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当前多媒体流分层组播拥塞控制方案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接收者驱动的分层组播拥塞控制算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算法借助AIMD算法具有的良好TCP兼容性保证组播流与TCP流的友好性;利用基于历史记录动态调整接收端加入某层等待时间的策略解决因过多失败的“加入”尝试带来的网络拥塞和振荡问题。通过实验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黄奎  吴亦川  郑健平  吴志美 《软件学报》2005,16(12):2124-2131
TCP友好拥塞控制是保证实时媒体流和组播业务在Internet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基于收端TCP模拟方案TEAR(TCP emulation at receivers),提出了一个根据丢包类型和当前拥塞周期的持续时间动态调整加权平均参数的拥塞控制机制,称为自适应TCP友好拥塞控制方案ATFCC(adaptive TCP-Friendly congestion control).仿真结果表明,ATFCC方案在速率平滑程度和TCP友好性方面的性能优于TCP友好速率控制协议TFRC(TCP-Friendly rate control).  相似文献   

3.
基于AIMD的组播拥塞控制算法由于采用了与TCP类似的拥塞控制策略,可以实现TCP友好性,因而在组播传输协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分析卫星网络长延时、高误码率特性对AIMD组播拥塞控制算法的影响,本文采用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随机过程的理论模型,把拥塞发现时刻的拥塞窗口值作为马尔可夫链的状态;根据该理论模型,推导了系统吞吐量与卫星网络各种参数的关系式,从而分析了基于AIMD的组播拥塞控制算法在卫星网络中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接收者分组的方法来提高系统吞吐性能的改进方案,并对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最优分组数量以及带来的吞吐量增益进行了研究。数学仿真结果表明,在高误码率、长延时的卫星网络中,采用最优分组可以显著提高组播系统的平均吞吐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接收端驱动的分层组播拥塞控制策略中的速率调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接收方估计的速率调整算法,有效解决分层组播的细粒度速率调整问题。试验证明,该算法可使异构链路接收者的带宽被充分利用,并具有良好的TCP友好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Internet本身固有的异构性,累积层次组播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的层次组播大多是粗粒度和静态的,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层次组播拥塞控制机制DLMCC。在该机制中:①给出了一种反馈聚集算法,动态确定层次组播的层次数和层次速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网络的带宽利用率;②采用了一种逐级分组对探测带宽方法,可准确快速测量本地带宽,同时可保证粗拉度的TCP友好;③所有组播层次的数据在同一个组播组中传输,彻底消除了接收者加入新的层次和离开最高层次时需执行复杂和耗时的IGMP操作,以及多个组播组导致的新的异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LMCC是层次动态变化、TCP友好和可扩展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组播拥塞控制算法应用到无线网络中存在的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新的智能组播拥塞控制机制ECMCC。ECMCC机制根据网络相对队列时延和数据包丢失检测网络的拥塞状态,采用代表集合机制反馈信息,利用专家控制器的推理判断区分丢包原因和当前的网络状态,进而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调节组播源端发送速率。仿真结果表明,ECMCC机制收敛速度快、灵敏性好、速率变化平滑,在有线网络中具有良好的TCP友好性。同时,ECMCC能有效区分网络拥塞和随机差错,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且在无线网络较低误码率时具有一定的TCP友好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分配带宽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策略(DAMCC).针对当前使用的多速率组播拥塞控制策略RLC调整速率粒度粗糙、接收端带宽的利用不充分的问题,DAMCC设计了动态分段计算增强层的速率算法.执行DAMCC的接收端,根据反馈的响应信息计算网络往返延迟(RTT),进而计算自身的TCP友好速率,以相应的速率接收组播数据,达到与TCP流公平竞争网络资源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拥塞控制策略比分层组播控制常用的典型策略(RLC)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解决网络带宽的异构性问题,并能通过接收端计算TCP友好速率,使接收端达到与TCP流公平竞争网络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可靠组播拥塞控制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分级树的可靠组播的拥塞控制机制,它着重考虑了拥塞控制的可扩展性以及与TCP数据流的友好性,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拥塞控制机制可以较好地解决TCP流对瓶颈带宽的共享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可靠组播流对TCP友好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分层组播拥塞控制协议的基本原理,针对当前存在的拥塞控制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使用单向延迟和pathload算法来判断网络拥塞情况,避免了接收端信息反馈给算法带来的复杂性和可扩展性的问题,并实现了一种适应于无线异构网络环境下分层组播拥塞控制策略WALM。仿真实验表明,WALM不但能比较好的适应无线网络环境,而且还具有比较好的TCP友好性。  相似文献   

