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石油化工应用》2019,(12):71-73
在高气液比油井生产过程中,较高井口套压向低压生产管网释压导致流程超压、管线冻堵是影响该类油井正常生产、机采系统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气体对泵效的不利影响,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气体能量,开展了高气油比油井气举提效技术研究。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高气油比油井的泵效、保持合理生产压差、井口套压,适配生产流程承压,防止流程冻堵。  相似文献   

2.
高气油比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套压的大小影响着油井的生产,套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油井产生不利影响,出现产油量偏少或者含水率上升过快,影响油井的最终采收率。由于套压与油气比、含水率等存在线性关系,故可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套压与产油量的关系,而产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套压变化导致抽油泵泵效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气油比机采井正常生产时的合理套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52长X区块是长庆油田2007年投入开发的高气油比油田,该区地饱压差小,生产流压均低于饱和压力,油井正常生产时受气体影响较大,通常根据现场经验控制套压在1~5 MPa。生产数据表明,套压过高或过低均影响油井的产液情况。以不同套压下测试的生产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确定了高52高气油比机采井正常生产时的合理套压,为油井的生产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桥口油田属于典型的多油层非均质常压低渗复杂断块高气油比油气藏,套压值过高影响井底流压,套压过低会造成油套环空泡沫段的增加,从而直接影响动液面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为了合理控制套压,在传统采油树流程基础上设计了自动控套防盗气工艺流程。根据各井气油比、地层压力,设定对应套压值,自动控套装置根据设定值自动排放套管气调整套压。合理控制套压保证了井底流压的稳定,避免了泡沫段的产生,有效回收利用了套管气,改善了开发效果,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在气油比较高的油井,气锚的分气效果很差,使常规抽油泵发生气锁.介绍了液气混抽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表明:液气混抽泵能够强制排出气体,对油井的气油比没有要求,在高气油比时不会发生气锁现象;柱塞上死点位置、气包段长度对泵的效率有影响.现场应用表明:在常规抽油泵不能工作的高气油比油井中,使用液气混抽泵能够提高油气产量,泵效率达69%.  相似文献   

6.
抽油井不压井工艺技术在吐哈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彦立  李军  许云春 《油气井测试》2007,16(3):66-67,69
吐哈油田地层压力低,层内脱气造成抽油井气液比上升,出现了大批的低压、高气液比抽油井,针对这类油井维护作业地层易污染、产量恢复周期长的问题,开展抽油井不压井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共完成有杆泵不压井检泵26口、自喷井不压井转抽作业5口,成功解决了油套环空和油管内部的密封问题,避免了外来液体大量漏入油层,作业后无需产量恢复期,对地层无损害。  相似文献   

7.
文中针对各井的产气量高.抽油泵受气体影响严重.而且泵效低的情况合理控制油井套压,减少油套管环形空间内自由气量:通过相对提高泵吸入口的深度.减少进泵的气体量,来降低油层表面回压.使抽油泵的沉没度增加.动液面上升,改善泵吸入口状况.提高泵效.从而达到增油增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文留油田高气油比电潜泵井泵效低的难题,开发了射流增效技术。该技术基于垂直多相管流理论,利用射流混合管控制井筒中油气水多相流动的流型来减少能量损失,有效提高电潜泵井的举升能力。射流增效技术在文留油田6口井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工艺成功率100%,工艺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液13.5 m3、日增油2.64 t,平均提高泵效16.8%。该技术为提高高气油比油井举升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低渗油藏渗透率低,生产压差大,液面低造成原油脱气,有相当数量的油井高气油比生产,对有杆泵造成很大影响,甚至气锁,采用内罩式和螺旋式气锚来解决,效果不理想。为此,研发了能够实现油气较为彻底分离的XFQ-102型有杆泵防气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上接头、放气阀、螺旋分离总成及沉降分离总成等组成,采用重力分离、螺旋离心分离及重力沉降分离三级分离方式,可针对不同的气油比油井任意延长螺旋分离部分的长度,提高油气分离效率。70余井次的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对气油比在200~400m3/t的油井现场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在草舍油田注CO2驱油过程中,由于CO2通过大通道窜至生产井,造成气油比上升,导致常规管式泵泵效低,为此进行了CO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技术研究。研制了防气射流泵和强制拉杆防气泵等关键工具,组合了具有二级防气功能的CO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管柱,并采取了防止CO2腐蚀的技术措施,形成了CO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新技术。该技术在草舍油田3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井平均泵效提高了10.5百分点,平均单井日增油2.0 t。这表明,CO2驱高气油比井举升新技术能够解决草舍油田CO2驱高气油比井泵效低的问题,达到提到泵效和产油量的目的,为提高草舍油田CO2驱整体开发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蓬莱油田目前很多单井受泵型、排量等限制,需要在保证油井稳定运行下进一步挖掘潜能,则必须从泵工况各项参数调节入手,套压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分析油套环形空间内的油气水三相分布状态,提出了基于泵工况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的套压调整技术,再拟合泵吸入口和出口压力数据,得到不同套压大小下的泵效,分类确定油井合理套压。针对蓬莱油田单井井底流压较高且一直很难优化的井,通过该方法可以找到最佳泵效率的工作点并降低井底流压,实现油井稳定并增产。  相似文献   

