锌是一种常见的无机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及真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本文在比较目前各类抗菌食品包装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理及其在抗菌食品包装中的特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in both stored grain and field insect pests to conventional insecticides, coupled with increased consumer awarenes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their residual toxicity in food crops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have led agro-chemical researchers to reappraise the use of inert dusts as alternative insecticide. Diatomaceous Earth or DE became popular as an alternative insecticide in last two decades for its low mammalian toxicity and physical mode of action. But due to several limitations of DE many researchers are trying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nanoparticles as potential insecticide. In this study, a comparison on entomotoxic efficacy of different oxide nanoparticles like aluminium oxide, titanium dioxide and zinc oxide was evaluated on Sitophilus oryzae. Though more than 90% S. oryzae died after 4 days of nano aluminium oxide treatment at 1 g kg−1 dosage, nano zinc oxide and titanium dioxide treatment could attain this efficacy at 2 g kg−1 after 14 days. Even then use of nano zinc oxide and titanium dioxide in agriculture sector is preferred to nano aluminium oxide as the latter nanoparticle has adverse effects on plant growth. Moreover due to the antimicrobial property of nano zinc oxide and titanium dioxide have antimicrobial property, they will not only protec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e from insect pests, but also from microbi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微/纳米功能材料在食品包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静电纺丝作为一种非热物理加工手段,以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制备高效等特征在微/纳米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方面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特别地,随着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以纳米纤维膜为基础开发食品抗菌包装膜材取得了较多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在简要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工作原理、影响因素、常用的基质材料、常用抗菌剂类型的基础上,更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各类食品抗菌保鲜领域的研究进展; 重点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在肉类食品抗菌保鲜方面的研究现状; 此外,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述总结了甲壳素在食品领域近5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甲壳素膜在食品包装材料方向的应用,甲壳素微球在食品大分子固定载体及吸附分离等领域的应用,纳米甲壳素的制备及其在乳化、调节食品质构、抗菌、保健等领域的应用,甲壳素寡糖的制备等,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纳米氧化银,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广谱强抑菌性、光催化性、强氧化性、强吸光性等特性,使其在医疗、化工、电子、传感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对纳米氧化银在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纳米氧化银的发展方向及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纳米氧化锌表面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讨论了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并比较了聚乙二醇PEG-400、不饱和脂肪酸Tween-60和低聚丙烯酸钠PAAS三种表面改性剂对氧化锌颗粒大小及表观形态的影响。试验表明,聚乙二醇能有效地降低颗粒尺寸,而采用Tween-60和PAAS能得到分散性良好的纳米氧化锌。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锌的抗紫外和抗菌性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果蔬采后纳米复合涂膜保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保鲜方法, 通过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级别复合涂膜, 降低果蔬呼吸作用和防止微生物侵入污染, 从而延长保质期和维持品质。本文梳理了果蔬涂膜保鲜机制, 阐述了蛋白质、脂质、多糖、生物抗菌剂4类基质的纳米涂膜保鲜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综合得出, 纳米复合涂膜具有抑菌、延缓果实衰老, 增强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等优点。目前常用的纳米材料包括纳米ZnO、纳米TiO2等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素等, 纳米复合涂膜应用阶段仍处于初级阶段, 纳米材料的功能和毒性还未完全掌握, 可能存在迁移风险。未来研究将重点优化涂膜材料、改进涂膜制备技术、扩大应用范围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本文将为纳米涂膜果蔬保鲜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纳米氧化锌整理剂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聚丙烯酸盐为表面改性剂 ,氨基改性有机硅为粘接剂和柔软剂 ,制备含纳米氧化锌织物整理剂 ;并采用浸、轧、烘整理工艺制备纳米抗菌功能棉织物。利用抑菌圈法比较不同氧化锌粉体、纳米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并测试其耐洗性 ;测试了不同氧化锌在有光照和无光照不同条件下的抗菌性。结果表明 ,氯化锌和草酸摩尔比为 1∶1.0 7,反应条件为 2 0℃× 90min ,以氯化锌和草酸为原料制备草酸锌 ,再经 5 0 0℃煅烧 1h制备纳米氧化锌 ,产率可达 98%以上 ,粒径可控制在 2 0~ 30nm或 5 0~ 6 0nm。经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锌呈 3~ 5nm粒子粘联的“糖球状” ,由此制备的纳米氧化锌织物整理剂呈乳白色。纳米抗菌功能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性 ,经 12次皂洗后仍可保持 5 0 %的抗菌能力。其抗菌机理应该是“光激发”和“金属溶出”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出的基础科学技术,在食品、生物、化学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该技术对食品风味物质加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章通过介绍纳米技术,对比不同纳米结构在食品加工中的优缺点以及实例,综述了纳米囊化技术、纳米保鲜技术、纳米包装、纳米食品传感器应用在风味物质加工中的影响,并对该技术在风味物质食品加工方面进行展望,为今后在食品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拓展调味品生产中提供有利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出的基础科学技术,在食品、生物、化学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该技术对食品风味物质加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章通过介绍纳米技术,对比不同纳米结构在食品加工中的优缺点以及实例,综述了纳米囊化技术、纳米保鲜技术、纳米包装、纳米食品传感器应用在风味物质加工中的影响,并对该技术在风味物质食品加工方面进行展望,为今后在食品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拓展调味品生产中提供有利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