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师》2018,(Z2)
正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成立5周年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是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直属正处级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是华南地区首家以"塑造岭南城市风貌,传承岭南建筑文化"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性设计研究机构。在研究岭南特色城乡建筑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成为保护利用的智库、研究推广的基地和创新实践的触媒、学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李炜 《南方建筑》2013,(1):96-97
2013年1月20日,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在圣丰索菲特大酒店举行30周年作品展及庆典活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何镜堂院士、吴硕贤院士,广州市设计院郭明卓大师,广州市建委会副主任陈亚新、科技设计处处长黄熙明,广东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郭成奎会长,广州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俞公骅会长,越秀地产相关领导以及建筑界人士约400人出席。城建设计院李炜院长在致辞中说:“过去30年,城建设计院立足岭南,汲取岭南传统文化精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将‘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创作了一批批优秀的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部级及市级优秀设计和研发奖项194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奖3项。2012年获得广州市建筑类优秀工程设计奖数量名列全市第二位,绿色建筑第一位。城建设计院的目标是发展成为最具创新能力的设计研究型企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岭南建筑学派主要学术阵地发展过程的历史脉络,通过纵向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与历史比较法,对岭南建筑学派主要学术阵地的嬗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岭南建筑学派主要学术阵地发展过程的历史脉络,通过纵向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与历史比较法,对岭南建筑学派主要学术阵地的嬗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6)
教堂建筑承载着社会、教会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文章对明清时期岭南教堂建筑的历史、背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与社会、教会的演变,与西方教堂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准确地总结建筑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建筑电气》2012,31(4):5-5
广州市设计院即将迎来她第60个生日。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州市设计院沐风栉雨,把握机遇,启现代建筑之门扉,引时尚设计之潮流,不断释放出强劲活力,为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12年6月,《建筑电气》将携手广州市设计院,隆重推出"广州市设计院建院60周年专刊",为建筑电气广大读者朋友奉上展示广州市设计院60年丰厚积淀和建筑电气技术实力的盛宴,敬请期待  相似文献   

7.
《建筑知识》2014,(9):33-33
通过对岭南地区历史古村街区与建筑的改造、更新设计研究,探讨振兴历史村落经济活动能力以及扩展岭南文化旅游吸引力等方面的增值作用,同时也提高村民生活空间的品质,通过对历史村落改造更新,针对岭南建筑的特点,探讨其保护与发展中的方法和措施,以利于今后历史街村的持续性发展。在规划层面我们尝试融入岭南城市肌理等设计策略,在建筑设计层面注意结合岭南气候特点和多样化活动的要求,并努力实现新旧建筑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李炜 《南方建筑》2018,(2):126-127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成长,已经经历了35个春秋,足迹遍布了全国20多个城市。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城市规划甲级、建筑工程咨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乙级等资质。总部位于广州,并设有南沙、武汉、沈阳3个分院和华东区域办事处。是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中的优秀企业,2013年被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评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创优型企业”。公司成立35年来,获得国家级、建设部、广东省、广州市的优秀规划、优秀工程设计和优秀科研成果奖项278个,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3项。其中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住宅和住宅小区类获奖数量名列全国第四、广东省第二;2017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数量再次位居全省建筑类设计院前十;2016年建筑类获得广州市优秀工程设计奖数量名列全市第二位;2016、2014、2012年绿色建筑获得广州市优秀设计奖数量连续三届名列全市第一位;2009年取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完成包括政府委托课题在内的106个课题研究,获得国家专利27项。在全国性和省、市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公司目标是发展成为最具创新能力的研究型设计企业。   今年是城建设计院成立35周年,记得5年前在城建设计院成立30周年的时候,我在《南方建筑》发表了题为“传承岭南文化 创新设计理念”的文章,对过去30年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城建设计院立足岭南,汲取岭南传统文化精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将“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创作出的优秀作品进行了回顾。而今天,我从另一个角度,就近年来城建设计院不忘初心,围绕成就美好生活目标,以研发为先导,产研结合,开展全链条设计服务,开拓新业务方面的做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庭园研究是岭南建筑学派早期较为关注的领域,对庭园空间持续深入的研究构成岭南建筑学派设计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庭园研究与设计实践的相互促动以及岭南建筑师群体汇聚的接力式工作,助推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现有研究对岭南庭园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设计作品有比较全面的介绍,而对岭南建筑师的庭园设计研究则缺乏相对系统的梳理,通过对岭南建筑师1950~1980年代的庭园设计研究文献的发掘,补全历史残片,明晰历史脉络,以助系统认识岭南庭园设计研究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察看岭南建筑学派敢于吸收、务实创新的精神,以及自觉协作、自由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徐千里 《时代建筑》2023,(3):128-135
城市的生长离不开特定的土壤与环境,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并一定会留下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其浸染、影响的印迹。作为具有近百年成长历史的设计机构,重庆市设计院在其植根并长期服务的重庆及其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重庆市设计院在重庆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历程和创作实践,论述了其思想观念和学术视野的演变及其对重庆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原广州市设计院副总建筑师蔡德道的访谈,回顾了在上世纪60~80年代在我国建筑界作出杰出贡献的"旅游旅馆设计组"之始末,探讨了从岭南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夏昌世先生身上所获得的教益与经验,并阐述了现代建筑在中国的若干轶闻。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6,(11)
通过介绍双溪别墅这一具有鲜明岭南"园林式住宅"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及价值所在,结合广州市历史建筑修复活化发展近况,以乙座别墅为例,提出对未来修复活化的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杰 《新建筑》2014,(3):44-49
岭南建筑具有诸多绿色建筑的特质,在倡导绿色建筑的今天,应当加强学习和借鉴传统岭南建筑,以乡土、低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现代需求的绿色建筑.结合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的设计实例,从空间策略、文化内涵、绿色生态、创新表达等方面探讨岭南特色的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及设计思想.最后总结优秀的岭南建筑设计应是与时俱进、满足现代需求的,并体现地域的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岭南建筑案例的收集整理,对岭南建筑的特征要素进行提炼与梳理,总结岭南建筑的特征精髓,梳理其基因演化过程,挖掘岭南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思想构成以及包含的特性,并预测岭南建筑在当下的发展趋势,为后文提出的控制原则与设计指引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岭南建筑文化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升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质与魅力。  相似文献   

