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湿式催化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自斌 《铀矿冶》2004,23(2):101-106
湿式催化氧化法是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先进技术。该法是传统化学氧化法的改进,在我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概述了该法的原理和特点,较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及应用状况,指出了湿式催化氧化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研究与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含砷含碳双重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阐述了双重难处理金矿的定义,并简要分析了难处理原因;详细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含砷含碳双重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方法(细菌氧化法、焙烧氧化法、加压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和微波氧化法)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不同预处理方法的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难处理金矿压力氧化现状和前景(第一部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述目前已经获得工业应用的几种难处理金矿预氧化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压力氧化法的优势.综述压力氧化法的原理、工艺及其设备、操作参数及措施、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工业生产实例、新的动向等,指出选择它时应注意的问题,探讨该法在我国难处理金矿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难处理金矿压力氧化现状和前景(第二部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述目前已经获得工业应用的几种难处理金矿预氧化方法的优缺点,指出压力氧化法的优势.综述压力氧化法的原理、工艺及其设备、操作参数及措施、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工业生产实例、新的动向等,指出选择它时应注意的问题,探讨该法在我国难处理金矿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离析法处理墨西哥圣罗萨莉亚(Santa Rosalia)矿体的硫化-氧化矿石。虽然该矿的铜呈硫化物存在,但这种矿石极难浮选。其原因是这种硫化物粒度小,矿石氧化,且含大量粘土矿物。原矿的离析程度有限,因为铜的硫化物与 HCI 气体不发生反应.矿石在800℃下进行氧化焙烧,生成铜的氧化物。氧化的矿石,添加1%NaCl 和1.5%煤,在770℃下进行离析处理,获得含铜15.8%的精矿,其回收率为79.7%。矿石的其他金属中,只有银可进行离析,其回收率在70%以上。这种矿石的离析产品是硫化亚铜,而不是金属铜。造成这种不正常离析的原因是其中有碱土金属硫酸盐的存在,特别是 CaSO_4 的存在。根据过程参数与离析结果之间的关系及特点产生了这样的假设,即铜硫化物的产生类似于金属铜的生成。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硫化亚铜生成的详细机理。  相似文献   

6.
残留有难降解有机浮选药剂的选矿厂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回用于磨矿或浮选流程会影响分选指标,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水处理技术。为促进高级氧化技术在此类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了臭氧及其复合氧化技术、Fenton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及过硫酸盐氧化法降解有机选矿药剂的降解效率、工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对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选矿废水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作用根据实验研究,提出了半导体生产废水处理的氯酸钠化学氧化法和硫酸铝吸附共沉淀法,并了有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难处理金精矿3种预处理工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凌 《现代矿业》2013,29(6):82-84
介绍了难处理金精矿焙烧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和热压氧化法3种预处理工艺的工艺原理、特点及优缺点,并通过技术指标进行工艺经济比较及方案对比,建议对这3种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特点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比较后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成彦 《矿冶》2001,10(4):49-53
湿法炼铜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采用低浓度氨堆浸的方式处理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是可行的 ,由于解决了氨的挥发问题 ,使它在保持堆浸工艺优点的同时 ,在经济上和工程的实现难易程度上也较之于原矿的搅拌浸出有较大的优势。本文结合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承担的“九五”攻关项目“新疆大矿量砂岩型氧化铜矿的开发利用研究” ,重点介绍了新开发的低浓度氨堆浸 -萃取 -电积工艺中的浸出工艺研究 ,小型试验和 2 0 0kg级的柱浸模拟堆浸扩大试验均取得很好的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钴白合金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振文  徐晓辉  阮书锋  江培海 《矿冶》2009,18(4):41-43,60
在H2SO4-HCl体系中,以空气作为氧化剂,经两段浸Co,一段浸Cu处理钴白合金的工艺是完全可行的。在优化条件下,铜、钴、铁的浸出率分别为Cu 93.62%,Co 94.75%,Fe 66.3%。  相似文献   

