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油矿场机械》2007,36(2):65-65
孤东油田防砂堵水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无机有机复合堵水防砂工艺技术;复合树脂颗粒防砂堵水工艺技术;复合水泥砂固砂堵水工艺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油井出水原因及其对策分析研究、地层出砂原因及其对策分析研究、防砂堵水方案的论证和制定、新型防砂堵水剂的研制开发、特殊地层防砂堵水技术研究、防砂堵水施工工艺设计等。固砂体抗压强度≥5MPa;堵水率〉90%,堵油率≤10%;适用地层温度30~350℃;固砂成功率≥90%;堵水有效率≥80%。适用于不同温度砂岩地层的防砂和堵水,根据地层具体情况,可以以防砂为主,也可以以堵水为主。该项目获得中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已在胜利等油田现场试验20多口井,防砂成功率100%,堵水有效率80%,防砂堵水效果明显。该技术将防砂和堵水相结合,具有防砂和堵水双重效果,工艺独特,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FD-1固砂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油田属稠油疏松砂岩油藏 ,开发过程中出砂、出水日趋严重。针对孤东油田高含水期开采特点 ,研制了FD -1固砂剂 ,确定了FD -1固砂剂的最佳配方 ,考察了各因素对其固结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FD -1固砂剂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宽 ,抗压强度高 ,固砂效果好 ,同时具有一定的堵水作用。经现场 1 5口井试验 ,防砂成功率高 ,有效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分析研究了孤东油田稠油区块地质特点和蒸气吞吐开采中防砂及配套工艺存在的问题,优化了一套适合孤东稠油区块注蒸汽开采的防砂及配套工艺。现场应用表明,“涂敷砂+金属棉滤砂管”复合防砂方法适合于孤东油田稠油疏松砂岩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成功率高,有效期长,注蒸汽后配套过泵电加热工艺,可提高稠油注汽开采效果延长注汽周期,优化射孔工艺和防膨预处理是提高泥质疏松砂岩藏防砂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孤东油田大量油井出现粉细砂甚至粘土砂而严重影响生产的问题,研制了用JHS-3胶合砂防粉细砂方法。介绍了胶合砂的基本配方、主要技术指标及防砂机理。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施工井的层数、处理半径和施工压力升幅3个因素直接影响着胶合砂的防砂堵水效果。现场20井次的应用情况可看出,胶合砂能有效地防住粉细砂和粘土砂,明显地改善产液剖面,并有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压充填工艺技术研究及矿场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压充填工艺技术以PFS高压封隔充填工具密封筛套环形空间,采用压裂车组和合适携砂比实现地层填砂及绕丝管外充填一体化,在高压下形成了连续性好、高渗透、大半径的防砂体系。经孤东油田应用证明,该技术较好的解决了防砂与防堵塞的问题,防砂一次成功率高、有效期长,具有适合油井各个阶段防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孤东油田稠油注蒸汽吞吐油井原有复合防砂工艺施工时间长、地层热损失大和成本高的问题,研制开发了高温可渗透性水泥石防砂工艺。对其配方及性能进行了优选和评价,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其防砂效果,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自 8 0年代初期 ,抽油井环空测试技术在我国各油田逐渐开展起来 ,各种类型的测试仪器和工具也相继产生 ,但是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对井下测试工具的开发较迟缓。目前抽油井环空测试管柱类型有光油管、防砂管和卡封分采管等。抽油井环空测试的主要参数有产液量、油量、含水、压力、温度和砂面等 ,这些测试资料只能在光油管测试管柱中录取 ,而在防砂管柱中无法得到。为了解决防砂井油层剖面测试技术难题 ,孤东采油厂监测大队技术人员研制了防砂井油层剖面测试工具 ,在孤东油田 7 33 1 2 74井作业一次成功 ,并取得了合格的防砂井油层剖面测试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对孤东油田七区西地层出砂状况统计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出砂粒径分级与防砂方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并以此指导防砂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孤东采油厂日产油泥砂60m3以上,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污染源。通过开展孤东油区含油泥砂处理途径探索,基本确定了孤东油区含油泥砂三种处理途径,其中含油泥砂应用于油田封堵工艺在现场取得阶段效果,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新型防砂堵水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国内外油田目前大多将防砂、堵水措施分开实施,大大增加生产成本。研究将防砂堵水工艺合二为一的新型防砂堵水剂,既能有效防砂,又有选择性堵水效果。通过正交试验方式,优化选择出以改性有机硅树脂为胶结剂主要成分的防砂堵水剂配方,根据试验结果评价其防砂及堵水性能,现场试验证实防砂、堵水效果良好。表6参5(王任芳摘)  相似文献   

