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鉴于我国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且现阶段其保护与利用工作正在稳步进行。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资料的梳理与研究,探究工业城市应如何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产公园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的契机进行“城市更新”,系统性地总结了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的再利用属性,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之间的连接内容及策略,以期激活工业遗产地的物质与文化功能、盘活失落空间、促进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构建符合地区文化内涵的特色化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2.
刘雪娇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21,(4):35-38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针对近年来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研究,基于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分别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启示与展望,以期为更多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遗产研究正式成为一门有关工业革命时期各类存留的文化、历史、经济和技术价值的学科。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工业遗产研究逐步成为国内的热点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和内容涉及建筑、规划以及旅游等多个学科。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及分析,讨论了其研究历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5.
从工业遗产景观的审美弹性和功能弹性二元向度的角度,论证了其弹性再生的内涵与方法.通过基于工业遗产景观的连结分析生成二维矩阵分析框架,得出审美和功能二元向度的设计策略.从审美向度上,有留白之美、废墟之美、混搭之美三种特质;从功能向度上,形成的生态修正可适应和提高生态弹性,形成业态连锁衍生群,改善经济弹性,激活文化创意,提... 相似文献
6.
7.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是各地政府在城市更新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近代工业城市之一,青岛因其独特的历史,拥有独一无二的丰富工业遗产资源。该文梳理了国际、国内工业遗产体系和发展成就,分析了青岛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和工业遗产价值,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总结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要结合城市更新,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建议。相关讨论对契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延续城市文脉、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景观叙事学是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独立学科,在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众多实践中具有相关诠释和应用。本文对叙事与景观叙事之间的关联进行概述分析,结合典型案例,从主体与客体、主题与情节两方面,阐释景观叙事结构;从撰写语义—隐性信息呈现、构建空间—传播文化记忆、演进时空—强化场所精神三个层面,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景观叙事策略;对景观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转型公园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论证和研究,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城市存量资源的内涵式更新发展,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成为传承工业文化、挖掘城市特色的重要一环。基于对成都工业文化和工业遗产景观的特征分析,从工业文化传承的语境切入,对典型工业景观更新实践进行研究,归纳了成都工业景观更新的4种典型模式:遗址模式、主题博物馆模式、创意产业园模式及综合利用模式。继而从景观空间改造、功能转型、元素再造3个层面解析具体的更新实施路径。并进一步从成都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模式的成效与困境、适宜性应用和未来方向3方面总结相关启示,为其他城市工业景观更新提供研究视角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读巴黎不同时期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代表性实例,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工业遗产在城市中再生的方式及其在城市演变、城市旧区复兴中所起的作用,希望引起多角度思考。并对国内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Giaime Botti Edoardo Bruno Arturo Pavani 《南方建筑》2016,(2):61
经历了片面的“去工业化”,欧洲城市继承了大批在转型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工业遗产。虽然工业遗产数量在增长,但保护方式依然是将其博物馆化,这经常导致经济上的不可持续。与此同时在中国,虽然遗产规模和定义有着显著差异,旧工业区同样经历了去工业化进程,正日益成为城市肌理的重要地区。
文章通过比较欧洲和中国采取的不同策略,研究城市棕地和旧工业区的再开发策略。首先调查对待遗产的不同态度,归纳出中欧两地去工业化的不同历史阶段。在欧洲,随着对“工业文化”的日益关注,这些建筑被视为地方的古迹,试图以此刺激当地经济。另一方面,在中国,大量的工业区被修复,改作私人的创意中心。
文章的目标是提出城市工业遗产再开发的第三条道路:在其中植入生产空间、办公室或艺术家工作室等新功能的同时,保持其向公众开放。基于已有案例分析,我们提议的这种方法可以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保持旧工业区的生产性,是实施起来最复杂但也同时最利于私营公司和公众的。
今天,每天有数百万人在世界各地旅游,旅游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最强劲动力之一。旅游社会学不仅有助于解释这一影响众多城市的全球现象,还提供一套新的工具,更好地分析这一进程,帮助理解建筑设计在界定和处理这种转型时的角色、局限和潜力。这一过程有可能对旧工业区融入当代城市生活和生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价值判断、总体布局、改造措施和后续利用四个层面介绍了2010上海世博会"后滩"地段老厂房的改造实践,探讨工业遗产保护适应都市生活变迁、带动城市更新、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可能。基于当今社会存在的遗产价值判断差异,呼吁对城市科学发展观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拓展了工业遗产的内涵与外延,而火车站是铁路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1960年代,围绕城市历史火车站保护与拆除的问题展开了论争,英国的工业考古学与美国的建筑保护运动开拓了各自的遗产保护领域。首先分析从1950年代开始逐步成熟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简述早期铁路遗产的保护实践,重点回顾铁路遗产保护实践中的"尤斯顿拱门"事件,分析工业遗产认知的转变,从单纯地认识价值转变为在再利用中延续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业遗产的研究意义与保护展望——兼《中国园林》矿业遗产组稿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矿业遗产,尤其是中国传统矿业遗产,具有丰富的遗产资源,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特色项目、中国矿业典籍的物质载体、中国工业遗产的主要内容。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是中国矿业遗产的管理基础与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在阐述中国矿业遗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理顺管理权属、统一项目名称、规范学术认识与合理规划利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矿业遗产的保护展望。鉴于中国学界对于中国矿业遗产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业史、矿业遗产旅游与矿山公园建设等专题的现状,特以世界遗产为视野的矿业遗产研究进行组稿。 相似文献
18.
19.
2006年无锡论坛和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浪潮席卷全国,工业筑遗产调查和研究迅猛开展.通过盘点近六年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的主要成果,思考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的核心问题,归纳出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