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是指:在水利工程兴建之后的较长时期内,在时间尺度和生态空间尺度上,区域生态系统内的生态破坏和生态修复两种累积性响应的综合结果。之所以提出时间尺度的概念,主要是基于生态效应的响应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演  相似文献   

2.
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工程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来峡水利枢纽建成并运行后,在自然规律、人居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江河动植物等4个指标方面产生了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综合评价认为,正面效应多,负面效应较少。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水环境等;负面效应主要反映在自然规律的变化和部分江河鱼类影响等。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可以减轻或消除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分析层次结构,构造了判断矩阵,建立了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分析模型,并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水利工程生态效应正负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提出改变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进行了河道生态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日渐增强,生态机组的发展建设成为形势所趋。结合层次分析法,将低碳减排效应加入到水电站的生态机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模糊数学模型评估各类指标得分,完善现有评价体系。通过比较碳排放指数纳入前后对生态效应评分的影响发现,纳入后评价结果的得分提高8.64%,说明加入低碳减排效应指标符合“双碳”目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杨娜 《吉林水利》2014,(11):30-3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生态问题成为当今各行各业生存发展的焦点问题,水利工程也不例外。文章中主要是通过对水利工程生态效应发展的现状入手,对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探索予以系统化的阐述,包含对水利工程的负面效应和解决对策的提出。总之,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应用,能够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可以得到持续性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生态效应的内涵,指出当前生态效应评价还处在探索阶段,在评价理论、内容、方法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性规范。提出了今后应在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研究、评价标准制定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7.
辽河流域典型水库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河流域红山、现音阁、大伙房三座典型水库为研究对象,以水文学、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分3个响应层次对生态效应进行识别,用AHP法构建流域典型水库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将响应综合指数分为8个级别,即负效应程度特别严重、严重、一般、轻微和正效应程度较弱、一般、良好、优秀,对三座水库进行生态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的系统性、传递性、累积性等特点,在明确指标体系功能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了一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求稳 《水利学报》2016,47(3):413-423
生态水力学是水力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重点研究水动力对水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水生态健康的水力调控技术。生态水力学一方面研究水动力条件变化对物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及生态系统中物种构成、栖息地分布、生态功能的效应,另一方面研究水生态系统的演变对水力情势的影响。本文围绕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模拟与调控,重点论述生态水力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热点难点、工程应用及前沿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存在着制度立法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处罚手段和力度有限、部分制度环节不完善等问题。梳理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现状,介绍了其制度定位和制度框架。在分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重点环节和主要制度的基础上,设计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2.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调水后对水源地牛栏江流域的生物资源、工业和生活用水情况将产生一定影响,使其生态供给量和需求量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水源地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利用构建的调水工程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水源地牛栏江流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补水工程对牛栏江流域生态承载力影响程度极低,处于当地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之内。研究成果为牛栏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调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  相似文献   

13.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对于科学辨识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构建了水电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全面体现水土保持调水效益、保土效益和植被恢复3大核心效益。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求和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水布垭水利枢纽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生态效应值为0.608 6,高于采取措施前的0.529 9,水土保持措施对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林草植被恢复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指标是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弃渣场、取料场对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影响显著,应与主体工程一样同时治理、同时运行。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利、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态输水工程一方面缓解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难题,另一方面改变了水系自然连通状态。本文结合图论与景观格局指数法,从形态、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后,上、中、下游水系连通格局的时空演变。综合水系连通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生态输水以来上、中游水系连通指数先上升后渐趋稳定。生态输水之前由于断流,下游各维水系连通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生态输水以来下游水系连通指数开始上升,其中形态与结构连通指数响应较快,功能连通指数响应较慢。从趋势来看,水系连通指数不会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实施持续上升,而是存在一定的阈值。形态连通方面,生态输水后,上、中游水域由大面积连续斑块向小面积破碎斑块转化,下游大面积水域斑块增多。结构连通方面,水系连通时长增加,其中下游最为显著;生态输水前期上、中游水域面积减少,下游水域面积增加;输水后期流域整体水域面积增加,但上、中游持续和周期连通水域面积增幅减小,而下游增幅显著。功能连通方面,上、中游以供给和支持功能占主导,下游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各类功能占比渐趋均衡。生态输水水量与各维水系连通指数均表现为正相关,水系形态、结构连通指数响应较快,功能连通指响应较慢,由此可见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干流水系连通的提升具有积极效益。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输水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为例,在构建土石山区生态修复效益监测指标体系、划分生态修复措施类型的基础上,采用宏观遥感与微观实测耦合技术,对项目区内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类监测及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域林草覆盖度明显提高;植被生长状况明显改善,生物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水电工程扰动区生态修复边坡的特点,从生态修复边坡的水土保持效应、生态效应、基材改良效应及景观效应4方面出发,建立了水电工程扰动边坡生态工程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5个评价指标,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利用评价体系对各恢复样地生态护坡效应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和试验结论一致,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7.
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角度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式构建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效应状态压力效应(SPE)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综合选取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集,并就具体评价指标的标准进行了率定。将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澜沧江大朝山水电站生态效应的评价中,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指标体系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飞来峡水利枢纽国民经济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评价是水利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后环节,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飞来峡水利枢纽运行以来,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具备对枢纽进行后评价的条件.为了提高水利基建项目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投资、费用及国民经济效果方面,对飞来峡水利枢纽进行了后评价,并且与前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健 《中国水利》2005,(18):14-16
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应当立足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坚持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尽管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的法律调控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核心的综合调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