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建筑入口是建筑内外空间的连接、过渡部分,它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空间的判断,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空间入手,研究建筑入口空间与建筑形态之间的关系,探讨由局部到整体,局部服从整体的“整体化”的设计方法。对更好地处理建筑整体形态与入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冷进生 《建筑》2005,(10):91-92
当前的建筑和建筑师如今的中国建筑师是幸运的,恰逢中国开放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使我们足不出国也能充分感受建筑设计的国际时尚,甚至有少数幸运儿能够与国际建筑大师“亲密接触”——共同完成项目。中国为了体现高度开放的姿态以及市场本身的需求,使得洋大师们在大陆获得了展示才华的绝好空间,无数充满奇思妙想的“东西”涌到国人面前,大家议论并激动着,或贬或捧,热闹非凡。建筑师们看着听着手也痒着。“善于学习”的我们很快就“掌握”了制造时尚的技巧,于是一批国产“鸡蛋”、“板凳”纷纷出炉,更有许多更玄更奇更变态(形态)的东西在…  相似文献   

3.
陈大明 《新建筑》2002,(4):36-37
在上海市委党校学习研究中心创作中,把握项目的特殊性,以“自然”作为设计的中心理念必建筑空间处理的主题;从功能布局,建筑空间,景观,造型等方面追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以及建筑形态对基地的使用者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院落是建筑的主要空间组织方式之一,在建筑单体和群体的形态塑造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院落空间在学校的设计中展现出自身的特征优势,具有应用价值。面对教育新政策与目标,校园建筑的创作诉求走向个性、多元、开放。文章通过分析当代校园建筑中空间形态方面的创作诉求,以院落空间作为诉求的解决方式,寻找二者的耦合机制和应用机理,通过阐述院落空间模式在校园建筑形态创作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和方法,为创造形态表达层次化、自由化的校园建筑提供设计实践参考,从而为创造形态个性化、层次化的校园建筑提供设计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筑动态空间作为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向公众开放且为其服务的空间,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就建筑动态空间的起缘,走向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建筑动态空间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墙是围合与划分建筑空间的主要构件,是建筑构成与空间组织的基本要素。空间的视觉效果是随着墙的形式表征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而千变万化的。本通过典型实例,从墙的形态、质感与组织等方面阐述墙与建筑空间的”利”与“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欣 《室内设计》1995,(2):24-29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化与室内空间形态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建筑空间形式的变化适应了工业社会文化需求,改变了延续很长时间的古典风格,但其发展到后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所谓“国际式”(International Style)。这种风格逐渐暴露出了在反映社会文化发展上的不足。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建筑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Post—Modernism)。 “后现代”概念实际上首先是一个深刻的文化概念,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试论诸葛村民居的空间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溪诸葛古村落的空间形态,深具魅力。村落的先民早在元代建村之时,就选择了宜耕、宜樵、宜渔、宜居、宜汲、宜商、宜行、宜游的自然环境,达到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了达到宗族之间的凝聚和谐,又创造了以礼制建筑——宗祠为中心的伦理空间。同时在审美空间的营造方面也采用多种多样的建筑艺术手法,体现了美的规律。诸葛村的空间形态,对于创造现代建筑空间,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这座具有工业化意味的建筑,实则是IT企业的办公楼,给人印象深刻。它高大,一根根白色立柱,使空间气势磅礴。尤其在斜阳的照射下,这些制造了通透空间的立柱更焕发出强力度的建筑之美。 国际科技园的内部是完全开放的,敞开的中庭,敞开的走廊,敞开的中心庭园。如果说立柱显示了建筑的构造之美的话,绿色植物则给空间赋予了秀丽的生机和活力。由于存在一个占地数百平米的中心庭园,所以建筑内外皆是风景。 这座建筑对人们的吸引,“建筑”成分远远多于“装饰”。设计师许可的设计观与其他一些室内设计师不同,她似乎特别不喜欢“装饰”…  相似文献   

