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2年10月19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学会年度大会在美国硅谷举行,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设计专家4000多人齐聚SonJose,一时盛况空前。会上颁发了本年度全球景观设计的多项大奖。我国著名景观设计专家、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俞孔坚博士领衔的中山岐江公园项目获其中的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同时获得该奖的还有其他4个项目:乔治.哈格里弗斯的“记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SanJose)、麦克·冯·法垦勃的“河岸公园”(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匹兹堡)、瓦拉斯·罗伯特和托得的“海滩改进组群设…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15日晚,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易道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乔·布朗先生(Joseph E. Brown)在北京大学做了题为“从一池春水到万里都市”(From vernal pool to Metropolis)的演讲。本次活动由北大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北京园林学会共同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王秉洛、北大环境学院院长江家驷出席了本次活动。江家驷代表学院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中心在促进环境学院与世界的交流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乔·布朗的演讲围绕设计师如何在不同尺度的设计挑战中,娴熟地运用各种设…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设计与规划教授卡尔·斯坦尼兹,为景观规划设计和教育设计了一个框架。该框架将6个层面的问题组织起来,每个问题又联系到某特定的答案或模型。即:如何描述景观(景观表述模型),景观如何运作(过程模型),目前景观是否运作良好(评价模型),景观可能发生何种变化(变化模型),景观变迁会带来什么不问(影响模型),景观是否应进行改造(决策模型)。这6个层次的先后次序,是按一般认知方式组织的,若从反方向则可更有效地组织景观规划研究,也是一种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信息     
《中国园林》2006,22(1)
2005年度景观设计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景观中国承办“的2005年度景观设计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土人景观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1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的多位精英,分别来自风景园林、建筑、艺术等不同领域。多学科的融合使本次研讨会主题更开放、多样。会议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博士主持。澳大利亚PTW设计师事务所董事、2008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奥运村和竞赛场馆设计顾问约…  相似文献   

5.
李先军 《中国园林》2009,(11):99-99
2009年10月31日-11月1日,北京大学第七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暨2009中国景观设计师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景观都市主义”。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设计学系主任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教授、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弗雷德里克·斯坦纳教授、美国SASAKI事务所总裁丹尼斯·派帕兹先生、美国俄勒冈大学风景园林系巴特·约翰逊副教授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等10位知名专家就大会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有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口建筑师简介 俞孔坚,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首席设计师。曾在哈佛大学、美国SWA景观与城市设计集团从事景观与城市蹬计研究和实践多年。1997年回国后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主持完成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广场、中山岐江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等众多项目,设计作品先后获十多项国际和全国性奖。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研究所(简称景观所)秉承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项甲级设计资质,以及多专业高端人才的优势,多年来在国内外完成大量城市设计、风景旅游区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市新区、城市公园、滨水公园、城市广场、建筑周边及居住区等多种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其中包括多项部级以上重点工程、奥运工程和国家援建工程等。代表作品有: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会议中心南广场、核心岛入口以及国际会都入口景观设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布达拉宫周边环境整治及宗角禄康公园规划设计、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规划设计、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西安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景观规划设计、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主题花园景观设计、塔吉克斯坦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北川灾后援建工程沮泉红旗片区景观设计、玉树灾后援建工程结古镇康巴风情街滨水区景观设计、青岛李村河景观规划设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楼前景观与城市设计、北京西单商业区城市设计、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等。  相似文献   

8.
俞孔坚个人档案:俞孔坚:1963年4月出生在浙江金华。1980年至1987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读本科和研究生,主攻风景评价和景观规划研究。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创建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1993年获国际可持续社区设计大奖。目前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在国际上提出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先后获十多项国际和全国性奖励。  相似文献   

9.
《风景园林》2006,(3):97-97
从6月3日至6月15日,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主办、《风景园林》杂志社协办的北林德国景观大型系列学术讲座在北林举行。来自德国卡赛尔大学建筑、规划与景观学院教授,卡赛尔市城市景观事务所首席设计师J.H.vonReuss和德国慕尼黑Kluska景观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师PeterKluska两位德国景观设计大师进行了9场讲座。本次学术讲座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风景园林》杂志社主编、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师王向荣教授主持并翻译。1不断发展的欧洲花园不断提升的自然要素Reuss在《美丽与实用》的主题讲座中,指出欧洲的花园在…  相似文献   

10.
学术讲座     
日本著名景观设计师、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佐佐木葉二先生,于2003年3月22日(星期六)上午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绿色报告厅举行了一场题为“与环境对话的景观设计”的讲座。讲座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北京园林学会共同举办。讲座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孙凤歧教授主持,章俊华教授翻译。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王秉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北京园林学会秘书长到会讲话。参加讲座的规划设计人员、教师、学生等共300人。佐佐木葉二先生1947年出生于奈良,1971年毕业于神户大学;1973年取得大阪府立大学研究生院绿地规划工…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land use model recasts an unsuccessful urban form of the past. Concentric rings of declining land value begin at the intense, historic center and grade down through concentric rings to become the city plan. Little planning remains after such a model is accepted. The new freedom of the auto-age city is lost to the principle of a falling body. Further, the land use model plan restricts mobility of resident and employer by type, each to his ring Urban land value patterns are sustained by public action or inaction. A true city plan musters this power to form the best possible city.  相似文献   

14.
Graduate studies at America's larges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e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by Mr Williams, who heads graduate architectural design at Urbana, are based upon a faith in the liberal view, finding expression in a free but disciplined approach and acknowledging competition as a fact of life. Previous articles in the series appeared in September 1963 (by Joseph Esherick, Sami Hassid and Charles Moor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nd in September 1964 (by G. Holmes Perkins of Pennsyvania).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The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IED) arose out of the Institute's involvement in Habitat,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Settlements in Vancouver in 1976. Before the conference,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had invited the Institute's President, Barbara Ward,1 to write a popular book on the issues the conference should be tackling and this was published just before the conference as The Home of Man.2While various IIED members took part both in the official conference and in the non-government ‘Habitat Forum’, it was through Canadian government support after the conference that a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was started.3 This article i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reports from settlements- and urban-related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