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俊斌 《城市建筑》2014,(4):145-145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在黄土地开展工程建设也日益频繁,但问题也由此显现。从低阶到高阶的工程建设,湿陷性黄土层也日益增厚,处理较为困难。本文在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上,根据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方法与原则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DDC工法)已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使用。本文结合晋西北大厚度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实例,进行了垫层法、强夯法、预浸水法和挤密法等多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比较,详细地阐述了DDC工法的作用机理、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其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的应用。分析了某工程中DDC工法未完全消除湿陷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土的含水量和浅层夯击能等参数对地基湿陷性处理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并对《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的有关观点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工程实例,针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采用的混凝土夯扩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研究工作,对混凝土夯扩桩承载力大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陕北地区某天然气集输工程的集气站和跨越为实例,结合地区经验,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基受水浸湿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提出黄土梁峁、崾岘等易排水场地的地表降水入渗深度经验值,为类似场地的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提供经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厚度 与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深度以及合理控制剩余湿陷量等是黄土地区工程设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点出发,进行3个方面的相关工作。首先论述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然后,结合建构筑物的类别不同,提出不同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宜采取的相应地基处理厚度和剩余湿陷量控制标准;最后,详细探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整片处理、局部处理及多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等问题,并给出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良好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6.
杨增光 《山西建筑》2001,27(3):39-40
整片土垫层法是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但由于场地受限,采用密布灰土桩辅助垫层法来弥补整片土垫层平面处理范围的不足,通过工程实例证明,此处理方法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机械作业工期短,该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因此说密布灰土桩辅助垫层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兰州填挖改造与梁峁的大厚度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建设场地的勘察资料,就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评价、地基湿陷可能性以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了一些指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和湿陷性评价等难题,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6.5 m的场地进行以下浸水试验:不同深度的挤密桩处理地基深层浸水载荷试验,不同深度的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载荷浸水试验,不打注水孔、埋设TDR水分计的原位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6~12 m、深层浸水时,发生显著地基下沉;15~20 m时,地基沉降较小;处理深度大于20 m时,地基沉降基本可忽略。(2) 浸水试坑22.5~25.0 m以上土体含水率增加较快,甚至达到饱和,以下土体含水率增加缓慢,基本没有发生湿陷。建议22.5~25.0 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和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3)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采取有效的综合处理措施之后,甲类建筑可以不全部消除湿陷量,乙、丙类建筑可以根据控制建议适当放宽对剩余湿陷量的要求。(4) 不同地区、不同微结构类型土的湿陷性应当采用不同的湿陷系数 来判定,即“湿陷系数 = 0.015”在自基础底面至基底下15 m的范围内可继续使用;15 m以下适当放宽,按不同深度对 进行修正,可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评价趋于合理,有效节约大量地基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钻孔夯密桩复合地基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继续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该场地几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系统研究,并结合工程实践,为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成斌杰 《城市建筑》2014,(33):112-112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土壤环境,在建筑施工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一大地基类型。本文结合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特点及要求,并针对建筑施工的相关要求,提出了提高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青海西宁某电厂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换填垫层现场原体试验,研究分析了换填材料、施工工艺、施工参数及施工检测方案,并通过平板载荷试验对换填后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以天然级配的砂卵石作为换填材料进行换填垫层的处理方案可满足要求,可作为该工程重要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魏致琴  路赓明 《居业》2022,(3):36-38
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分布较广,大概占据世界黄土分布总面积的4.9%,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地基状况分析和处理方法一直是西北黄土地区工程设计中的重难点问题.为此,文章以庆阳地区某小区基础情况为研究切入点,就西北地区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对兰州地区 Q3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不设注水孔,埋设水分计和热传导吸力探头的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厚度黄土场地的不同深度土层均会出现多次湿陷,湿陷次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将减少;体积含水率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10 m 以上基本由 6 段组成, 10 ~ 22.5 m 由 5 段组成,而 22.5 m 以下则由 3 段组成; 25 m 以上范围内水分入渗较为容易,该深度以下土层,由于上部土体发生湿陷压密以及空隙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导致了水分入渗缓慢;离试坑周边较远的裂缝的产生由于试坑较近裂缝剧烈活动引起;水分运移基本呈现椭圆状形态入渗(长轴位于水平向),后期整个椭圆状湿润区的离心率越来越小,椭圆更扁;浸润角随着外部水源不断供给逐渐扩大,本次试验其变化范围在 0 °~ 55 °;场地中水分入渗率基本呈现出幂函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规律,对自重湿陷土层36.5m的场地,进行直径40m的浸水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浸水试验昼夜耗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呈现先大、后缓、再稳定的趋势;场地中的地表沉降观测点的总湿陷量及沉降速率变化规律与深层沉降观测点的总湿陷量及沉降速率规律几近相同;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变形规律呈现浸水期四个变化阶段和停水期两个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刘亚平 《山西建筑》2004,30(24):47-48
以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固海扩灌八干渠工程渡槽的基础处理为例,阐述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基设计原则依据,对计算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认识。  相似文献   

17.
郭江辉 《山西建筑》2006,32(15):101-102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及湿陷类型、等级的判定方法,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总结了处理中的有关注意问题,指出这些处理方法将被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最佳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应从技术、经济、环境、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探讨了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案,并阐述了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桩法等地基处理的技术要点,总结了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邱俊民 《山西建筑》2006,32(20):105-106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征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原则及目的,论述了该地基的多种处理方法,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局限性及优缺点,以正确选用地基处理法,保证地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