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小群 《规划师》2007,23(1):59-61
评价传统物质性规划的功效不能仅限于用地布局细节的实现和规模预测的准确,重要的是考量对城市的生长方向和整体格局,以及各主要功能区的框架,交通系统网络的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的统筹与民生质量的改善等方面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反规划”是逆向的思维,是对“正规划”的种校正,虽不是综合性、系统性方法论的思路,但可作为规划研究手段应用于城市发展万向、城市形态、用地评价和选择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规划"与"反规划"之间的矛盾是相对的,是可以通过积极的规划手段来解决的,关键是做到以"反规划"的手法分析规划用地内完整的生态环境脉络及其薄弱环节,用"正规划"的手法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利用"反规划"的成果进行合理选址;用生态化的工程措施来解决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注意本项目与周围生态设施的融合性.本论文结合长江大学武汉校区规划全面解读"正规划"与"反规划"的全面融合和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3.
段元强  李嘉林 《规划师》2007,23(10):52-53
"正规划"与"反规划"之间的矛盾是相对的,是可以通过积极的规划手段来解决的,关键是做到以"反规划"的手法分析规划用地内完整的生态环境脉络及其薄弱环节,用"正规划"的手法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利用"反规划"的成果进行合理选址;用生态化的工程措施来解决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注意本项目与周围生态设施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4.
论“反规划”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指出导致系统性的、全国性的城市环境危机和城市功能与结构混乱的主要根源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规模-性质-空间布局”为模式的物质空间规划编制方法论;基于现行方法论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是一种建立在不确定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规划”途径: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用它来引导和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文章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是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关键“。反规划”途径试图通过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来综合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的功能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特色以及城市的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5.
秦海兵 《山西建筑》2009,35(31):40-41
针对目前村镇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正规划”编制制度与方法的缺陷,介绍了“反规划”思想的内容和理论基础,具体阐述了村镇规划工作中“反规划”理论的工作方法及应用,以期实现理性规划,使整个规划各要素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理性规划"的发展展开文章,简要阐述了"理性规划"的发展背景、发展脉络以及遭到批判的原因.文章以"理性规划"的特点为切入点,点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大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城市规划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与实践,进而引出"理性规划"对于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反规划"理论是当今规划学术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根据村镇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选取湖南省望城县平湖地区的村镇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该理论对平湖地区进行村镇规划,以便我们规划工作者在村镇规划时转换思维角度,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如愿 《山西建筑》2007,33(11):37-39
介绍了“反规划”理论的概念、产生及生态学内涵,对防洪安全格局的建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城市防洪与土地利用和城市选址的关系,指出只有转变观念,探索新的防洪思路,用逆向思维来应对防洪形势,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侯敏 《建筑与环境》2009,3(2):161-163
“反规划”理论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2002年首次提出来的。其要义是:将城市与环境进行图底易位,将环境当作图,把城市当作底来设计,首先考虑非建设用地的需要,变换思维、敢于创新、将规划和设计的目光聚焦于“非建设用地”上来,进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从目的、途径、次序、内容、功能、形式以及工作程序等方面,构建了基于反规划的排水规划理论,并结合山东省齐河县开发区排水规划工程,系统地介绍了排水规划的反规划途径,指出排除雨水的途径并不仅仅只有管网,可以是多样的,应对城市内涝并不只是被动的,可以是主动的、自然的。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意味着我国正在打破原有的城乡分割规划模式,城乡规划步入一体化的新时代,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城乡规划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拟引入反规划理论,对规划系统进行补充与完善,以期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规划体系,促进我国城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已逝的加泰隆尼亚建筑师恩里克·米拉耶斯(下称米氏)是一位活跃在20世纪末世界建筑舞台上的新象征派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充满着丰富的象征语言,也为我们留下了20世纪现代建筑中反理性主义一支的一道线索,阿利坎特韵律体操赛训中心这一作品是他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个代表作,本文介绍米氏通过一种"反类型"的写意型设计手法,传达他的反理性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西方现代理性规划是在社会进步而城市发展遇到阻碍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们对城市发展的理性思考本文分析了理性规划的发展脉络,论述其从注重工具理性到强调价值理性的演变,并指出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理论一直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徘徊,此文从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入手分析了城市规划思想史的发展,提出了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并且将民主集申制的思想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去,阐述了新人本主义规划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生态村和"反规划"理念的内涵,提出生态村"反规划"是指在自然村落或行政范围内优先控制村庄的非建设用地,再规划村庄建设用地的乡村空间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村"反规划"的模式,重点从乡村的不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规划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乡村的不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即建立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基础设施格局,建设用地规划中的"反规划"应用体现在居住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的规划上。  相似文献   

16.
胡建京  刘卫功 《市政技术》2010,28(1):161-163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渐活跃,企业越来越多地面临多项目运作情况。在对北京市某集团多个存量资产盘活运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项目间的共性,从整体运作和经营、战略定位、资源分配、风险控制、管理模式等角度进行整合,编制多项目协同运作规划,大大提高了项目运作的效益,充分证明了协同运作规划对多项目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邱强 《规划师》2006,22(4):26-29
重庆都市区规划根据都市区"两江、四山"山水格局特征及"以十大景观生态元建设为核心,以生态廊道保护为重点,以各城市建成区为生态斑块,以外围郊区农田、林地为生态基质"的景观生态安全结构模式,结合都市区"北移、东进、西拓"的空间拓展态势,采用"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格局形态.  相似文献   

18.
张波 《建筑与环境》2009,3(1):150-152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壮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建设量也越来越大了。由于法规的不健全、规划技术力量的薄弱以及规划建设管理者的短视,如今小城镇建设已经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态势,本文以辽宁省辽中县老大房乡总体规划为例,将“反规划”的理念应用到总体规划中,试图从生态基础设施的角度挖掘和体现小城镇的特色,提高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阅读《回到土地》一书后有感而发,就我国目前规划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有关环境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期望引导规划工作者关注环境、关注生态、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协同规划——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运河属于目前尚在使用的活态文化线路遗产,特别是大运河浙江段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在用河段之一,航运繁忙,防洪排涝等水利功能不可替代,因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界定、保护与利用突破了一般文物、文化遗产的概念,是遗产保护领域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特点、保护与发展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大运河(浙江段)保护规划编制中综合各专业、各部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采取协同规划的编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