10.
组播拥塞控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石锋  吴建平 《软件学报》2002,13(8):1441-1449
在组播获得广泛应用之前,必须解决拥塞控制问题.组播拥塞控制有两个重要的评价目标:可扩展性和TCP友好(TCP-friendly).围绕这两个评价目标,介绍组播拥塞控制的研究现状,从不同角度对组播拥塞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并讨论最近的组播拥塞控制协议,最后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拥塞发生的原因,建立主动网络拥塞控制的模型,提出一种基于主动网络的拥塞控制策略。通过模型分析,本文所提出的主动网络拥塞控制策略能够较快的对拥塞做出反应,及时调整发送速率,达到缓解拥塞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结合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一般特点和处理过程,进一步详细地讨论了协议栈中的拥塞控制机制,特别是TCP拥塞控制机制和IP拥塞控制机制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实现算法,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明确地给出了当前嵌入式TCP/IP协议栈中的拥塞控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聚类的拥塞控制(ACC)机制在解决网络拥塞时造成非恶意数据流使用带宽减少的问题,提出增强的基于聚类的拥塞控制(EACC)机制。该机制使用目的地址和丢包率对DDoS恶意数据流进行识别,并通过减少恶意数据流的使用带宽解决网络拥塞问题。实验结果表明,EACC能解决ACC存在的问题,在尽快恢复网络正常工作的同时,保障了非恶意数据流的可用带宽。  相似文献   

14.
张鲲  李壮  马玉春 《软件》2012,(1):92-93,97
具有良好质量的应用程序,一般都较好地实现了帮助功能。动画精灵可以采用动画、文字与声音来展示应用程序的功能,从而为应用程序添加较好的可视化效果。本文通过调用.NET Framework3.5中的Microsoft Agent Control控件来操作Office的动画精灵默林来显示信息、说话和表演动作,并给出了详细实例。  相似文献   

15.
结合优化前向纠错策略和TCP友好阻塞控制算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的实时音频数据传输策略.该策略根据TCP友好阻塞控制算法计算实时音频数据流在网络上可以获得的TCP友好的传送速率,同时根据检测到的网络状态和计算的速率,利用优化前向纠错策略来计算在发送端的数据包中应该包括多少冗余信息、采用何种编码方法才能在接收端获得最好的服务质量.实际的Internet实验和在内部网络的模拟实验显示该策略工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自组网TCP Vegas协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自组网络内的TCP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研究。主要研究了自组网环境下TCP Vegas拥塞控制算法的性能表现,并尝试对Vegas算法的拥塞避免机制进行改进。改进的主要措施是对拥塞避免阶段网络通信状况进行细致分解,并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提出了Vegas1和Vegas2两种改进方案。与Reno、SACK、Vegas等算法的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无论在TCP吞吐量方面,还是在TCP段的传送效率方面,改进后的Vegas2算法都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TCP拥塞控制机制和已有的实时流拥塞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利用RTP/RTCP协议收集QoS信息的基于模型的单播拥塞控制算法——基于拥塞率反传的拥塞控制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不但具有TCP友好性,而且能在速率恢复阶段减少拥塞再次出现的概率,使实时流速率变化平稳,并且丢包率比参考协议TFRC减小了2/3。  相似文献   

18.
TCP性能的提高和改善由于Internet的广泛使用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路由器的角度出发,在其中采用了RED、ECN和公平排队机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TCP的拥塞控制及公平性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New driver support systems are developed and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 at increasing speed. In conditions of traffic congestion drivers may be supported by a "Congestion Assistant", a system that combines the features of a Congestion Warning System (acoustic warning and gas pedal counterforce) and a Stop & Go system (automatic gas and brake pedal during congestion). To g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driving with a Congestion Assistant on drivers, mental workload of drivers was register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s well as acceptance of the system. Mental workload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physiological registrations, i.e. heart rate, a secondary task and with the aid of subjective scaling techniques. Acceptance was measured with an acceptance scale.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n advanced driving simulator. Driving with the Congestion Assistant while in congestion potentially leads to decreased driver mental workload, whereas just before congestion starts, i.e. developing just noticeable, the system may add to the workload of the driver. Acceptance is generally high after experiencing the system, though not in all resp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