11.
魏瑞彪 《煤》2007,16(3):56-58
加压生物接触氧化法通过简单的“加压”方式有效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处理生活污水试验表明,当压力为0.2 MPa、停留时间为0.8 h、气水比为3-4∶1时,处理出水的COD、BOD5、SS等污染物浓度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与常压法相比,污染物去除率提高了10%-18%,停留时间仅为常规生物处理法的1/3-1/4。因此,该法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时间短、占地少、适用性强、耐冲击负荷的特点,特别适合城镇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疆某铜矿氧化矿石选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某铜矿地表氧化及氧化铜矿品位低的特点,采用硫化浮选法回收铜.在给矿铜品位0.588%的情况下,获得铜精矿品位30.45%,铜回收率67.80%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矿山酸性含铜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矿山酸性含铜废水的来源、特点和危害及矿山酸性含铜废水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离子交换法作为处理工艺,设计了实验室用离子交换处理装置,研究了过滤速度、pH值、原水Cu^2+浓度等因素对离子交换法处理酸性含铜废水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合理工艺条件。并对某铜矿实际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取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处理后废水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易门铜厂土状氧化铜矿回收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仓凤 《现代矿业》2010,26(6):98-100
针对易门铜厂表层土状氧化铜矿湿法冶金回收开展的前期浸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浓酸液强化处理可以提高浸出速率并改善结合氧化铜的浸出,从而提高最终浸出率,降低铜单位酸耗指标,为处理该土状氧化铜矿提供了前期浸出工艺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含铜废水的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冶金、电子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含铜废水,给人和环境带来了危害,但这些废水又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其排放前必须净化处理并回收金属铜,以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本文综述了化学法、物化法及生物法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笔者认为,生物法处理技术具备简单、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在有效解决生物体颗粒化、固定化、更强的吸附及整治修复能力的条件下,生物法处理技术可望成为工业化处理含铜废水最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化学氧化预处理难浸金矿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大江 《矿冶》2011,20(1):50-53
化学预氧化法指通过添加化学试剂的方式对矿石进行预氧化的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氧化速度快、设备和生产投资费用较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处理难浸金矿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分别介绍了硝酸预氧化法、碱性预氧化法和电化学强化电极法三种化学预氧化技术以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用生物氧化法改进难选金矿石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处理难选金矿生物氧化法已于1988年商业化了。最近10年来,生物氧化法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业上可行的工艺,已在5个矿山得到应用:巴西的圣本托、澳大利亚的哈伯拉特、澳大利亚的威卢纳、加纳的阿散蒂和秘鲁的塔姆博拉奎。该法上前正在研究之中,其效率和经济效益均得到改善,用它代替常规的处理难选金的方法(如焙烧和加压氧化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细菌的培养很旺盛,能经受食物操作厂试验条件的正常波动。生物氧化厂操作简  相似文献   

18.
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仅对矿区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大,选矿废水中含有的选矿药剂及重金属离子,在选矿回水重复利用时对精矿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总结相关的文献分析了选矿废水对环境及选矿流程的影响,概述了混凝沉淀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化学沉淀法以及微生物处理法原理及其优缺点,介绍了近年来试验室处理选矿废水的新方法。未来选矿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为逐渐采用多种处理方法联合作业代替单一的处理方式,同时逐渐采用环保型低成本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金浸出率,难处理金矿进行氰化浸出前需进行预处理,目前预处理方法主要有氧化焙烧、加压氧化、细菌氧化、化学氧化及磁脉冲法等,应根据矿石性质选取适宜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照刚  陈为亮  张建军 《矿冶》2017,26(5):45-49
综述了国内外从铅冰铜中湿法分离铜的方法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氧化—酸浸法、氧化—碱浸法、氯化浸出法、氧化—氨浸法、矿浆电解法的浸出机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氧压酸浸法在湿法处理铅冰铜领域将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