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5,(2)
目的探讨亚慢性饮水型砷暴露对大鼠海马组织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蒸馏水)和2.4、12、60 mg/L亚砷酸钠溶液染毒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连续染毒100 d。检测脑砷含量、海马组织BDN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各染砷组大鼠脑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脑砷含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染砷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慢性砷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组织BDNF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保护素D1(PD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10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36)仅游离双侧椎动脉和颈总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36)和保护素D1组(P组,n=36)医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组于再灌注即刻经侧脑室注入PD1 100 ng,S组和IR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再灌注2、6、12、24、48、72 h(T1-T6)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P组海马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P组海马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下调(P〈0.05).S组各时点均未见神经元凋亡,IR组和P组于T1时凋亡率开始上升,T4时达峰值,T5时开始下降,且P组各时点凋亡率均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PD1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3蛋白和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5)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否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来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方法 SD大鼠构建脑出血(ICH)模型,并给予rhEPO药物治疗,采用TUNEL法和试剂盒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Caspase 9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的基因和蛋白磷酸化水平的表达。结果与ICH非治疗组相比,rhEPO治疗组中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 9活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rhEPO治疗组PI3K和AKT的蛋白磷酸化水平表达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来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536-53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老年性痴呆(Alzhel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β-APP)和β-分泌酶(amyloidβsecretase1,BACE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0右侧海马区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姜黄素给予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与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β-APP和BACE1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海马中Aβ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对BACE1 mRNA调控作用,阻断β-APP裂解进程,抑制Aβ在脑内生成与沉积,从而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1):1-5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H2O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SD大鼠BMSCs,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H2O2处理组、NAC组、NAC+H2O2组和LY294002干预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NAC刺激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BMSCs中Akt,pAkt的表达。结果:H2O2可诱导BMSCs发生凋亡,其存活率与H2O2浓度呈依赖性改变,其形态呈典型的凋亡样改变;与H2O2组相比,正常对照组、NAC+H2O2组的凋亡率均降低;与LY294002干预组相比,NAC+H2O2组的凋亡率降低,H2O2组与之没有统计学差异;与正常组相比,NAC能刺激磷酸化Akt水平升高,并与作用时间长短有关;与H2O2组相比,NAC+H2O2组的p-Akt表达量升高,而LY294002干预组与H2O2组的p-Akt表达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过氧化氢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Planning》2019,(3)
收集病变的升主动脉中膜组织标本为主动脉夹层组;收集同期在本院行尸检且无手术史、大血管病变史的升主动脉壁内组织标本18份为对照组;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MA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体外建立MAD1基因高表达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模型,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组患者主动脉夹层中MAD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均逐渐增加,转染48 h、72 h后MAD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情况低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转染组(P<0.01)。转染48 h后,MAD1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转染组(P<0.01)。MAD1过表达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转染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MAD1过表达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激活细胞外凋亡途径和细胞内凋亡途径来促进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细胞凋亡,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835-838
目的:观察槟榔十三味丸(高尤-1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期从细胞水平探讨该方抗抑郁症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根据蔗糖水消耗量及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3 mg·kg-1),槟榔十三味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0.25 g·kg-1,0.5 g·kg-1,1.0 g·kg-1),共6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以敞箱实验、蔗糖水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标记(AnnexinVFITC/PI),以流式细胞仪(FC)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体质量、蔗糖水消耗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存在行为学异常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现象,槟榔十三味丸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及抑制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宫内发育迟缓(IUGR)患儿可出现认知能力异常等神经系统后遗症,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此过程。本文主要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与IUGR新生儿神经发育障碍发病机制的关系。以孕期低蛋白饮食法建立IUGR新生大鼠模型,并检测海马中PI3K,AKT等mRNA和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在大鼠出生后24 h内,IUGR组的仔鼠大脑质量明显降低(P<0.05);IUGR组海马的AKT和PI3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出生7天时,IUGR组海马的AKT和PI3K mRNA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根据上述结果得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IUGR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病过程,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在IUGR神经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2):15-17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对糖尿病(DM)大鼠肾小管损伤的影响,基于抗氧化及抗衰老探讨冬虫夏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与非DN大鼠一起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冬虫夏草组、DN组、DN+冬虫夏草组。饲养24周后检测肾脏GPx、SOD、MDA、ROS及Klotho mRNA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肌酐清除率(Ccr)。结果:DN组大鼠肾功能明显降低,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肾小管Klotho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经冬虫夏草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ROS和MDA水平降低,SOD及GPx水平增加;肾小管Klotho表达上调。结论:冬虫夏草可延缓DN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在肾小管间质发挥的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