10.
大空间建筑是人类群居生活、生产或活动的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大空间建筑从功能到形态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大空间建筑的空间建构和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庭”式大空间是大空间建筑创作的一种典型模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公共建筑中。本文依据空间的特点,将“庭”式大空间归纳为中庭空间、边庭空间和空中庭院空间三种模式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韩森 《华中建筑》1992,10(1):30-41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空”得以“间”的作用才构成空间。文章对形成建筑空间的“间”作了系统的形态分析,并对它的特点,“间”与“空”的关系,分别按点、线、面、体的顺序作了阐述,以期在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空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徐亮 《时代建筑》1998,(1):72-75
引言空间是什么?是“抽象的存在”还是无形的“场”?建筑理论界对空间所作的各种解释不尽相同,但是总结起来,无非是从内容、生理和心理、形成三个方面加以诠释。人无时无到不是生活在空间里,就象鱼儿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空间人类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开展一切具体的活动。由此可知,空间是客观存在的,它无时无刻不在于我们的周围,甚至我们的体内。它虽无形无质,但我们却可以时时感受到它的存在……本文所涉足的仅仅是狭义的建筑空间。一、建筑空间与类型学建筑以有形的实体围护起长、宽、高三维有限的范围,形成人类能够身临其中…  相似文献   

13.
以建筑实体为对象,以实体的表义性作为建筑形态的共同特征,对实体的基本特点和形态意义的组织方法进行了跨学科探索。其目的是分析实体的形态特征对建筑意义引导和暗示的认知作用,以及建筑实体的组织结构倾向性,对形式意义理解的影响程度。据此,对建筑形态设计涉及到的建筑识别方式、实体的性质和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归纳出实体的五个基本特征,并阐述了这些基本特征与建筑空间功能属性和精神内涵的关系。同时,根据感受者对形态反应的心理活动特点,从感知的角度,提出了三种具有启发性的形态组织方法。通过分析和论证认为,对建筑物质元素控制的恰当方法,是从易于识别和理解的角度使实体充分特征化。  相似文献   

14.
王晓南 《四川建筑》2000,20(2):10-13
建筑园林化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存在的空间形态 ,它在满足了建筑实用功能需要的同时 ,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是“设计结合自然”的典范。作者就其基本概念、空间形态及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作初步的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赖奕堆 《中外建筑》2007,(12):93-95
设计规模及要求: 1建筑立意:要求以中国传经文化作为构思原点,可取中国文字、诗歌、绘画、音乐或建筑空间等任何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事物作为建筑母题或原形,使之融于建筑形态中,并在建筑说明中阐述。  相似文献   

16.
郑炜 《中外建筑》1999,(1):20-21
在建筑中,由于实体空间概念不足以概括其中存在的气氛、气息、环境等无形的成份,因而“场所”概念被提出来。挪威的诺伯格(舒尔兹认为,有关“场所的理论是由亚里士多德所展开的。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空间,就是一切场所的总和,是具有方向和质的特性的力的场(Field)。而建筑场是建筑场源(形态、自然力、社会文化)引起处于特定时间、空间点上的人的生命值的变化。本世纪以来,心理学  相似文献   

17.
孔敬  马明 《山西建筑》2007,33(9):22-22,26
通过运用建筑计划学的理论观点,确立了建筑计划学的“建筑观”即生活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体系,以提高建筑空间的时效性,达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刘怡 《华中建筑》2001,19(5):55-57
该文首先从发展的角度提出,建筑空间的开放化是建筑空间演化的必然趋势,然后,结合对于建筑空间开放设计的一些已有理论和自己的认识,提出建筑空间应对人、社会、自然开放,从而实现建筑空间对物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多层面开放,形成建筑空间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平衡系统,通过层次设计方法实现秩序和变化,达到高效益。最后,结合我参与设计的两个项目说明对这一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张建国  杨木  李骁晔 《山西建筑》2006,32(16):26-28
介绍了中庭开放空间的形态创造,从内院式中庭、建筑间相联系的中庭、沿街中庭等六种形式对其形态进行了分析,并从其文化创意的角度论述了内部开放空间的创作手段以及完备而有特色的商业环境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20.
黄灏 《福建建筑》2013,(2):22-24,65
当代城市空间形态正朝向系统化、立体化渐进,一种开放的城市与建筑共通的场所观念被人们所接受。处于城市空间中的建筑界面设计,就是处理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关系。本文提出,对于建筑界面设计,我们不能仅仅是满足建筑自身功能需求,还应该更多给予公共价值层面的考量,注重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公共性的整体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