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隧道等地下结构近距离下穿地表建筑物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相互穿越工程,较多的关注在于隧道等地下结构动态施工对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影响,而忽视了隧道建成后对被穿越的地表临近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拟结合某实际工程,建立盾构隧道-土体-地表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隧道与邻近框架结构相互之间地震响应影响规律。计算分析表明:①隧道的存在使隧道两侧土体表面出现一个地震响应放大区;②下穿隧道对地表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有部分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③地表结构的存在对隧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研究成果可为地下结构的规划以及地表结构与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地铁沿线小区砖混结构建筑内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地铁振动对砖混结构建筑有一定影响,以北京地铁某线路周边的砖混结构建筑物为例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测量了建筑场地内的振动,对实测结果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竖向振动响应要显著大于水平向振动响应,且地铁振动响应的主要频率集中在40~80Hz,随着离地铁中心线距离的增加低频振动逐渐显现。然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了隧道-土层-建筑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列车的运行荷载后研究其对周边临近砖混结构的影响,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吻合度较好。对不同近接距离下砖混结构建筑受地铁振动的影响进行模拟,利用《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中有关居民、文教区内的房屋振动限制进行分区,得到符合建筑使用舒适度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3.
将北京市轨道交通八号线二期南段盾构隧道施工作为背景,基于工况的典型性分析,首先,利用盾构机作业面的现场监测,获得了盾构隧道作业振源的时程曲线并就其频幅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对盾构施工所引起的地表土体的振动情况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Z-soil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隧道结构与周围土层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实测振源时程作为荷载输入,建立了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周围地表振动响应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结合现场测试成果,分析了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纵向的和横向的)振动响应规律。上述工作可为类似工况下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周围环境振动响应的评估分析提供可靠借鉴,从而使得地铁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地铁邻近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进行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探讨了建筑结构各楼层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得出了地铁运行引起环境的振动在邻近建筑结构中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的振动问题,对引起房屋振动的振源进行分析,建立房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该高层住宅进行现场振动测试,实测数据在频域内的分析表明房屋的振动是因结构的共振效应引起。利用实测结构振动在时域内的响应,结合烦恼率模型,将基于烦恼率模型的建筑物振动评价分析结果与使用振动评价标准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传统的评价标准得出的结果与现场居民感受不符,而基于烦恼率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现场居民感受相符,可以作为类似问题的参考。并建议在房屋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周边环境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地铁沿线附近某砖混结构住宅作为监测对象,在建筑物各层布置传感器,监测地铁通过时建筑物的振动加速度,对监测数据在时域和频域范围内进行分析。建立隧道-土层-建筑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砖混结构住宅的振动响应。研究表明:地铁运行引起邻近砖混结构的振动以竖向为主,振动主要集中在40~80Hz,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低频振动影响逐渐显现。砖混住宅各层加速度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多种工况下地铁运行引起的邻近砖混结构住宅的振动响应的研究,明确了近接距离、土层性质和隧道埋深对砖混结构住宅振级水平的影响规律,为地铁沿线建筑物的改造及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地铁沿线附近某砖混结构住宅作为监测对象,在建筑物各层布置传感器,监测地铁通过时建筑物的振动加速度,对监测数据在时域和频域范围内进行分析。建立隧道-土层-建筑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砖混结构住宅的振动响应。研究表明:地铁运行引起邻近砖混结构的振动以竖向为主,振动主要集中在40~80Hz,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低频振动影响逐渐显现。砖混住宅各层加速度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多种工况下地铁运行引起的邻近砖混结构住宅的振动响应的研究,明确了近接距离、土层性质和隧道埋深对砖混结构住宅振级水平的影响规律,为地铁沿线建筑物的改造及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大量城市地下工程开发,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土体位移而对周边建筑物产生附加变形。当基坑周边存在需要保护的建筑,对场地位移有特殊要求时,需确定严格的变形控制标准。因此,本文结合上海地区建筑及地下结构保护要求,统计基坑周边建筑或者隧道的允许附加变形,利用基坑开挖周边土体三维位移场简化分析方法,基于既有分析软件的数值计算,反演基坑变形的最大允许值。通过计算结果数据,给出基坑变形允许值与周围建筑物相关参数的具体关系曲线,建立基于周边结构保护要求的基坑变形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地铁2号线盘蠡路站—新家桥站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加速度测试报告和分析列车运行时的振动,做出隧道-土体的动力性态以及对土体和周围建筑的动力响应.通过ANSYS建立上部结构和该路段下穿的土体模型,垂直射入实测道床振动加速度激励.根据有限元模拟的数值方法得出隧道壁相应控制点的加速度响应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控制点的实测与模拟具有一定的吻合度;将经土体作用后的地铁波作为荷载输入到上部结构中,分析地铁列车产生的振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对列车产生的振动响应和采取相关隔振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力学理论,将高架高速铁路运行动力学系统分解为两个子系统——列车-桥梁子系统和基础-层状地基土子系统,应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动力学有限元模型。首先计算列车-桥梁子系统动力学响应,获得桥墩反力;然后将其作用于基础-层状地基土子系统,对高架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周围土体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获得不同桥梁跨度和列车运行速度下周围土体的振动响应及其传播与衰减规律;分析了高架高速铁路引起的地面振动,指出高架高速铁路建设中需关注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建筑距离,必要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4.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6.
高善学 《山西建筑》2011,37(30):127+211-127,211
为了预防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因铁芯多点接地导致接地电流超标而造成的铁芯发热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变压器铁芯接地智能保护原理,并通过对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的实时监测,在检测到接地线电流超过国家标准后采取自动启动限流装置的措施,实现将接地电流限制在规程要求的范围之内,并对电气设备状态进行在线检修、评估、预警和风险分析,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8.
杨玉玲 《山西建筑》2011,37(11):56-57
以锚索框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锚索框架支护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框架形式,阐述了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包括锚索材料,岩体条件,张拉器具和工序,外界自然条件和人工作业因素等,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对湿陷系数、本构模型和弦线模量等几种计算湿陷变形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对比原位浸水和载荷试验结果,湿陷系数计算湿陷变形误差很大,本构模型尚未在工程中推广应用,弦线模量计算湿陷变形最为准确.由于能够准确计算湿陷变形,因而能够按变形控制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