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窄煤柱沿空巷道底鼓变形严重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确定了合理的底鼓治理方案,现场实践表明,采用全断面锚杆支护后,巷道底鼓得到了控制,确保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  相似文献   

2.
9402运输顺槽在上覆采空区煤柱应力作用下底板底鼓呈明显的非对称性,为确保巷道使用安全并降低底鼓防治工作量,提出综合使用卸压法及加固法对底鼓进行治理,并依据现场情况对底鼓防治技术方案进行设计.现场应用后,底鼓防治段底鼓量明显降低,在采动影响范围内巷道底鼓量较使用前降低1/2;采动影响范围以外巷道底鼓量在防治措施应用后20 d基本趋于稳定,最大变形量控制在82 mm以内,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亭南煤矿软岩巷道底鼓剧烈,最大底鼓量达500mm,严重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文中运用工程地质学、软岩工程力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室内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西翼轨道大巷为例,对软岩巷道底鼓变形机理及破坏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和膨胀性粘土矿物吸水膨胀是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变形机理是塑性挤出型和膨胀型综合作用的复合型底鼓,提出了反底拱+底角锚杆耦合支护技术结合防治水措施的底鼓控制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实测掌握了某矿7021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回采巷道的变形规律,经过理论计算得出该工作面回采巷道底鼓类型属于挤压流动型底鼓,分析认为两帮煤体的变形破坏是引起巷道底鼓的最直接原因。分析了引起巷道底鼓的主要因素,给出了治理底鼓方案,即在原有支护基础上采用底板锚杆注浆加固底板。现场试验表明,该方案对防治底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燕子山矿5214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巷道底鼓原因的基础上,得出上覆煤柱下工作面临空侧巷道底鼓的机理,并提出了加固两帮支护、增设木垛"分担"压力及合理加快推进速度"甩开压力"等联合治理底鼓的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控制底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软岩巷道底鼓特征及控制技术成果,得出程村矿软岩巷道的底鼓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加强帮、角的控制可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同时实施底拱可更好的控制底鼓,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软岩巷道底鼓特征及控制技术成果,得出潘一东矿软岩巷道的底鼓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加强巷道帮角的控制可提高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同时实施底拱板和底注浆及底板锚索钢梁加强支护可更好地控制底鼓。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巷道底鼓的防治理念与现场实践为主导,通过细化分析逐步明确了底鼓的基本形式:膨胀性、流动性、褶皱性及剪切性底鼓,而后从巷道布置及底板加固、底板注浆及巷道壁填充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对巷道底鼓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巷道底鼓的形式较为多样,而围岩性质、地压及支护强度等因素都能导致底鼓问题的发生,因此,防治措施也应当以此为切入点,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完善,并在实践中对理论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坚硬顶板工作面回风平巷回采期间巷道底鼓严重问题,通过现场观测、数值模拟及工业性实验,确定了造成底鼓的主要原因是: 巷道回采期间受工作面动压影响、两帮支护强度低及底板岩性差。针对该回采巷道特点,提出了采用“顶板超前预裂爆破+两帮锚杆补强+安装底角锚杆”的底鼓控制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工程实践表明:巷道最大底鼓量为258 mm,最大底鼓速率为12.3 mm/d,变形速率及底鼓量在巷道正常使用允许范围之内,动压影响期间巷道底鼓得到有效控制。该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为地质条件类似的巷道底鼓控制提供一定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晋煤集团岳城矿大巷底鼓现象严重、帮部煤体结构破碎严重威胁大巷稳定性的问题,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现场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卸-让-支”理念的巷道围岩底鼓控制技术体系,从滞后拉底后巷帮支护的锚杆和锚索参数设计及底板反底拱支护设计等方面给出了破碎围岩巷道底鼓控制技术措施。采取底鼓控制技术后,有效缓解了大巷底鼓现象,大大降低了底鼓对生产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