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于天然微裂缝比较发育,液体漏失严惩的低渗透碳酸盐岩储层,酸液有效作用有效距离主要是受酸液滤失控制,但是由于酸的反应特性,酸液滤失相对于压裂液来说复杂得多,迄今为止尚未建立完善的酸液滤失模型,使得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难以科学确定酸压施工酸液用量。文章介绍了一种酸液动态滤失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酸液滤失特征,通过对滤失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确定出“酸蚀蚓孔”形成时间,将其作为酸压施工注酸时间的参考值,从而避开复杂的酸液滤失计算,合理确定实施酸压作业的用酸量。将实验研究结果与现场酸压施工分析对比,结果证明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
酸蚀蚓孔控制的酸压滤失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液在酸压裂缝内流动时,有少数较大的岩石孔隙或天然裂缝首先受到过量酸液的溶蚀而迅速增长形成蚓孔,使滤失主要在蚓孔内发生。因此研究酸液滤失,必须考虑酸蚀蚓孔的影响。文中剖析了酸压中经由酸蚀蚂蚓孔的酸液滤失机理,建立了单个蚓孔内酸液流动压降计算模型、酸蚀蚓孔的扩展模型、酸液在蚂蚓孔内流动反应模型。分别考虑酸液在酸蚀蚓孔中体积扩展滤失、沿酸蚀蚓孔壁面滤失和蚂蚓孔末端滤失,提出了定量计算酸压中酸蚀蚓孔滤失方法,为酸压施工中控制酸液的滤失提供理论依据。就影响蚓孔增长及滤失的裂缝净压力、酸液粘度等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分析了蚓孔对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酸液滤失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琼  段国彬 《钻采工艺》2004,27(3):88-89
在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酸压工艺时 ,酸液滤失是影响酸压现场施工效果的重要参数 ,为了节约成本 ,必须开展室内实验模拟研究。根据碳酸盐岩储层的特点 ,初步建立了三种滤失模型 ,在原有基质滤失实验模型基础上 ,新建立了岩心破开滤失实验模型、岩心钻孔滤失实验模型及平行板岩样滤失实验模型 ,并确定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及对象 ,提高了室内实验模拟作业真实情况的程度 ,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酸液滤失室内评价技术 ,对推动碳酸盐岩储层控制酸液滤失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酸压设计存在以下问题:压裂液滤失多采用针对均质储层的经典滤失理论,酸液的滤失没有考虑酸蚀蚓孔的影响,酸岩反应模拟中未考虑裂缝高度方向酸液的传质。针对这一问题,在有关酸压模型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碳酸盐岩油藏多级酸压设计计算的核心模型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立了碳酸盐岩油藏多级酸压时压裂液滤失计算模型,给出了模型的解析解;基于碳酸盐岩油藏酸压中酸液的流动反应特性,建立了酸蚀蚓孔的增长模型、酸液在蚓孔内流动反应模型和滤失的酸液在地层中流动模型,提出了便于现场应用的碳酸盐岩油藏酸液滤失计算方法;推导了考虑酸液沿缝长、缝高方向的运移以及酸液在裂缝宽度方向对流扩散的三维流动反应数值计算模型,为碳酸盐岩油藏的酸压设计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郭建春  任冀川  王世彬  苟波  赵俊生  伍林 《石油学报》2020,41(10):1219-1228
深层高温致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酸液在天然裂缝中的动态滤失减弱了酸液对水力裂缝的刻蚀,影响了酸压改造效果。为了提高此类储层酸压设计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建立了耦合裂缝扩展与天然裂缝动态滤失的"流场-温度场-化学场"三场耦合前置液酸压模型。以磨溪气田龙王庙组X井为例,采用所建立的酸压模型,基于酸压施工压力数据拟合获取了储层天然裂缝特征参数,分析了天然裂缝动态滤失特征及其对酸压裂缝参数的影响;基于无因次产能指数综合评价了不同施工参数下的酸压改造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酸液在天然裂缝的动态滤失对缝内流动、温度均存在较大影响,天然裂缝滤失的精确计算是准确模拟预测酸压效果的关键;②裂缝性储层中的酸液滤失量并不随注酸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是随着沟通天然裂缝数量的增加呈现出锯齿状的动态平衡;③在裂缝性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中,最优注酸排量随注酸量的增加而提高,天然裂缝滤失是施工参数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④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及经济因素,X井的最优注酸参数中注酸量为500~600 m3、注酸排量为6 m3/min,优化后计算得到的无因次产能指数为拟合所得的2.5倍。  相似文献   

6.
