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矿相学、电子探针、化学物相等方法,查明会泽七0厂铅锌矿矿石中的银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产出,方铅矿为银的主要载体矿物。表生条件下的次生变化使氧化矿石中的银趋于分散。  相似文献   

2.
潘会彬 《矿产勘查》2019,(3):486-491
官地银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内,为一冰长石—绢云母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严格受火山机构及与其有关的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赋存于闪长岩、闪长玢岩、流纹斑岩和隐爆角砾岩内,多呈脉状产出。典型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冰长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等,并围绕矿体具有一定的蚀变分带。硅化、冰长石化、隐爆角砾岩以及铁锰帽是其重要的找矿标志,为矿区及其外围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豫西小秦岭地区小河岩体南缘首次发现了张吉口银矿床,矿床类型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银矿床,研究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对指导区域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银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小河二长花岗岩体与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接触带的F1断裂构造蚀变带中,矿体呈脉状,沿走向具分支复合现象。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状—网脉状银矿石、浸染状银矿石。银主要赋存于独立银矿物辉银矿、硫锑铜银矿中,呈他形粒状,粒度较小,黝铜矿中的银以晶格银形式存在。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和绢云母化。断裂构造、蚀变矿化及化探异常为主要找矿标志。综合分析认为张吉口银矿体深部及走向两侧、司家路土壤化探异常区为主要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银的赋存特征研究表明,银主要以伴、共生形式存在于有色金属矿床中;银主要呈独立矿物产出,少量呈离子吸附银、类质同象银或非晶态银产出;银矿物的粒度与嵌布特征与矿床成因有密切关系;铅、锌、铜的硫化物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在矿石中的分配受银矿化强度、银矿物粒度、嵌布特征和矿化组合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方法,对贵州猪拱塘铅锌矿床的铅锌矿石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矿石为硫化矿,矿物成分简单,主要矿物为方解石、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白云石,主要有用元素为Pb、Zn及S;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等;构造类型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等;方铅矿晶体粒径中等,闪锌矿粒径粒度比方铅矿稍大;大多数方铅矿、闪锌矿与黄铁矿连生,少数分布于黄铁矿的间隙内及浸染在方解石中,存在方铅矿交代残余闪锌矿与黄铁矿交代闪锌矿的现象;有用元素铅锌分别赋存于方铅矿及闪锌矿中。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根河三道桥大型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得尔布干成矿带中北段,矿体主要呈脉状赋存于火山岩地层中。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石英和绢云母的δD值变化范围为-149.1‰~-156.7‰,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13.6‰~3.4‰;成矿后期石英δD值变化范围为-131.9‰~-147.7‰,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16.5‰~-18.2‰。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与矿化有关的方解石δ13C值变化范围为-1.8‰~-3.1‰,δ18O值变化范围为5.3‰~8.6‰。原位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2.3‰~5.6‰,与其西南侧下护林矽卡岩型铅锌银矿床中的硫化物的δ34S值(1.2 ‰~5.9‰)基本一致。上述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上升到地壳浅部时有一定量的大气降水混入。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矿化的闪长玢岩脉年龄为(136.0 ± 0.7)Ma(MSWD = 0.44);未矿化、穿切硫化物微细脉的闪长玢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20.8 ± 0.6)Ma(MSWD = 0.49)。结合前人相关研究进展,认为三道桥铅锌银矿床形成于136.0~120.8 Ma期间(早白垩世),为伸展构造背景下与浅成侵入岩有关的中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床。  相似文献   

7.
李清地铅锌银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之东段,临河—集宁—尚义深大断裂带南侧,阳高—大同弧形深大断裂北侧。矿区及其周边分别多个小型铅锌银多金属矿,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矿石矿物及工程验证综合研究,总结矿床成因,提出找矿思路及找矿标志。同时将矿区的物化探异常特征、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矿物来源等与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相对比,提出该矿床深部的潜力,值得进一步进行勘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2):190-193
皇城山银矿床,是大别山北麓首次在中生代火山岩中发现的一个浅、易、富中型矿床。中生代白垩纪火山活动在时间、空间、物质等方面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支配和导向的活动,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岩和雨水,是陆相火山作用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单一型银矿床。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190-194
皇城山银矿床,是大别山北麓首次在中生代火山岩中发现的一个浅、易、富中型矿床。中生代白垩纪火山活动在时间、空间、物质等方面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支配和导向的活动,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岩和雨水,是陆相火山作用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单一型银矿床。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云南金顶铅-锌-镉-铊矿床是世界级超大型矿床。本文利用TIMA对金顶矿床原生矿石锌/铅/硫精粉中Cd元素的赋存状态开展系统研究,并对黄铁矿和闪锌矿开展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闪锌矿中稀散元素Cd的含量为519.80×10-6~116155.00×10-6,锌精粉中富镉区域广泛分布体积分数极低的硫镉矿。稀散元素Cd主要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晶格内,极少数是以镉的独立硫化物形式产出。闪锌矿以富含Cd、Pb、Cu元素,贫Fe、Mn、In等元素为特征,具有较低的In/Ge、In/Ga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008和0.014);黄铁矿中的Co、Ni元素含量较低,Co/Ni比值(平均值为1.766)指示黄铁矿具有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这些特征均表明该矿床主要形成于中低温环境。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硫化物微量元素特点,认为金顶矿床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1.
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成矿带是额尔古纳成矿带的一部分,北东向额尔古纳—呼伦深断裂带控制了全区。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为一中生代火山隆起区,与北东向深大断裂带斜交的次级北西、北西西向构造将全区分割成四个成矿亚带,构造控矿非常明显。本文通过对全区矿床、矿点、矿化区的构造分析,总结其成矿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扩大了找矿领域。  相似文献   

12.
支家地矿床是以银为主,伴生铅、锌的大型独立银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燕山期石英斑岩体边部的隐爆角砾岩中,受隐爆角砾岩及其下部的断裂构造控制。根据矿石的同位素特征和包裹体特征可知,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并有地层热液的混入,热液的盐度较低,成矿压力不大,且成矿是在中低温、弱碱性、弱还原条件下进行的。矿床属与次火山岩隐爆作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银( 多金属) 矿床  相似文献   

13.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伴生银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X射线粉晶衍射及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银的赋存状态,并讨论了银在单矿物及矿田中的分布规律及银赋存状态的分带性,为矿石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工业利用的角度出发,对210金矿矿石性质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金回收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有机碳和包裹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探讨了小秦岭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对银富集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主要类型银矿化特征及其异常特征,提出了小秦岭地区银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银矿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6.
粤东地区银矿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火山岩型银矿和岩浆期后热液型银矿是主要类型。前者具层控特征,后者主要属岩控矿床,是找矿的主要类型。火山盆地边缘及其近围是找矿的重点地区,地质与地球化学找矿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7.
洞子沟银(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洞子沟银(金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粗略地划定了成矿时代,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机制及矿床成因,划出了四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分维理论探讨了闹牛山─巨里河火山─次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带的矿床空间分形特征,并以分维值论述了矿化集中空间分布结构,提出靠近嫩江断裂一侧是进一步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