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4)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现阶段培养大学生一定的读书习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大学生读书除了有利于拓展文化知识、开阔视野,还对培养人文精神、实现梦想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在高等教育中理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读书,并多渠道培养大学生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向。在原有学生素质培养培养的基础上,具有丰富性、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的第二课堂应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本文首先就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要提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性,就要从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入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政府、社会、学校三方的努力支持是客观必要因素,而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实施者——大学生是主观因素。只有政府、社会、学校三方协同,大学生个体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才能在政策上有保障,社会环境有氛围,学校培养有抓手,让大学生有信心选择创新创业,才能使培养更加有效,创新创业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6):139-14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是民族昌盛的原动力,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基于"双创"背景,审视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守业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位、创业教育师资素质欠缺、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方向、课程打造、优化培养载体、整合师资、搭建实践平台,夯实创业能力培养根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本文围绕培养大学生注意力这个话题分析了注意力的发展、大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大学生注意力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高校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措施,以期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条件,本研究以民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主体,研究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关键路径。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知识十分匮乏、法律观念相对淡薄、自身权益维护不足的问题,提出民办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即丰富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多开展课堂法制培训、加强大学生自我法制修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9)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培养活动。文章主要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途径,通过绿色发展理念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2)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尚不成熟,而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心理素质相关概念、重要性及其评价体系的理解,结合已有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体系,提出完善措施,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针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个问题,不仅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大学生本身所关心的问题领域。作为大学生集体中的一员,深知这个阶段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对大学生这一集体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关键时间段。近年来,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地进步,人工智能这个新的时代的出现,给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定位带来一次广泛而又深远的改变,把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人工智能时代这一背景结合进行全面审视,正是本文的立意所在。本文立足于研究人工智能时代下大学生核心素养与培养模式的融合发展为基本原则,在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下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核心素养创新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音乐素养对现在大学生培养心理健康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及各种能力等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可是,现在的大学生却不重视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这篇文章重点强调需要从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方方面面开始做起,具体包括:既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文化又保留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让音乐进入大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教育的基础理论、加强大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本文重点从这几个方面去论述提高、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5)
白求恩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新时期,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引导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对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和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树立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面对激励的人才市场竞争,两者缺一不可。但由于现阶段高校普遍并不重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往往只是重理论、轻实践,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发展。因此,笔者引入实验教育概念,分析实验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实验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拓展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中国高校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以学生专业兴趣为导向,对现阶段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基于自主式微小实验平台建设的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本科生毕业设计为依托,通过学生自行研发微小实验装置、自主开展实验研究,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工科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基于自主式微小实验平台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能切实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展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提升工科专业毕业生的企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3)
为了提高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发掘和培养大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探索出突破传统教育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以及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与人文环境的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5)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而学生的素养、品德关乎国家的命运。大学生党员具有先锋模范作用,是大学生团体中的坚实力量和重要纽带,他们的行为方式对周围同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必须积极推进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而目前党员的培养注重程序而非质量,容易出现一些政治观念不坚定,懈怠、散漫的现象。为了更加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心理激励,用一种动态的、更具针对性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7)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谐高雅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素质,反过来,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也能够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素质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如何运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进行了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17.
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当今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科技竞赛正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作者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经历,文章主要从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结构设计竞赛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7)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坚定后备力量。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必须切实解决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培养不平衡、就业目标与整体素质培养不平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培养不平衡等问题,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科学创新的能力、爱岗敬业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综合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1)
"挑战杯"竞赛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论文旨在说明"挑战杯"竞赛对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专业水平,专业知识,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高了大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科研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4)
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高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按照社会发展和未来工作需要,理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意义,找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今后培养方向和途径,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