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渤海湾盆地“埕北-垦东”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几何学特征的静态刻画和形成演化过程的动态分析,系统揭示了该转换带与两侧坳陷及其内部发育演化的时-空差异,明确了油气成藏特征。结果表明,“埕北-垦东”构造转换带呈NW向展布的凸凹格局,被NNE向和NEE向断裂切割改造,与由NEE向伸展断裂主控的济阳坳陷和NNE向伸展-走滑断裂主控的渤中坳陷既有联系又有差异;NW向的埕北-五号桩断裂是新生代盆地的先存基底断裂,对构造转换带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古近纪近SN向区域拉张的背景下,构造转换带受郯庐断裂走滑的影响程度不同,发生了差异演化并出现分区效应;该构造转换带是潜山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古近纪的差异演化使得带内埕北、桩海-桩西、长堤-孤东-垦东等不同区段的油气成藏各具特点。对“埕北-垦东”构造转换带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渤海湾盆地的构造解析及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沾化地区发育网格状断裂,油气分布复杂。通过分析区域应力场和断层活动性,探讨了沾化地区断裂特征及其对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带不同时期走滑作用影响,沾化地区先后发育早期北西向和晚期北东向、(近)东西向3组断裂,断裂叠加呈网格状分布。早期北西向的罗西、孤西和五号桩3条逆冲断层,控制形成了罗西、垦利—埕东和垦东—埕岛3条北西向的潜山披覆构造带,并与晚期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叠加,形成了沾化地区多位序潜山披覆构造并存的构造格局。研究区北西向断裂自西向东依次消亡,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自南向北具有"琴键式"迁移规律,含油层系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具有依次增多的规律;同一构造带上,不同位序潜山披覆构造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层段。  相似文献   

3.
在对济阳坳陷东部滩海地区边界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古近系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将该构造带划分为单断-低凸型、双断-中凸型和多断-高凸型3种类型潜山披覆构造带。单断-低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古近系储盖组合最好,各个层系都有可能形成好的储盖组合,发育岩性、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类型。双断-中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沙三段下亚段—东营组下部发育岩性和地层超覆圈闭,东营组中上部以披覆和岩性-构造圈闭为主。多断-高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以多层系地层超覆圈闭为主,整体储盖组合条件差。垦东凸起沙三段地层油藏、长堤凸起东营组岩性油藏、埕岛凸起东营组岩性油藏将会成为下步研究区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垦东凸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揭示垦东凸起构造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在明确构造格局及油气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垦东凸起由前古近系潜山与古近系一新近系超覆、披覆构造层组成,在古生界、中生界潜山的基础上,由构造变动与沉积作用控制形成了多级次东西相间、南北延伸,且被多条断层切割的鼻状构造格局。受构造控制,该区油气也具有东西分隔、南北成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格局控制的连通砂体及断层分布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指向;圈闭类型及其发育位置、断层发育特征决定了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成藏期断层活动强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5.
郯庐断裂对垦东地区构造和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付兆辉  李敏 《海洋石油》2005,25(2):15-19
垦东地区位于郯庐断裂带的渤海段,其形成、演化以及呈现出来的地质特征均受郯庐大断裂控制,进而影响油气成藏。受断裂带影响和控制,垦东地区的断裂整体为NE或NNE走向的雁列式分布的多条断裂。古近纪的伸展运动形成了垦东地区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古近系的厚地层,发育了该区最主要的一套烃源岩。受郯庐大断裂的影响,垦东地区可根据构造特征分成三个带:西部主体带、东部斜坡带和北部斜坡带,不同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差别较大。受区域地质运动的影响,垦东地区部分地层缺失,钻遇的地层主体为: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生界、古生界。地质特征中,低凸起格局、新近系活跃的构造运动和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披覆构造三个方面影响了油气的富集和成藏。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的油气圈闭,讨论了垦东地区的构造演化史和垦东地区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本区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构造发展史表明,垦东凸起及北部斜坡带经历了裂谷期前、裂谷期和裂谷期后三大发育阶段,纵向上呈三层结构分布;垦东凸起及邻区的沉积受构造演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8.
胜利滩海地区油气成藏事件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胜利滩海地区是济阳坳陷油气最富集的区带,其油气富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该区油气成藏事件角度分析了生油凹陷烃源岩成熟期、油气运移期及圈闭形成期等主要油气成藏事件的特点。在解剖典型油藏的基础上,研究了滩海地区油气成藏事件的时空匹配关系。滩海地区油气成藏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机匹配是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油气纵向上富集于馆陶组,平面上富集于潜山披覆构造带。桩海地区、垦东地区北部是滩海地区今后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李春荣 《海洋石油》2015,35(4):1-7,34
通过对渤东凹陷结构特征、凹陷结构演化综合研究,明确了凹陷结构具"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征:平面上凹陷东西分带,西部洼陷带呈NNE向半地堑串联分布,东部洼陷带呈NE向半地堑并联分布,剖面上南北分区,由北向南凹陷结构由北区的单一半地堑结构过渡到中区、南区复杂化的半地堑结构;阐明了凹陷结构演化对洼陷生烃潜力的控制;总结了渤东凹陷主要4种油气成藏模式:凸起上覆披覆背斜型油气藏、潜山型油气藏、中央走滑带下生上储型油气藏和斜坡带构造——岩性油气藏;预测了渤东凹陷4个有利勘探区带:渤东低凸起(南段和北段)、中央走滑构造带、西二洼斜坡带和东一洼斜坡带,其中位于主力生烃洼陷西二洼周缘的渤东低凸起南段和西二洼斜坡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11.
断块运动与西部凹陷潜山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断块运动的特点,提出了断块运动的三种变化模式,认为不同类型的断块姿态控制了不同类型构造带的发育。西部凹陷的复式构造带由东向西可分为断阶带、深陷带、翘倾断块带及斜坡带,其中,翘倾断块带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最有利构造带。潜山类型以断块山为主,但也存在断块-古地貌型复合潜山。潜山的形成明显受控于断裂活动及断块运动。不同类型的断块带控制了潜山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岩心、测井、钻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在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哈301断块沉积古地貌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阿三段沉积期,西南缘潜山隆起与北部山区共同控制研究区的沉积展布,形成了南北分区的两个辫状河三角洲体系;随着潜山隆起的差异性构造沉降运动,在阿四下亚段沉积期,南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规模较小,仍为南北分区的沉积格局;阿四中上亚段沉积期,南部隆起发生整体的构造沉降,接受来自北部物源的向潜山披覆沉积,印证了沉积古地貌及其潜山的构造演化控制了物源的供给方向,也控制了哈301断块的沉积展布及时空演化。  相似文献   

