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地的纪念: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地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在那一刻,大地颤抖,山河移位,家园破碎……为纪念那一刻,当地政府决定在震中映秀修建一座纪念馆,最终选址于一个高于城镇中心超过50m、可以俯瞰全镇的山岗上。以植根于大地的地景式建筑为概念,来表达这大地的纪念主题,呈现一个自然、平和、静谧的纪念场所。  相似文献   

3.
正纪念与忘却汶川大地震牵动世人,不仅在于那一刻地动山摇后的山河移位、城镇易容,更在于在顷刻间消逝近的7万名同胞的生命、而后争分夺秒式的抢险救灾、倾国之力历时两年多的灾后重建以及在此间涌现出的无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人和事。不论对于亲历其中的参与者还是十几亿守望的国人,这都是一段值得共同纪念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里氏8级特大地震,震中为汶川映秀.2009年3月,受四川汶川映秀镇政府与东莞对口援建前线指挥部所托,何镜堂创作团队承担了震中纪念馆的设计任务.2010年9月30日纪念馆完成土建和外装移交映秀政府,2012年5月完成布展开馆,历时3年多.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设计》2011,(5):176-183
本项目位于四川大邑县安仁古镇.是民间投资建设的建川博物馆聚落中“文革“主题系列的单体建筑之一,最初设计为镜鉴博物馆,收藏展示”文革”时期的各种镜面。汶川地震发生后.它通过设计改造增加了地震纪念馆.以“震撼日记”的形式收藏和展示地震文物和相关艺术创作.成为一个两馆一体的复合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正纪念馆位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中,在高于城镇近60m的山岗上,是突出的视觉焦点。设计没有采用突兀的庞大体量,而是将最主要的建筑体量嵌入到当地独特的山地景观,以低俯的姿态与地形紧密结合,平静而有力,质朴而厚重。以流水、地殇、崛起、希望为主题的四个庭院,分别以水、石、树、光为构成要素营造场所精神。它们成为地景建筑与自然对话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8.
《城市防震减灾》2010,(5):25-25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的8级特大地震是中国灾害史上惨重的一页。为了深切缅怀和祭奠在此次大震灾中不幸罹难的人们.记述大震灾之后人们重新建设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心路历程.通过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过程的记述、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重块坠落、对重装置脱轨、轿厢与对重在运行中相撞等是汶川5.12大地震对电梯的主要损坏形式,显露出部分电梯在对重导轨与支架配置、对重导靴选型、对重压紧装置设置等方面存在缺陷,电梯的抗震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由地震纪念馆(室内场馆)和老县城地震遗址(室外场馆)两部分组成。地震纪念馆分主馆和副馆,主馆陈展主题为"山川永纪",真实记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历程。副馆为地震科普体验馆,以"感受地震、传播知识、关爱生命"为主题,集地震知识普及与互动体验于一体。老县城地震遗址总面积1.2平方千米,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破坏类型最典型、次生灾害最全面、原貌保留最完整的地震遗址,遗址内有各种类型的倒塌建筑、变形的道路、灾难发生后的救援现场和重要事件发生地。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  相似文献   

11.
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笔者一行再次来到映秀镇重灾区。通过对地震中建筑物震害的调查,结合现场图片,针对不同建筑结构类型所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倒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建议了减轻建筑物震害的有关对策,为今后建筑抗震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知识》2011,(10):40-41
胡慧姗纪念馆位于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5·12地震馆"旁的一片小树林中,是为在5·12地震中死难的都江堰聚源中学普通女生胡慧姗而建。胡慧姗是一个15岁的小女孩,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时被埋,卒时不详。她生前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作家。纪念馆采用救灾帐篷为原型,面积,体量,形态均近似于帐篷,外部红砖铺地,墙面采用民间最常  相似文献   

13.
08.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灾情最重震域最广的一次地震。高烈度区面积比同级地震要广阔得多,究其原因除山高谷深、有易滑地层等因素外,龙门山断裂(发震构造)的地质特性可能更具有决定性意义。龙门山断裂的地质环境是:它位于我国东西两大构造区的分界巨型南北向构造上,其走向已变为NE~SW,它也是青藏活动亚板块的东面边界的北段。青藏亚板块的周边(三面边界)均以断裂为界,其北面、西南面及东面南段的断裂边界明显,唯独东面北段边界十分不明显。龙门山断裂带是由多条从山前往山里分布的NE、NNE向断裂组成的弥漫性边界,发震不限于一处而是多处破裂发震。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地震。  相似文献   

14.
大难面前的人性和民族性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鄂西恩施一栋7层楼的楼房里.余震传过来的时候是3点35分,距汶川大地震相距一个多小时.我们处在3楼.当时旁边的一位同志问我:"你看杯子是不是在摇晃?" 我看了一眼,发现茶杯里的茶水摇晃得厉害,但并没有想到会是楼房的晃动,便说:"是风吧?"说过扭头朝窗台望去,就发现立在角落里的空调前后摇晃得十分厉害,便惊得拉起旁边的人朝楼下跑去.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产生原因及其地震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应力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产生原因多种多样,一次地震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抗震工程而言,地震动的特性主要可以通过其四要素来描述,即地震动的振幅、频谱、持时和空间相关性。本文系统分析了汶川地震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其地震动特性分析,从振幅、频谱、持时和空间相关性等4个方面分析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16.
从汶川大地震看钢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许多公共建筑的倒塌更是引起了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土木工程师也在致力于寻求一种能达到防震减灾目的的建筑结构。由于钢结构具有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将会在建筑住宅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21世纪,钢结构住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我国常用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比较,阐述钢结构的防灾抗震特点,以此说明发展钢结构住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后城乡防灾与救灾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后现场灾情以及灾后救助、抢险、规划重建工作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目前的防灾现状水平,对城市防灾体系、救灾体系的建设,居民防灾意识的培养与训练,防灾、救灾策略及系统运作提出建议,供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政府机构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各职能部门的防灾、救灾运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描述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西安的影响,叙述地震发生过程及多个施工现场受震经过.通过对地震后施工现场的调查,提出地震前后施工现场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启示一:为了生命之树常青,把楼建设得再牢固一些!质量高于一切,比泰山还重。天灾无情,但也给我们上了最刻骨铭心的一课。泪流满面的我们,今后应该把好建筑的每一道质量关。为了子孙后代,也为了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中,陕西省西安市处于远震区,该次地震对远震区高层建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震害。通过对一幢位于远震区高层建筑的抗震鉴定,分析了远震区高层建筑的震害特点和原因,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