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龙北地区矿场实践出发,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油层保护技术。通过应用此技术,使龙北地区开发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实现了低渗透油田少投入多产出的总目标,对指导同类油田节能降耗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纯化油田低渗透油层伤害原因及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纯化油田油层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采油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并应用了7项油层保护技术。目的保护油层,提高产量。结果低密度洗井液、热油洗井及井下洗井开关等技术可有效地保护油层不受污染;低伤害压井液、油井不压井作业等技术可较好地防止压井作业过程中造成的油层伤害;FAC有机缓速酸可防止酸化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提高油水井酸化有效率;负压与深抽技术相结合,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项有效措施。结论纯化油田油层保护技术的应用,使油层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3.
延长油田低渗透储层提高采收率潜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延长油田的低渗透油田特征,开展了一系列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矿场试验,其中,水基冻胶压裂工艺充分能发挥油层的潜力,有效地提高了延长油田原油采收率,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途径;同时,超前注水、注水开发中适当合理的注采调控和旧井挖潜等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利用边水能量和油层弹性能量提高低渗透薄油层油田开发经济效益的途径,以及利用边水能量采油过程的特点和溶解气能量利用的技术界限,为低渗透、薄油层低产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科学、高效开发低渗透油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寻找适合于渗透能力本来就很弱的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也迫在眉睫.电场、声场、热场及磁场等物理采油技术不会对油层造成附加的污染及伤害,其中直流电场的电驱动、电渗透、电化学和电加热效应时改善固液界面作用强烈的低渗透油层流体的渗流特性和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低渗透油层的开发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具体作用机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利用纳米聚硅材料的表面效应或其他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处理剂改变油层润湿性,可以使低渗透油层达到降压增注或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从而弥补常规化学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层中应用的不足,目前室内研究已证实了其效果,然而,其中的大多数技术仍亟待进一步进行矿场评价.  相似文献   

6.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决定了在开发过程中,与中、高渗透油田的技术措施有显著的差别。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在工艺技术部分突出研究和探讨了以下问题:1)低渗透油田的油藏描述重点是仔细研究地层裂缝,包括裂缝的生成、形态、展布、规模以及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因为裂缝(无论是原生的或是人工压裂形成的)是控制低渗地层渗流的主要因素;2)油层保护技术对低渗透油田来说,必须贯彻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3)因为低渗油田的注水费用和技术难度比中、高渗透油田大得多,应该慎重对待低渗透油田的注水问题;4)油层压裂改造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最基本的措施以及尽早卡堵水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普遍较差,为了更好地开发,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首次开发安塞低渗透浅油层油田的成功经验,总结、提出了低渗透浅油层油田开发的技术思路、技术措施及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油层加电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益,改善开采环境,研究了油层加电采油技术。该技术是以直流稳压电场直接作用于油层部位,在油层部位建立电位梯度(物理场),对油层及其介质进行长时间电物理场作用,达到消除油层堵塞的电动力学效果,以及改变岩层物性的电化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通过试验论证了该研究的技术可行性及增产理论依据,并对现场试验具体工艺、实现方法及试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已经成熟,达到了疏通油层、解除近井地带堵塞的效果,是一项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9.
低渗低孔低产能油田钻井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分析了制约和影响吉林油田低渗透低孔隙低产能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吉林油田最新现场试验成果,提出了相应的钻井技术措施,并从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参数、钻机和钻头选型及油层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提出适合低渗透油田完井使用的油层保护完井管柱。介绍了研制的油层保护完井控制管柱、井下防喷管柱及组成管柱的主要工具。这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清蜡、洗井等入井液及压井液对油层的伤害问题,对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的油层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地质开发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简要回顾了大庆油田地质开发技术的进步历程,并对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剩余油描述技术、油田开发调整技术、油田开发规划编制技术、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了总结。在对21世纪初大庆油田开发技术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油田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高含水期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低渗透油田开发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陕北中生界特低渗透高含水油藏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油田开发实际,通过对试油试采等资料的综合整理与分析,总结陕北魏家楼油田长6特低渗透高含水油藏的基本特征及其高含水区带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魏家楼油田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高含水油藏,含水率等值线在平面上围绕局部构造高点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分布;油藏内部含水率分布具强非均质性,沿北东—南西方向上含水率变化相对稳定,等值线呈带状延伸;沿北西—南东方向上含水率起伏较大,等值线呈现高、低含水区带交替相间分布;局部夹有高含水带的异常突入。资源条件差、油源不足是魏家楼油田长6特低渗透油藏高含水的根本原因;原油黏度高、流体性质差异大、流度比高、天然裂缝发育是其高含水的主要内因。图5表2参12  相似文献   