13.
车西北部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车西北部古潜山带的勘探获重大突破,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等多层系的古潜山油气藏,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古潜山内幕型。该区古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被下第三系覆益的车西北部古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之一,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而储集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高产。古潜山油气藏多与第三系油气藏上下叠置,形成复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南北紧邻的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二者在烃源岩组成和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由沙四上和沙三下组成,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占91%),以岩性、构造背斜和断块油气藏为主;沾化凹陷源岩主要由沙三、沙一段烃源岩组成,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上第三系(占90%),以潜山披覆构造油气藏为主。通过对沉降过程和断陷伸展特征的分析认为,油气分布受断陷构造运动、沉积中心迁移及有效烃源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草桥-广饶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草桥广饶潜山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南段,发育于印支运动末期。该潜山由于处于构造高部位,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层及不整合面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多沿此运移至潜山成藏。奥陶系为主要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溶蚀孔、洞。区域盖层为馆陶组、沙河街组四段及孔店组的泥岩层。溶蚀作用、潜山构造形态及盖层的分布是决定潜山能否成藏的主控因素。目前,该潜山已发现了顶部和内幕两类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千米桥古潜山研究认为,该古潜山奥陶系凝析气藏的凝析油气来源于古潜山北临的板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主要为偏腐殖型生烃母质成熟晚期演化阶段的产物;气藏具有多期充注、晚期成藏的特点。是现今中南部远源高部位分布密度相对高的成熟凝析油气、北部近源围斜部位为密度相对低的高熟气的主要原因;运移方向从北向南,通道有东西两条,西自板深701井区注入,凝析油气在板深7、8井区大量聚集,东在板深4井区附近,油气注入后聚集成藏。受板深4井西断层遮挡,不再向南运移。  相似文献   

17.
锦州南潜山油田和渤中19-6潜山大气田的发现揭示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该区复杂多样的潜山结构导致潜山分类方案繁多,制约了对渤海海域潜山类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为此,基于该区已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渤海海域潜山地层结构和断裂分布特征,明确潜山构造特征和潜山演化动力力学机制,讨论潜山分类方案,进而评价潜山带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奠定了渤海海域潜山构造的发育基础,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主导了潜山内幕构造样式和外部形态的形成,新生代以来的晚期断陷走滑活动对潜山具有加强及定型作用;(2)渤海海域前古近系构造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太古界—元古界构造层、古生界构造层和中生界构造层;(3)潜山构造样式可划分为挤压褶皱、伸展断裂、走滑、反转、底辟等5种类型;(4)渤海海域潜山具有多成因、多结构、多岩性、多形态的复杂特征,依据潜山的"成因—结构"分类原则将其划分为2大类7小类,其中侵蚀残丘型潜山和拉张断垒型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结论认为,渤中低凸起PL7-1中生界潜山与辽西凸起SZ36-1潜山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辽西凸起南端、渤海海域西部的沙垒田凸起西侧—歧口凹陷和渤中凹陷西南缓坡带是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  相似文献   

18.
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深部油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慕德梁 《特种油气藏》2007,14(3):16-19,31
对辽河坳陷兴隆台古潜山储层特征、油藏分布特征、构造应力、成藏关键因素和成藏模式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兴隆台古潜山油藏可分为表生淋滤型和深部裂缝型古潜山油藏。表生淋滤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形成与风化壳有关;深部裂缝型潜山油藏储层形成不仅与潜山岩性有关,还与区域应力场改变所形成的断裂有关,断裂带发育的部位是潜山储层裂缝最好的部位,而且断裂还是沟通油源与潜山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此项研究对类似成藏条件的古潜山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沾化凹陷东部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根据沾化凹陷东部地区现今构造形态,从理论上研究了其古,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应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史及其断层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认为现今应力场对断层封闭性及油气分布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该区近东西向断层侧向封闭性较差,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南北向断层封闭性较好,对油气在深部,尤其是在古潜山中聚集较为有利,北东,北西向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介于二者之间,该区的勘探成果也证实了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