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昌鱼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南有嘉鱼”、“岂其食鱼,必河之鲂”等。但它的确切得名,与三国时期东吴定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 北宋开封的大小酒楼不计其数,宋人把大酒楼叫“酒店上户”或“正店”,小酒店叫“脚店”。《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说:“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在这七十二家大酒店中有许多酒店非常著名,如曲院街街南的“遇仙酒楼”,该酒楼后有戏台,故人们把这座酒楼称为“台上”,因遇仙酒楼名气大,时有“最是酒店上户”之誉。又如东华门外有名为“白矾楼”的大酒楼(后改为“丰乐楼”)。关于“白矾楼”的由来,历史上有过争论,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说:“京师东  相似文献   

3.
<正> 一、何谓“灯盏窝” 大凡在有回锅肉的菜谱中,差不多都要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名词——灯盏窝,但是,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却不知道什么叫“灯盏窝”。《川菜烹饪事典》只是在“回锅肉”条目中,提到了“灯盏窝”却没有解释;常用工具书《辞海》没有这个词条,而《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没有,仅有“灯盏”、“盏”和“窝”的解释。灯盏是指“没有灯罩的油灯(总称)”。“盏”指的是“小杯子”。“窝”  相似文献   

4.
日本五山僧人认为《吸酸图》中所绘三人是儒释道三教人物,画旨在于体现“三教合一”思想。在我国明代,对此画题的人物身份还存在“苏轼、黄庭坚、佛印”这一解读。日本美术研究者基于元代画家赵孟頫绘制过《东坡懿迹图》,普遍认为苏轼三人的《吸酸图》早于三教人物《吸酸图》,三教吸酸是对苏轼等人吸酸故事的改写与置换。但考查文献可以发现,《东坡懿迹图》的绘制应当始自明代。  相似文献   

5.
鼎,古文为鼑,《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是中国最早的青铜铸件之一,也是最大最重要的铸件。研究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先秦时代的青铜鼎,以探讨中国古代铸冶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一、铸鼎溯源考中国最早铸鼎,始于夏或夏以前。《史记》曾有这样的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贡金,铸九鼎”。《初学记》(唐徐坚):“黄帝采首阳之铜,始铸为刀”。《墨子》:“昔者夏后开始蜚廉采金于山川,而陶铸于昆吾”。黄帝  相似文献   

6.
对《说文解字》中“词”、“辞”、“意”的双重身份进行辨析。认为“词”、“辞”、“意”三词的第一重身份是作为被解释词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并且许慎对三词的含义也进行了解释;第二重身份则是作为训诂术语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词”和“辞”是用来训释词义的.“意”是用来训释字义的。  相似文献   

7.
《品三国》让易中天如他的名字一样如日中天,大紫大红,同时也成了各界人士的话语冲击波。此处主要从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及大众化的阐释方式、移时的修辞方法、口语化的评书表现形式来解读易中天的《品三国》为什幺如此受观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联系子綦的“三籁”论与庄子笔下呈现的子綦的心路历程来解读庄子《齐物论》中“吾丧我”的含义。庄子在《齐物论》《人间世》等篇目中展示了子綦遭遇天人相忤后继续探索而最终得道的历程,《齐物论》中的子綦恰好处在由“人”而“天”的枢纽位置。“吾丧我”是指本真之“吾”对执于名利及形体的“我”所作的洗心之举。子綦的论“三籁”阐释了“吾丧我”的根据、过程及其指归。  相似文献   

9.
《仪礼》中的“礼辞”、“固辞”、“终辞”,号称“三辞”。在《仪礼》等注释系列的古书中及史部、子部、集部等古书中,这三个词的使用频率和出现次数非常高。遗憾的是,就拿当今最为学者所信赖的《汉语大词典》来说,在这三个词的问题上,或者收词有遗漏,或者释义似是而非。故不揣浅陋,作此《试说》。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成为某一行的“状元”,敬业精神是断不可少的。因此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敬业精神。何谓敬业精神?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要“敬事而信”,意思就是要认真严肃对待工作。有句成语叫“敬业乐群”,源出《礼记·学记》。古代大学者朱嘉解释道:“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这与“敬事而信”是一个意思。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学集传授知识技能与塑造灵魂于一体,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各门学科的内容博大精深,需要从教者努力去钻研,教学既有方法而又无定法,需要从教者悉…  相似文献   

