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贾社康  王彩霞 《山西建筑》2009,35(7):329-330
对兴旺峁隧道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隧道水文地质特征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水文参数的选取及涌水量预测的方法,进行了隧道洞身涌水量计算公式的选取研究,从而达到了隧道涌水量预测公式合理选取的效果,解决了隧道施工时涌水量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灰色系统分析法预测隧道涌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颉  万新南  赵其华 《山西建筑》2008,34(3):323-325
着重阐述了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在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并采用两种较常用的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地下径流模数法及降水入渗法)与之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对铁矿隧道及其他隧道的涌水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确定性数学模型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确定性数学模型预测隧道涌水量的常用方法,认为数值模拟方法是隧道涌水量预测的有效方法。并基于有限单元数值法对石太客运专线南梁隧道可能集中涌水区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4):561-565
根据工程应用的目的不同将隧道的涌水量划分为施工涌水量和长期涌水量,针对涌水量预测方法常常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在全面分析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按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正确选择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及其计算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军桥  郑立宁 《四川建材》2012,38(1):131+133
由于突泥突水事故对长大隧道施工影响巨大,勘察期间的洞身涌水量预测成为关键.结合某长大隧道的现场勘察,利用多种复合方法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该隧道的最大涌水量及正常涌水量预测值,为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陶玉敬  彭金田  陶炳勋 《四川建筑》2007,27(6):109-110,113
涌水灾害是隧道建设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涌水量预测关系到隧道方案的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工程造价、养护条件和运营安全。当前隧道涌水量预测的方法模型主要有确定性数学模型和随机性数学模型两大类,文中对这两类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应用GIS技术开发海底隧道施工涌水预报系统,实现涌水量动态预测,为施工安全提供技术决策。研究中涌水量的预测采用了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方法。技术路线为根据工程施工前的地质勘探资料,进行隧道的涌水量预测,其成果作为背景数据库存放在评价系统中。结合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信息和地下水信息,对涌水量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参数,更新涌水预测评价的基础数据库,以更新后的结果作为施工前方涌水量预测结果。系统实现了海底隧道涌水的动态预测,在厦门海底隧道工程施工应用中表明:系统可为隧道安全开挖中的探水工作提供相对正确而直观的水文地质依据和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红豆山隧道主要穿越云母花岗岩、变质花岗糜棱岩等非可溶岩地层,施工期间其2号斜井平导发生了大规模突涌水。为合理预测隧道涌水量,对红豆山隧道穿越花岗岩蚀变带地区的工程特点及涌水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关的涌水评价等级层次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现场监测情况,对红豆山隧道涌水量危险性进行了等级划分,利用模糊数学预测了红豆山隧道2号斜井的涌水量。结果表明:(1)影响红豆山隧道涌水的相关因素主要分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隧道工况3个方面,共9个因素;(2)提出的模糊数学模型预测的平均涌水量与实际工程涌水量的误差为2.61%,满足工程实际施工的准确性精度,能够为类似工程的涌水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中卫-贵阳天然气联络线长江隧道穿越为例,介绍了河流隧道穿越水文地质调查与涌水量预测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体化学特征,查明了隧道穿越区水文地质特征;通过野外抽、压水实验,确定各层的渗透系数,分别利用古德曼经验公式、裘布依理论公式、佐藤邦明非稳定流公式与狭长水平廊道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计算,综合预测隧道的正常涌水量与最大涌水量。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为3514.43m3/d,最大涌水量为37453.51m3/d。最后提出长江隧道穿越进一步设计与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魏帼钧 《山西建筑》2007,33(14):339-340
系统地综述了隧道涌水量预测的各种方法,从各种方法的原理出发,阐明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及其工程应用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见解,以使这些隧道涌水量预测的计算方法更好地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水文地质勘察与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台缙高速公路苍岭隧道为例,通过水文地质综合勘探方法,查明隧道不同裂隙发育程度岩体的渗透系数K值。然后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对隧道开挖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通过施工检验发现,涌水段位置和涌水量总体较接近,说明预测工作对隧道的施工开挖和排水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A semi-analytical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tunnel water inflow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his paper proposed a semi-analytical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the tunnel water inflow. The approach was developed by using the classical ground water theory. The groundwater problem in a finite domain is transformed to a problem in an infinite domain by the image method and 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Using the convolution–deconvolution method, the time-variant inflow problem is transformed to a constant flow problem.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was developed for the conceptualized hydro-geological models for the tunnel inflow problems. The computation is simple and fas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2D and 3D numerical methods. The parameters required in the approach are few and easily estimated. Two cases of the tunnel water inflow were simulated by the approach. The calculated inflows agree well with the general trends of the measured inflow data.  相似文献   

13.