郭建春  任冀川  王世彬  苟波  赵俊生  伍林 《石油学报》2021,41(10):1219-1228
深层高温致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酸液在天然裂缝中的动态滤失减弱了酸液对水力裂缝的刻蚀,影响了酸压改造效果。为了提高此类储层酸压设计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建立了耦合裂缝扩展与天然裂缝动态滤失的"流场-温度场-化学场"三场耦合前置液酸压模型。以磨溪气田龙王庙组X井为例,采用所建立的酸压模型,基于酸压施工压力数据拟合获取了储层天然裂缝特征参数,分析了天然裂缝动态滤失特征及其对酸压裂缝参数的影响;基于无因次产能指数综合评价了不同施工参数下的酸压改造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酸液在天然裂缝的动态滤失对缝内流动、温度均存在较大影响,天然裂缝滤失的精确计算是准确模拟预测酸压效果的关键;②裂缝性储层中的酸液滤失量并不随注酸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是随着沟通天然裂缝数量的增加呈现出锯齿状的动态平衡;③在裂缝性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中,最优注酸排量随注酸量的增加而提高,天然裂缝滤失是施工参数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④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及经济因素,X井的最优注酸参数中注酸量为500~600 m3、注酸排量为6 m3/min,优化后计算得到的无因次产能指数为拟合所得的2.5倍。  相似文献   

7.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低孔、低渗,自然产能低。前期采用水平井多级管外封隔分段酸压改造,压后产气量递减速率较快,稳产效果差,严重制约着气藏的高效开发。结合水平井分段酸压工艺,考虑酸液在裸眼井段中的径向滤失,采用Willianms-Nierode酸液有效作用距离计算图版,分析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结果表明:酸液在水平井段内的径向滤失严重,滤失速率高达1.9 m/min,而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动态缝长的20%左右,酸液在裸眼井壁的径向大量滤失导致酸蚀主裂缝缝长过短是影响酸压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Һ��Ч���þ���Ԥ�ⷽ���ĸ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液滤失量是压裂液滤失量的数倍,在裂缝中穿透的距离将对酸化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在碳酸盐岩酸压施工的模拟计算中,它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对碳酸盐岩酸压中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考虑酸液流动过程中裂缝横截面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采用输运公式建立了酸液在缝中的流速分布方程,引入了δ函数,考虑了注入点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根据酸液滤失判断有效作用距离的新方法,采用反应与滤失双重标准予以判定,使得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计算更合理。模型考虑了同离子效应、温度场、酸岩反应热等因素的影响,较以前的模型更为准确地预测了酸液有效作用距离,从而为施工参数设计和施工效果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应用》2016,(3):19-22
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比较发育,有天然裂缝存在时,酸液沿天然裂缝流动,进入到油藏深处,同时通过扩散和对流的方式运动到裂缝表面与岩石反应,增加裂缝宽度,反过来增加滤失到天然裂缝里的酸量。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效果,必须分析酸液滤失的各影响因素。本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滤失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通过室内实验,得出了裂缝导流能力、酸液滤失速率和酸岩反应速率直接的关系,对研究酸液在裂缝中的滤失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高排量酸压施工过程中由于酸蚀蚓孔不可避免地生成,常常出现酸液过度滤失情况,严重制约了酸蚀主裂缝的延伸。因此,酸蚀蚓孔扩展机理研究和考虑酸蚀蚓孔滤失的酸压计算模型研究非常重要。在研究酸蚀蚓孔发育机理和酸液滤失机理基础上,将蚓孔沿长度方向分段,考虑每段蚓孔上酸液流动摩阻、流速、压力以及酸岩反应等对酸蚀蚓孔几何尺寸的影响,同时考虑基质中流体流动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酸蚀蚓孔滤失的酸压数学模型。模型能够模拟和再现注酸过程中酸蚀蚓孔随注入排量、施工压力和时间而扩展的过程以及酸液的滤失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与Frac PT10.1软件相比,计算结果更接近酸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种考虑多因素影响的酸压裂压力降落解释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压后裂缝诊断、分析评估技术受到广泛重视。压力降落分析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小型压裂测试或大型水力加砂压裂评估。但是目前针对酸压井的压后裂缝参数的诊断、评估技术 和解释模型在国内还研究甚少。该方法是基于压裂施工过程和停泵后裂缝内物质平衡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结合裂缝几何参数计算模型,由压力降落变化,确定出裂缝几何尺寸、闭合压力、滤失系数等参数。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考虑多因素影响的酸压裂压力降落解释模型,由于酸液是反应性流体,滤失机理复杂,酸液滤失系数至今仍无准确的求取方法,该压力降落模型采取多次迭代的方法,避免了酸液滤失系数的直接 求取,方法简单而且更趋于准确。