15.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教育与创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其现代建筑教育和创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动力和过程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岭南现代建筑思想的来源及其对岭南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深刻影响。文章分阶段讨论了该学院建筑教育、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特点,并提出了岭南建筑学派正处于成长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以开平市仓东古村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建筑测量及历史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其平面布局、立面特征、建筑尺度、建筑结构、建造材料、防御功能及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加深对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理解,并为其今后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南宁 《建筑学报》2012,(6):94-107
广州市设计院1952年由林克明先生受命组建,名称中没有"建筑"二字,而60年来却只涉猎了与建筑相关的设计工作.在花甲之年,她依托岭南大地,敢为人先、善为人先,通过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建筑作品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里创下了不平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18.
《建筑电气》2012,31(5):9-9
广州市设计院即将迎来她第60个生日。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州市设计院沐风栉雨,承传统建筑之衣钵,摄古典设计之精髓;把握机遇,启现代建筑之门扉,引时尚设计之潮流,不断释放出强劲活力,展现其精彩魅力,为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凝聚中国特色、广州风采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残运会,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体验。在场馆建设和运行保障工作中,广州市设计院电气总工周名嘉、冯家禄,由于其杰出贡献,受到广州亚组委和亚残运组委会特别表彰,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广州市设计院主编的《第16届亚运  相似文献   

19.
岭南传统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有的建筑设计手法体现了岭南文化特色。在当前城市化逐渐加快的过程中地域文化日渐衰微,传统建筑文化的消失促使建筑设计从注重经济发展和空间扩展转变为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提升。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传统建筑为例,通过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从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元素组合、风格造型和细部处理等建筑技术层面对该区域传统建筑的文化特色和内涵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分析其在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可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手法在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上进行改造和创新的设计方法,以便更好地传承岭南建筑及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刘虹 《华中建筑》2013,(1):18-23
岭南近代建筑师林克明解放前曾供职于广州市工务局从事公共建筑设计,之后成立事务所自行开业,并完成了颇有代表性的一系列作品,风格上既有中国传统形式,亦有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尝试。该文是对林克明这一阶段建筑设计手法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建筑资料的绘图、提炼和比较,探寻其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构图和具体做法上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