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综述了用3种不同溶剂通过萃取蒸馏方法生产丁二烯产品的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其中包括乙腈(ACN)法、二甲基甲酰胺(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法;并介绍了UOP和BASF公司共同开发的炔烃选择加氢(KLP)与丁二烯抽提蒸馏联合工艺及一种抽提工艺改进技术,即分壁式技术。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丁二烯主要生产公司及生产能力,分析了西欧、美国、日本及国内丁二烯消费领域、用量及市场前景,提出发展我国丁二烯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丁二烯抽提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丁二烯抽提技术的发展动态。介绍了用N-甲基吡咯烷酮、乙腈、二甲基甲酰胺3种不同溶剂,采用萃取精馏方法生产丁二烯的工艺流程和特点,并介绍了选择性加氢除炔烃技术、分壁式技术。对国内丁二烯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侯霞晖 《石油化工设计》2013,30(2):14-16,19,67
丁二烯抽提装置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溶剂和丁二烯、炔烃等C4烃类,这些物质都是有毒、易燃、易爆的,因此防氧抗聚、防泄漏、防爆炸就成为了丁二烯装置在工程化时延长装置运行时间和增加生产安全性的重要课题。由于介质自身的物性特点,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主要分析以下危险因素:二烯烃特别是高浓度的丁二烯易自聚;较高浓度C4炔烃等受热分解而引发爆炸;丁二烯、C4烃及溶剂和化学品等有爆炸、火灾危险性及毒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二甲基甲酰胺法丁二烯抽提装置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溶剂进料温度、溶剂比等工艺参数对萃取分离效果、塔釜热负荷的影响。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确定第一萃取精馏塔的溶剂进料温度为45~48℃、溶剂比为8.0~8.4,溶剂精制塔的总塔板数为20~23。  相似文献   

5.
魏荣 《炼油与化工》2022,33(1):55-59
丁二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按照萃取溶剂的不同,丁二烯抽提技术主要有3种生产工艺: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乙腈法(ACN法).某公司在用2套丁二烯抽提装置,分别为丁二烯2套装置(DMF法)和丁二烯3套装置(NMP法).文中以此2套装置为例,参考2020年的生产情况和数据,围绕NMP法...  相似文献   

6.
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丁二烯抽提装置的溶剂泵改造后,使用周期由一个月提高到一年。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丁二烯抽提装置溶剂泵所输送的溶剂为高温二甲基甲酰胺,其中夹杂有大量的焦油、二聚物等杂质,致使泵的机械密封使用寿命变短,影响了溶剂泵的运行周期。同时,此类泵体积庞大,切换困难.更换一次机械密封至少需要24h,成为制约丁二烯的高负荷生产的一大“瓶颈”。  相似文献   

7.
UOPLLC和BASF集团联合推出一套从乙烯裂解装置联产C4组分中回收高纯度 1 ,3-丁二烯的技术。该工艺首先选择加氢C4中的炔烃 ,然后采用抽提精馏技术从丁烷和丁烯中回收 1 ,3-丁二烯。炔烃选择加氢技术由UOP公司开发 ,抽提精馏技术则由BASF研发成功。新的成套技术较传统的两段抽提工艺具有几方面的优越性。采用新技术的公司将回收更多的、纯度更高的丁二烯 ,而且公用工程成本低、维护成本低 ,装置的安全性却提高了。由于新技术使用的设备较以前减少 ,因此 ,投资成本低。从 1 984年开始 ,UOP公司的KLP祛除C4中炔烃技…  相似文献   

8.
丁二烯抽提装置中关键工艺点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征  潘渭卿 《高桥石化》2001,16(5):12-14
丁二烯抽提装置改造后,其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此工艺在控制丁二烯中乙烯基乙炔上有一定难度。通过对溶剂乙腈、炔烃抽出、丁二烯精馏塔操作影响因素的讨论和试验,并对工艺作了改进,解决了产品丁二烯中的质量控制难题,达到了顺丁橡胶生产的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9.
丁二烯抽提装置存在大量的丁二烯、炔烃等C4烃类和溶剂等有毒、易燃、易爆的物质。阐述了为保证安全生产,工艺设计时制定并实施了各种按介质自身物性特点的防氧抗聚、防泄漏、防爆炸的安全措施。如生产操作时减少停留时间、降低操作温度、控制炔烃分压;结构设计时采用高效导向浮阀塔盘和内件;设置单塔超压联锁停车等。丁二烯装置摆脱了“几月一小停、一年一大停”的频繁检修的状态,基本上可与乙烯装置同周期运转。切实延长和保障了在役丁二烯装置的运行时间和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大庆1200kt/a乙烯改扩建项目需配套建设1套丁二烯抽提装置.为了配合丁二烯抽提装置技术的选择,文中对目前最通用的3种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甲基吡咯烷酮工艺技术的综合优势更为明显,推荐新建丁二烯抽提装置采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11.
9万t/a碳四抽提丁二烯装置是兰州石化公司自行开发、技术成熟的乙腈法抽提丁二烯技术,通过乙腈做溶剂,采用两步萃取精馏、两步普通精馏的方法分离丁二烯产品。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与优化,产品丁二烯能够满足下游工序生产要求,副产抽余碳四的质量能够满足1-丁烯和MTBE装置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C4抽提丁二烯装置中丁二烯萃取精馏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其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丁二烯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爱民 《石化技术》2002,9(2):105-110
分析了当前通用的三种丁二烯萃取蒸馏生产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各种方法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萃取精馏法分离环己烷-环己烯-苯物系的新溶剂选择方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萃取精馏溶剂筛选方法———UNIFAC预测法、溶解度参数预测法基础上的液上气相色谱试验法。较以往方法筛选面宽 ,可信度高。确认了分离环己烷 -环己烯 -苯物系的两种较优溶剂N -甲基 -吡咯烷酮和γ -丁内酯 ,分离性能和溶剂物性优于文献报道过的溶剂N ,N -二甲基乙酰胺和己二腈。  相似文献   