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库车山前古近系复合盐层严重漏失给安全钻井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库车山前复合盐层重点漏失层段,分析漏失段地质特征、地质力学特征,结合钻井施工参数,判断漏失类型,分析易漏岩性组合分布与漏失压力,探讨预防钻井液漏失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膏盐岩段盐岩夹含盐泥岩、含膏泥岩,膏质泥岩夹泥岩、灰质泥岩是主要漏层岩性组合,宏、微观分析可见天然裂缝不发育,物性测试表明孔渗较低,不具备直接发生漏失的原有物质基础;含膏泥岩、含盐泥岩抗拉强度0.61~1.12 MPa,平均值0.946 MPa,在压力作用下易产生裂缝;钻井液平均漏速小于20 m3/h,具有微漏~小漏特征,通过降排量降密度可有效缓解漏失。通过盐间漏失层地质、地质力学、工程特征分析,认为复合盐层漏失为诱导破裂型漏失,漏失压力为地层破裂压力,约等于水平最小地应力,并通过模拟应力场数据与实钻漏失点数据对比进行验证。综上分析,明确膏盐岩段易漏岩性组合分布和建立复合盐层黏弹性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求取水平最小地应力是预防复合盐层漏失的关键,对减少盐间漏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裂缝性气藏压裂液滤失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裂缝性气藏压裂与普通均质储集层压裂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流体滤夫。建立了计算裂缝性气藏压裂液滤失的数学模型,采用正交变换法给出了模型的精确解,对比分析影响裂缝性气藏压裂液滤失系数的因素。在大量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描述裂缝性气藏压裂液滤失速率的新关系式.求得的滤失速率比用经典的压裂液滤失计算模型求得的滤失速率大。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气藏不仅容易产生裂缝,而且溶洞也发育得非常普遍。裂缝-溶洞型气藏的流体滤失与普通均质气藏的滤失存在明显的差异,均质气藏滤失主要由基质和流体性能参数确定,而缝洞型气藏滤失受裂缝和溶洞控制。现有的滤失计算模型是针对均质储层而建立的,不能用于缝洞型气藏压裂液的滤失计算。文章基于缝洞型储层的滤失特征,提出了由两类连通性差的孔隙介质和连通性好的裂缝介质组成的三重介质物理模型来描述缝洞型气藏压裂液滤失,建立了一套新的计算缝洞型气藏压裂液滤失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模型的解析解,并进行了示例计算。文章的建模思路与模型解法可推广应用于解决多重介质的滤失及渗流问题。  相似文献   

15.
One of the m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to enhance gas produc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s acid fracturing. Controlling the leak-off of reactive fluids is the key to a successful acid fracturing. In this study, new chemicals and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ontrol the leak-off by increasing the viscosity of the fluid systems after the acid fracturing fluids were injected into formations. The initial viscosity of the acid fluids was low. The viscos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acid injected.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laboratory to 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eak-off control using the new chemica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fluid systems reduced the leak-off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gelled and normal acids. The leak-off rate of the new fluid systems was close to that of non-reactive fluids. Because the targeted reservoirs had a high temperature, the thermal stability was also tes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chemical fluids were stable at 120 °C. Because of the remarka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acid fracturing stimul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using the new chemical fluid systems in 26 wells in Changqing gas field.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has been evaluated after acid fracturing using the new chemicals. The field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as production was increased remarkably using the new chemical fluids and techniques, compared to the routine gelled acid fracturing. A plan has been embarked to apply the proposed techniques in Changqing gas field widely because of the satisfactory pilot field test results and the low cost of the chemic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