11.
《武汉工学院学报》2010,(6):1028-1028
记者从11月7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表彰大会”上获悉,我校《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和《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相似文献   

12.
<正> 《易经》中以阳爻为九。把九列为阳数,九月九正是两阳相重,“重阳”之说由此而来。据屈原“集重阳入帝宫兮”句,可知我国重阳节仪始于战国。重阳节有许多俗事,诸如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吃菊花糕等,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曾盛行“重阳宴”。 据文献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已出现重阳节佩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见《西京杂记》)。但实际上,汉代的重阳节主要是在宫中盛行,史书中没有提到汉代重阳有举宴之风。我国第一次提到重阳宴的是三国魏文帝曹丕。他在《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两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  相似文献   

13.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个名句出自三国时期曹操之口,可见在古代的时候,杜康酒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家酒厂借助杜康酒的名气, 注册了杜康商标。据说这个商标在最鼎盛的时候,身价可以达到50亿元人民币,曾让多少商家羡慕不已。可是现在,河南的一家酒厂,明明可以免费使用“杜康”商标,但他们却偏偏不想用,非要重新注册杜康河、杜康泉,杜康村三个新的商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郭豫适在《红楼研究小史稿》和《红楼研究小史续稿》中对“自传派”观点的批评。以《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中记载的清代的律令,对照《红楼梦》所写有关故事,认为小说所写不可能是如“自传派”所说的“实录”  相似文献   

15.
依据程树德《论语集释》中的有关引述,分析了古代学者对《论语·学而》第一章三句话的注解.根据各家的不同解读,认为这三句话之间有两种逻辑关系:一种关系显示三句话的重心逐渐由“学”转到了“教”;另一种关系则显示三句话的内容始终没有脱离“学”的重心.从整体来看,《学而》篇第一章是紧紧围绕“学”来展开的,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品格、目的和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王希坚的《地覆天翻记》、马加的《江山村十日》和陈学昭的《土地》是在《暴风骤雨》出版不久后面世的三部土地革命题材小说。它们虽尽力向“典范土地革命叙事”靠拢,但在人物塑造、创作方法与情感表达方面更多显示出“非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特征。细读和具体分析这三个文本,有助于后世读者贴近历史现场,更为明了“典范土地革命叙事”与“非典范土地革命叙事”的重要差异,避免将不同性质的文本笼而统之,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质量认证》2003年第9期刊发了《正确理解“验证”的内涵》(以下简称《内涵》)一文,对2002年第10期刊发的《试析关于“验证”的三种说法》一文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为此,笔者再分析“验证”,供商榷。  相似文献   

18.
泥鳅家常味     
泥鳅,古时称,为鳅科动物。生于海中的叫海,极大;生于江中的叫江,长七八寸;生于湖池及稻田的,潜伏于泥中,叫泥,状似鳝鱼,但短小,长仅三四寸。《吴下谚联》云:“泥鳅,似鳗而小,好穴土如射鲋,水田中为多。”且《尔雅》也载:“旧说:守鱼以鳖,养鱼以鳅。性善扰,令鱼利转。”可见古人对泥鳅早已有所认识。泥鳅有很高的营养和食疗价值,被称为“水中人参”。据现代营养学研究分析,泥鳅含有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为22.6%,脂肪含量为2.9%,是实实在在的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中医认为,泥鳅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祛湿强肾、杀虫收痔…  相似文献   

19.
如今教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宁波晚报》成功地开辟了《教育周刊》,《教育周刊》的成功在于打好了三张“牌”:在组织活动与报道方面,打好“服务牌”;在宣传内容方面,打好“素质牌”;在版面形式方面,打好“包装牌”。  相似文献   

20.
三年来,我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的教学。令我满意的一节课,要算给水工92班上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二章“地质构造”中“地震”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