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内聚能理论和应用(一)分子有序组合体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山东大学李干佐,徐桂英,陶诚(济南市250100)1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各种结构分子有序组合体的概念是逐渐提出的。开始Thomas于1980年提出 ̄[1]“OrganizedAs-s...  相似文献   

2.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内聚能理论和应用(三)表面活性剂和油对中相微乳液的影响山东大学化学院李干佐,隋华,王秀文(济南,250100)在三次采油中,中相微乳液(即WinsorⅢ型)是非常重要的体系。根据第(Ⅱ)部分Bourrel等人提出的方程R值的大小能判别...  相似文献   

3.
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内聚能理论和应用(四)助表面活性剂对中相微乳液形成的影响山东大学李干佐,杨博,石元昌(济南250100)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中相微乳液时,助表面后性剂(醇)是不可缺少的。若在三相区域中,剩余油相体积等于剩余水相体积时的微乳液称作最佳中相...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3个量子化学参数,平均极化率α,氢原子最大正电荷q+,分子的最低未占轨道能级ELUMO,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了这些参数与烯烃聚合物内聚能的构效关系模型。此模型精确,相关系数R为0.991,均方根rms误差为2053 J/mol,统计品质明显优于基于同样3个量子化学参数的线性模型(R=0.979,rms=3153 J/mol)。这说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聚合物内聚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李国清  崔瑞海 《化学工程师》1996,(2):33-34,F003
1引言早在50年代,就有人提出,氢的同族元素锂存在类氢键的相互吸引作用,在拥化合物中形成类氢键一银镶,并从理论上和实验上均得到印证。近年来,有人对化学反应(1)进行了实验研究。H中LiClO4浓度的增加,表现平衡常数增大,反应速度加快。为了解释上述实验事实,Pocker提出:在反应问)中,可能Li+取代了HA内的H+而形成分子内锂键,即生成。但未能从实验上进一步证实。本文通过量于化学计算,从分子轨道理论角度探讨(11)中内锂键的形成,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以便进一步研究类氢键一理键的性质。2结果与讨论对(11)分子的几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溶剂,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溶胀能力进行了测定,详细介绍了用溶胀法测定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探讨了聚能穴参数与射流速度的关系。对不同装药结构的射流有效长度进行了对比试验,对聚能射流的失稳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工程爆破中增加射流稳定性和完整性的措施,对聚能装药的应用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宏夫 《橡胶工业》1998,45(8):503-509
橡胶配合加工技术讲座第6讲乙丙橡胶(EPR)(续一)安宏夫(青岛化工学院橡胶工程学院266042)(接上期)EPR的内聚能低,分子链上无庞大侧基,因而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分子链的柔性和弹性。EPR的基本性能见表1。表1EPM的基本性能项目数值密度...  相似文献   

9.
海南3断块具有中孔中低渗的油藏特征,多年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储层受到伤害(堵塞),注水井压力呈逐年上升趋势,致使部分注水井无法达到配注量。为了保证区块注水量,控制区块原油产量递减,通过对区块油层堵塞原因综合分析,2011年开始实施聚能解堵试验,确定了聚能解堵技术的选井条件,为海南3区块高压注水井的降压增注找到了一条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修井作业过程中,采用倒扣打捞等常规打捞方式打捞井内遇卡油管,受井内环境制约,无法快速打捞至卡点,施工技术复杂、周期长。聚能切割打捞技术具有高效、快速打捞特点,但是针对普光气田高温、高压、高含硫特点,现有聚能切割弹性能无法满足,针对这一难点,在经过多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专用聚能切割弹,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1.
连续管聚能切割技术作为油田解卡方式中的一项新技术,尤其是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的实用性越来越突出,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聚能后超强冲击力的破坏性风险。本文对目前连续管聚能切割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减震和定向爆破、工具串接头及油管脱手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玉生  赵吉岭 《农药》1994,33(3):36-36,18
几种内吸剂涂茎防治玉米蚜张玉生,赵吉岭,邵霞,徐洪明(山东省东阿县植保站,252201)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Fitch)是夏玉米抽雄期的主要虫害。由于我县今年夏天气温较常年偏低,麦田内套种玉米面积大,就出现了玉米蚜历史罕见的...  相似文献   