15.
芳烃分离技术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许杰  朱玉明  郝立刚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5,23(3):228-230,i002
简介了国内外芳烃分离溶剂抽提的5种方法:Udex法、环丁砜(Sulfolane)法、N-甲基吡咯烷酮(Arosolvan)法、二甲基亚砜(DMSO)IFP法及N-甲酰基吗啉(Formex)法。比较了抽提蒸馏(ED)、重整汽油抽提蒸馏脱苯工艺(SED)和环丁砜工艺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苯酚为萃取剂,采用萃取精馏对甲基环己烷(MCH)-甲苯(MB)物系进行分离,比较了常规萃取精馏工艺流程和差压热耦合萃取精馏工艺流程;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萃取精馏工艺分离MCH-MB物系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差压热耦合萃取精馏工艺中萃取剂进料位置、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与原料的摩尔比(溶剂比)、回流比和压缩比等参数对MCH产品纯度及工艺能耗的影响。模拟得到差压热耦合萃取精馏塔优化的操作参数:萃取剂进料位置为第6块理论板,原料进料位置为第4块理论板,溶剂比为2.95,回流比为6,压缩比为12。模拟结果表明,差压热耦合萃取精馏工艺节能效果显著,比常规萃取精馏工艺可节能74.97%,得到MCH产品的含量可达99.54%(x)。  相似文献   

17.
The salt-containing extractive distillation column and the salt-containing agent recovery column for the 2-propanol/water/ethanediol/KAc system were simulated by the NRTL model and the modified Rose Relaxation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prediction of the salt effect in vapor-liquid equilibrium and the correlation method (TDCM) of NRTL parameters were suitable for the said system. Four different distillation technology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lt-containing extractive distillation process was the best one. The simulating design of the extractive distillation column was perform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total stage number, feeding location, reflux ratio, amount of mixed ag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KA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ch factors as 17 stages, a feeding location at the 9th stage, a reflux ratio of 1.2, and a mixed agent feeding rate of 1.141 kmol/h, might be the best suited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simulating design was also done for the column for recovering the salt-containing agent. 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the salt-containing extractive distillation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in this work.  相似文献   

18.
王峰  赵宁  李荣存  武峰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2012,41(2):224-229
综述了近年来碳酸二甲酯(DMC)的非光气法合成工艺和DMC产品的分离工艺的模拟研究报道。重点介绍了酯交换法反应精馏工艺和分离工艺的模拟结果,尿素醇解法催化精馏工艺的非平衡级模拟的结果。在DMC产物的变压精馏、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的主要分离工艺中,变压精馏和萃取精馏是分离甲醇-DMC共沸物效率较高的两种工艺。  相似文献   

19.
对费-托合成煤制油过程副产物混醇的萃取精馏脱水工艺进行模拟研究,向某企业混醇模拟原料中分别添加乙二醇(EG)、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3种溶剂,通过UNIFAC模型评价3种溶剂的萃取精馏脱水效果来选取最佳萃取剂,并应用于模拟混醇料液的相平衡和连续精馏试验。结果表明:EG、DMSO对混醇原料体系的萃取精馏脱水效果明显优于DMF,综合考虑萃取剂的稳定性等因素,选取EG作为混醇原料的最佳脱水萃取剂;采用EG作为萃取剂时,不同溶剂比(萃取剂与混醇的体积比)对模拟混醇料液脱水效果的试验结果和UNIFAC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随着溶剂比增加,精馏塔塔顶组分中的水含量降低,当溶剂比为3∶1 时,塔顶混醇馏分中水质量分数可降至0.5%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