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研究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AF单列车通过隧道时的空气阻力。详细分析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阻力与列车周围空气压力、空气流速及压缩波和膨胀波传播叠加三者间的关系,揭示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阻力的变化特征。研究隧道长度、阻塞比、车速及列车长度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尤其长大隧道)时空气阻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研究高速列车隧道压力波时,只需要考虑列车驶入驶出隧道诱发的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反射和叠加;而在研究列车空气阻力和列车周围空气流速时还必须同时考虑压缩波和膨胀波的传播方向。单列车通过隧道的空气阻力均随隧道长度、阻塞比、车速和列车长度增大而增大。特长隧道时,各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车速、列车长度、阻塞比和隧道长度。其中,平均空气阻力与车速的2次方、与阻塞比的0.60~0.79次方、与隧道长度的0.02次方近似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将会在隧道内引起相当复杂的气体压力波动,这是由于列车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入口产生的压力波在隧道内来回传递并与列车经过时的气体压力扰动相互叠加的结果。从车体强度设计和列车运行安全性角度考虑,希望了解隧道内可能的最大气体正、负压力大小及其发生位置;气体压力波动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关系。通过流体力学方程三维动态数值计算,仿真分析列车高速通过隧道的过程。计算结果证明了入口压力波效应与列车经过的扰动效应的叠加关系,得到列车通过时隧道内最大正压和最大负压发生的可能位置,以及最大正压值与最大负压值与车速间的关系式。可为高速铁路隧道和高速列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列车高速过隧道时诱发的压力波通过新风口传入车内,给旅客乘车舒适性带来严重影响。为验证高速列车隧道通过时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探究车内流场的变化规律。构建列车车厢与空调管路系统的整体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程,利用有限体积数值求解方法,引入数值传热项,模拟分析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新风口压力变化对客室内流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通过时空调换气系统中的压头风机能有效抑制外界压力波动,使车内压力变化很小;车内温度变化范围在(297~299)K之间,满足舒适性要求;新风口压力的突然变化有可能导致客室内风速变化,变化幅值均小于0.5m/s,满足舒适性要求。可为高速列车空调系统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高速列车隧道会车压力波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列车在隧道内会车有可能使列车侧壁上作用比明线会车时大得多的压力波动,原因是隧道入口压力波在隧道内来回传递并与会车形成的压力波叠加在一起形成复杂波系。列车上压力波如何变化,与隧道入口压力波有什么关系,可能达到多大的压力波极值,与会车速度是什么关系,这些一直是未能弄清楚的问题。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三维数值分析,仿真计算列车在隧道内会车的动态过程,证明入口压力波效应与会车压力波效应的叠加关系,获得隧道内压力波在运动列车上的变化规律,得到隧道内可能的最大负压峰值计算式及其与会车速度的关系式,可为高速铁路隧道和高速列车气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高速列车气动载荷是隧道会车时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其在实车试验中又难以测量,提出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空气动力学仿真获取列车的表面压力分布,对列车压力和粘性力积分合成,得到列车的气动载荷,即阻力、侧向力、升力、侧滚力矩、点头力矩和摇头力矩。全面分析了气动载荷的构成和变化特点,及其在不同速度下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列车隧道会车时,气动载荷主要是由压力构成;列车在隧道会车时气动载荷出现剧烈波动;气动载荷的幅值与速度呈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列车系统动力学分析提供气动载荷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基于波动法和模态叠加法,建立双板空腔结构隔声量计算模型,通过实测双板空腔混响隔声量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于计算模型研究了我国某高速列车车窗隔声量特性,并调查了车窗厚度、空腔厚度和空腔阻尼等参数变化下的隔声量特性。在定量评价车窗隔声量随各参数变化时,除了采用计权隔声量,还同时引入了基于基准车窗的修正质量定理,相关结果可为轻量化选材提供参考。轮轨噪声是高速列车的主要声源之一,为评价车窗对其隔声效果,实测了250 km/速度下轮轨区域噪声,提出了基于隔声量理论的等效车内声压级评价指标。结合以上两个评价指标,对车窗参数的隔声量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改变车窗厚度比例是提高车窗隔声性能的最有效方法,其次是增加空腔厚度或增加空腔阻尼。相关研究可为高速列车车窗低噪声设计提供依据和车窗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为研究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时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蠕滑性能及磨耗情况,基于我国某型高速动车组,利用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方法,考虑轮对旋转运动,建立高速列车车辆系统弹性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到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时,不同曲线参数影响下,轮轨接触点横向位置、轮轨蠕滑力以及轮轨磨耗指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刚性模型,利用车辆系统弹性模型仿真能够更加真实反映轮对旋转运动时的轮轨接触状态,也更符合高速列车实际曲线通过情况。高速列车曲线通过速度和线路横向不平顺激扰幅值增大均会显著加剧轮对横向位移、轮轨接触点横向位置、轮轨横向蠕滑力等轮轨系统横向相互作用,且会加大轮轨磨耗;曲线半径和超高增大对于曲线轨道外侧轮轨磨耗影响较大,但对于轮轨系统横向相互作用影响较小。将通过速度为350km/h的7 000 m半径曲线超高设置为170 mm,可有效平衡内、外侧轮轨磨耗,列车降速通过则会加剧曲线内侧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用于薄壁深孔加工的单刃铰刀的设计、铰孔时切削液的供给及切削用量的确定等问题,为薄壁深孔的加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火车的车轮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力的作用,可能会产生裂纹,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本文从声发射的机理出发,一步步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声发射传感器——火车轮裂纹检测传感器设计的原理,同时给出了其中内置的前置放大器的设计原理及结构图。传感器使用固体材料作为传感器的传播介质,用新型的压电材料作为敏感元件,提高了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To obtain improved comprehensive crashworthiness criteria for a B-type subway train, the influence laws of the vehicle design collision weight M and empty stroke D on the train’s collision respons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were performed to minimize TS(total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 along the moving train) and TAMA(the overall mean acceleration along the moving train). Firstly, a one-dimensional train collision dynamics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ver... 相似文献
15.
16.
对共轭鼓形齿联轴器传动装置这一弹性动力学系统 ,按轮系和轴系进行了振动分析和固有频率的研究 ,最后 ,对一共轭鼓形齿联轴器试验台架装置进行了固有频率和临界工作转速计算 ,为共轭鼓形齿联轴器这一新型传动装置的优化设计、加工制造以及安装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