13.
连续管聚能切割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管聚能切割技术作为油田解卡方式中的一项新技术,尤其是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的实用性越来越突出,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聚能后超强冲击力的破坏性风险。本文对目前连续管聚能切割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减震和定向爆破、工具串接头及油管脱手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钢带清洗的目的、常用的清洗方法,介绍了变幅杆超声波聚能器的原理,着重阐述了聚能式钢带清洗机的整机结构,工艺流程,技术参数以及客户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总结了聚能式连续型钢带清洗机优点和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5.
聚能爆破在某露天矿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聚能药包聚能漉的测试和分析,论述了聚能药包破碎岩石大块的原理、技术参数、选择依据和计算方法,总结了现场试验情况和施工方法,并根据实际冲击波超压的测试,确定了聚能爆破应用于采场二次破碎的安全距离圈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双向聚能预裂爆破切割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普通线性聚能切割器所用炸药等问题不能满足工程中预裂和光面爆破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双向聚能预裂爆破切割器,采用廉价的低爆速工业炸药为主装炸药,以两条高爆速炸药条带动主装炸药爆轰,使主装炸药产生聚能爆轰波,利用聚能爆轰波和聚能装药的双重聚能效果产生强烈的聚能气体或金属射流。依据这种设计思想制造出以工业炸药为主体的双向聚能预裂爆破切割器,可用于预裂、光面爆破与岩石切割等。现场试验表明,双向聚能预裂爆破切割器使用方便,爆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简称Sp)是衡量液体材料(包括橡胶,因为橡胶在加工条件下呈液态)相容性的一项物理常数。其物理意义是材料单位体积内聚能密度的开方值。  相似文献   

18.
聚能杆式弹丸侵彻水夹层复合靶相似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聚能杆式战斗部研制成本,缩短研制周期,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对聚能杆式弹丸的成型以及侵彻水夹层复合靶板的相似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模型和原型战斗部结构、炸高及起爆点位置满足几何相似条件,且模型所用材料和原型相同,装药的起爆方式也相同,那么聚能杆式弹丸的形成过程便相似。最终形成的弹丸的速度相等,弹体相似。侵彻复合靶板的过程表明,模型和原型实验中的聚能杆式弹丸在相应厚度的水层中的速度损失相等;速度衰减率之比等于模拟比的倒数;弹丸对复合靶板的侵彻深度遵循相似律准则。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氢气在炭微孔内吸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吸附理论的发展是评价当前材料吸附储氢性能的关键。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推导出能反映超临界高压氢气在炭狭缝微孔内过剩吸附的特点的格子理论Ono-Kondo方程。在AX-21活性炭氢吸附试验结果上标定一预测超临界温度氢气在炭微孔内过剩吸附的Ono-Kondo吸附等温方程。最后,在验证方程的通用性时发现,在一定试验范围内(0~30Mpa,77~298K)方程预测精度较GCMC分子模拟的预测精度高,并能很好地预测其他文献报道的氢吸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线性聚能装药切割岩石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改进的MOCL程序,数值模拟了线性聚能装药金属射流的形成以及射流侵彻岩石的全过程,得到了锥角为60°的聚能装药结构爆轰产物膨胀、药型罩变形、射流形成过程及锥角为60°和90°时的射流速度梯变分布。不同时刻射流的分布显示,在拉伸过程中,锥角为60°的聚能射流速度变小,速度梯度较大,头部速度为4500m·s-1;锥角为90°的聚能射流,头部速度为3500m·s-1速度梯度较小,与实际物理过程相一致。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基本符合聚能射流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说明采用的物理模型和数值算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