 突涌水事故是山岭隧道穿越各种破碎带时遭遇的主要地质灾害,建立隧道施工许可机制是减少损失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是一个基于涌水量预测、地质预报、封堵加固措施、开挖方法、施工组织管理和综合评价的风险控制机制,是一个动态调控机制,只有当许可评价的风险在可接受的范畴内才可以施工,否则应调整施工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首先,基于经典地下水理论建立涌水量计算模型,实现对隧道穿越破碎带可能涌水量的超前预测;针对待开挖的隧道,基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实现对掌子面前方待开挖破碎带的规模、空间展布和岩体特征的精确预报;然后,将地质预报和涌水量预测结果同拟采用的封堵加固措施、开挖方法、施工组织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施工许可的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判定施工的风险,确定施工的安全性;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泰宁隧道穿越F2破碎带的施工中,根据评价结果,确保隧道安全通过此破碎带。基于破碎带涌水预测的施工许可机制在隧道突水预测与灾害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其分析结果相对准确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晃  朱荣胜  杨彪 《土工基础》2010,24(1):73-75
隧道涌水量是富水位隧道以及海底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数。施工前,结合工程经验给出的隧道涌水量预测的经验公式以及施工前和施工初期的水文和工程地质资料,计算隧道涌水量;隧道开挖后,利用已开挖部分所获取的涌水量数据,分析隧道的涌水量并对涌水量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5.
Circular tunnel in a semi-infinite aquife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steady gravity flow that is generated by a circular tunnel disturbing the hydrostatic state of a semi-infinite, homogeneous and isotropic aquifer is solved exactly. Many aspects of the flow are found in closed analytical forms such as the water inflow, pressure, leakage and recharging infiltration, which give a complete view of the aquifer in the drained steady state. 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recharging infiltration does not exceed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llowing stating a criteria for recharge intervention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aquifer.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results, two aspects of the water inflow are treated. These are the necessary modifications that are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case of an inclined water table and in the case of a lined tunnel that develops a constant internal pressure. It is also found that under an inclined water table a tunnel may cease to drain on its 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edge and a limiting condition is stated. Furthermore, the Muskat–Goodman and other water inflow predictions are compared to the exact gravity water inflow.  相似文献   

16.
小相岭公路隧道几种预测涌水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远  凌佳 《山西建筑》2014,(7):195-197
以小相岭公路隧道涌水量预测为例,详细介绍了预测隧道涌水量的方法,讨论了其计算步骤、公式及适用条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适用条件,合理选择预测方法,以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水下单线隧道渗流场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双线平行隧道则鲜有研究。基于达西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采用保角变换法和叠加法对双线平行隧道稳态渗流场进行了推导,获得该问题的水头分布以及隧道涌水量的解析解。采用数值软件COMSOL对本文解析解进行验证,发现两者拥有较好的吻合度。结合算例,讨论了隧道间距对双线平行隧道渗流场、衬砌外围水头分布形态以及隧道涌水量的影响。发现将双线隧道简化为单线隧道进行分析,将会高估隧道周围水头以及隧道涌水量,并且这一现象随着隧道间距的减小而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刘建  刘丹 《工程勘察》2012,(7):41-43,54
保护饮用水源是隧道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之一,若处理不当,易引起民众纠纷。本文以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为例,在开展隧道涌水及地表水源点水质和水量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估算隧道排水的影响范围、分析隧道及水源点流量变化特征和开展隧道涌水来源识别工作,分析得出,隧道建设对水源点M1影响较小,对M2影响最为突出,与M3存在紧密联系,但有明显滞后,当其中之一出现流量增加或减少趋势后,另一者会在地下水系统动态调节并达到新的平衡后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上述结论可为科学评估隧道施工对饮用水源的影响和向隧道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解决因隧道施工而产生的水源纠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