12.
用单流阀回收套管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单流阀连接于出油管线和套管环形空间出口之间,以便回收套管气。用该方法后,井口平均套压会发生变化。文中分析了套压变化对泵效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实例,其中通过电算分析了五个沉没度、三个生产气油比下井口套压对泵效的影响(分析泵效时,只考虑了气体、冲程损失及漏失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可用单流阀回收套管气,且可获得可观数量的天然气以及可确定最大泵效下沉没度及下泵深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低渗油藏流入动态模型大多是在稳态条件下建立,而实际由于低渗储层孔渗条件差,压力波动传播过程慢,在达到渗流边界之前的很长时间内,油藏流体均以非稳态的形式在地层中流动。基于前人建立的致密油藏压裂井瞬态线性流模型,综合考虑脱气条件下油相的渗流能力以及储层的应力敏感效应,建立了一种新的低渗储层溶解气驱压裂油井的流入动态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确定流入动态关系曲线的拐点,同时通过对不同渗透率以及不同脱气程度条件下的流入动态规律的对比分析,得到了低渗储层应力敏感效应越强、原始溶解气油比越大,产能拐点出现越早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确定油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对油田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海西部部分油田地饱压差小、溶解气油比高,开发后期生产压差大、原油脱气严重,井下电泵机组常出现气蚀、气锁等情况,导致无产出或躺井.为提高高气液比油井的检泵周期,降低故障率,调研了业内先进的电泵举升气体处理技术,分析了各个模块的气体处理能力,形成了基于吸入口气体体积含量和产液量的电泵举升系统优选图版.阐述了高气油比油井塔...  相似文献   

15.
渤海油田近65%的油水井采用套管射孔方式完井,建立地层与井筒的连通通道,使流体从地层中流出或将流体注入地层,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为大斜度井、大位移井。目前通常采用静态负压射孔方式进行射孔,但该工艺对射孔的清洁压实带效果较差。为了更好地清洁射孔孔道,采用动态负压射孔技术,通过特殊的射孔设计,采用专门的负压射孔弹和射孔枪的组合,在较低的负压或正压条件下产生一个较大的瞬时的动态负压值,可显著提高孔眼的岩心流动效率。该技术已在渤海油田沙河街组储层完成3口井的现场应用。由投产数据对比表明,动态负压射孔工艺达到了设定的负压值,且平均产液量高于传统平衡射孔负压返涌静态负压射孔工艺,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高气液比井中为了减少气体对泵效的不利影响,同时又能充分利用气体能量,采用套管气辅助举升技术是一个比较经济有效的选择。在井下合适深度下入气举阀,将环空气体返注回油管,利用气举原理可获得更高的系统效率。然而套管气源和压力无法人为控制,注气压力和注气量均随时间变化。为了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结合采油系统中各段的流动特点和采油设备的工作特性,考虑井下分离器和气举阀造成的套管气体量以及压力的变化,建立了套管气辅助举升过程的动态模型。通过比较有无井下分离器及气举阀时的油井生产参数变化,得到使用套管气辅助举升系统后,油井泵效提高、套压得以控制、上冲程载荷降低等结果,表明套管气可以用来辅助人工举升。研究还通过改变气举阀下入深度、直径以及开启压力,研究各参数对采油过程的影响,为套管气辅助举升工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已超过7年,井筒积液、油管腐蚀穿孔、管柱堵塞等问题逐渐显露,严重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为提高涪陵气田页岩气井异常判别的准确性,基于"U"型管原理,建立气井生产过程合理油套压差计算方法,从8种组合方式中优选出H&B—B&B组合模型作为井筒多相流流动计算模型,并优选了振荡式冲击携液模型计算临界携液气量.结合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