11.
孤东油田防砂工艺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  汤志强 《油田化学》1999,16(2):185-187,194
本文概述了了孤东油田近十多年来研究成功并推广了应用的几种防砂工艺技术,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应用条件和现场应用情况,并就防砂工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孤东油区含油泥砂现状及处理途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雄华  黄煦 《河南石油》2005,19(6):81-82
目前孤东采油厂日产油泥砂60m^3以上,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污染源。通过开展孤东油区含油泥砂处理途径探索,基本确定了孤东油区含油泥砂三种处理途径,其中含油泥砂应用于油田封堵工艺在现场取得阶段效果,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低渗透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许多油田面临措施后高含水的问题,如何有效控制油井措施(压裂、防砂、堵水)后含水的上升,提高油井产量,成为油田开发的一个工作难点。该文介绍了一种多功能选择性支撑剂在低渗透储层的应用。这种支撑剂在充分研究分析目前支撑剂等产品性能基础上,结合界面张力理论,运用新的单分子膜强疏水界面处理技术开发出来。它既降低了油的流动阻力又可提高水的流动阻力,从而达到增油疏水的效果,进而实现压裂、防砂、堵水多功能化,真正做到了"一砂多能"。  相似文献   

14.
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到中后期,由于存在着油层出砂与出水的双重矛盾,油田防砂、堵水的工作量与难度不断加大,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防砂与堵水一体化新工艺。确定了FD- 1与FD- 2两种防砂堵水剂配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确定了扩孔剂的类型与用量,考察了各种地层因素对防砂堵水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现场施工的方法与顺序以及计算防砂堵水剂用量的公式。现场试验 2 0多井次,防砂有效率 91.7%,堵水有效率 76%,累计增油 12 15 4t,表明该防砂堵水剂配方合理,现场施工安全可靠,防砂堵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冯耀   《石油钻采工艺》1992,14(3):60-68
本文介绍了有机硅树脂防砂剂的研制与应用,简述了有机硅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因化、增孔机理、耐热及耐水性能。实践证明,对于孤岛、孤东油田稠油疏松砂岩油藏后期高含水油井的防砂(含水80%~90%),有机硅树脂防砂剂具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罗丽 《断块油气田》2005,12(2):63-65
孤东油田先后应用了多种化学防砂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近年来大量油井出现的粒径小于0.10mm的粉细砂甚至粘土砂,一直没有较好的防砂方法。文中主要介绍了胶结砂的防砂机理和现场应用情况,并且进行了适应性分析,说明胶结砂能够有效地防住粉细砂和粘土砂,并且具有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孤东油田经过多年的强注强采,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综合含水量达94%,油井水淹情况严重,部分油藏边水活跃。针对这种情况,研制了一种AN—1型堵水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N-1型堵水剂的适应温度为50-90℃,其凝胶强度几乎不受地层pH值、温度和矿化度影响;在不同矿化度和岩芯原始渗透率下,均有很好的堵水效果。现场试验表明,该堵水剂堵水增油效果明显,适用于孤东油田的油井堵水。  相似文献   

18.
有机硅树脂防砂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了有机硅树脂防砂剂的研制与应用,简述了有机硅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因化、增孔机理、耐热及耐水性能。实践证明,对于孤岛、孤东油田稠油疏松砂岩油藏后期高含水油井的防砂(含水80%~90%),有机硅树脂防砂剂具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孤东油田是一个疏松砂岩油藏,出砂严重,油井生产过程中砂卡砂磨现象突出。本文在分析出砂油井生产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具有防砂和耐磨性能的抽油泵,它有较好的防砂耐磨性能,配合机械和化学防砂方法使用,对含砂原油的开采有较强的适应性。经现场试验表明该泵防砂抗磨性能好,施工成功率高,有效期长,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绕丝筛管高压充填防砂工艺是目前孤东油田应用最多、成功率最高的防砂工艺,但有些油井在采用绕丝筛管高压充填防砂后,短时间内供液能力变差,产液量下降,严重影响该油田的开发效益。分析认为,绕丝筛管高压充填防砂井失效是由砂桥被破坏、砾石粒径与地层砂不匹配及施工参数不合适造成充填砂体及绕丝筛管堵塞造成。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采用托砂皮碗防止砂桥被破坏,优化砾石粒径,研制新型携砂液,优化生产参数,评估油井生产能力。该油田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维持了油井的供液能力,延长了防砂有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