13.
靖安油田ZJ2区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藏开发表现"低采出、高含水、递减大"的特征,油藏平面、剖面矛盾加剧,油藏水驱状况日益复杂,水驱油效率降低,剩余油分布状况日趋复杂,挖潜难度增大,油藏控水稳油形势日益严峻,调驱或三次采油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为此,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和流体特征,在广泛调研和室内实验评价的基础上,借鉴东部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开展微生物驱油技术试验,通过矿场实践有效提高了驱油效率和最终采收率,丰富了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稳产技术体系,为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油田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测试、测压资料中处在恢复早期的资料占有相当的比例,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进行了压力恢复程度法的应用研究,解决了部分早期资料的解释评价,为勘探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油藏评价数据。  相似文献   

15.
延长石油特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富,注水开发中存在易水敏、注水困难等问题。CO_2驱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改善地层原油性质,进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利用CO_2-地层原油接触实验、岩心渗流和驱替室内实验,描述CO_2-地层原油两相渗流特征,分析CO_2驱油机理和驱油特征,并在靖边特低渗油藏进行了矿场实验。研究表明,特低渗储层CO_2-原油油气两相共渗范围大,CO_2具有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体积膨胀等作用,非混相驱和混相驱均可较好地开发特低渗透油藏,其中生产井见气前与低气液比阶段是油藏主要生产期。CO_2驱矿场试验表明,特低渗透油藏注气能力是注水能力的2倍,注气能快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增加油田产量,目前试验区生产整体呈日产液、日产油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6.
胡勇 《油气井测试》2000,9(2):32-35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常常遇到稠油、低渗油藏,而多相流动等更进一步降低了储层的渗注能力。对这类井进行压力测试,深沉由于测试时间短、探测半径过小,无法获取足够的地层信息。鉴于此,提出了全压力史拟合方法,即细查全井生产动态资料,结合实际经验,以软件进行产量校正,从而建立完整的符合生产实际的全井产量史进行整体拟合分析及精细解释。对于低渗、超低渗油藏,该方法能够从较短时间的测试资料中获取足够的地层信息,给开发生  相似文献   

17.
坪北特低渗透油田整体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晓源  任茂 《钻采工艺》2006,29(5):43-45
针对坪北油田低孔、低压、特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岩性油藏特点,通过压裂工艺技术与油藏工程的结合,开展了整体压裂技术研究。根据储层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确定开发井网,并依据井网及储层特点,对水力裂缝、裂缝导流能力、施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压裂方式、加砂程序进行优选,实现了水力裂缝系统与开发井网的优化匹配。经过八年的开发实践证明应用整体压裂技术可以提高油田总体开发效益,为坪北特低渗油田的正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葡北油田注气混相驱开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北油田为例,系统阐述注气混相驱油田开发所涉及到的油藏条件,油藏精细描述,注气混相驱关键指标确定,整体开发方案设计,强调低渗透油田开展注气混相驱之前必须开展包括油藏精细描述,混相驱室内试验评价,混相驱数值模拟,经济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还针对葡北油田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和油田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丰富了低渗透油田混相驱开发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李宗阳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3):126-128,150
稠油油藏常规注水开发主要面临原油黏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采收率低等问题。以孤岛油田东区南15-5#站普通稠油油藏化学驱效果为基础,针对胜利油区不同原油黏度油藏条件,与矿场实际动态相结合,建立了化学驱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收集不同原油黏度油藏的高压物性、相渗曲线等开发试验数据,研究不同原油黏度对水驱、化学驱开发效果及注采能力的影响;考虑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性两方面指标,初步确定适合化学驱的稠油油藏的地下原油黏度界限为500 mPa·s。在合适原油黏度条件下,应用化学驱技术可以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鸭儿峡油田L油藏难采区储集层的特点,在分析难采区构造形态、沉积特征、试油、试采效果的基础上,采用砂岩储集层的常规研究手段,通过对该区测井资料进行二次解释,建立了储集层的分类、有效层划分标准,表述了储集层非均质性,对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厚度、储集层的敏感性进行了定量描述,为难采区的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