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外檐装修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栏杆,除了维护功能外还有极好的装饰功能,对建筑气势的营造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明清时期的扬州第宅建筑记录着中西文化的融汇与建筑技艺的发展。对其栏杆的形式与材料进行梳理,分析建筑功用和美学意境,可以从一个侧面补充我国建筑及其装修的地域性文化研究体系,并希望能对现代的建筑设计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门窗的装饰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建筑装饰最主要的部分,不仅装点与深化传统建筑外观与室内空间,而且赋予了建筑与室内空间深刻的人文意蕴。本文以装饰艺术为切入点,以明清苏州第宅门窗为载体,对苏州传统建筑门窗装饰所体现的地域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解读,是对当前苏州第宅装饰文化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衙署建筑是中国古代城市中重要的功能建筑,也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单元。该文以明清扬州的衙署建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明清扬州的城市发展背景作了介绍,明清时扬州是一座以盐业经济为主的运河沿岸和长江下游的商业贸易都会型的大城市。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形态学、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史学的方法,采取查阅历史文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手段,一方面从城市的角度探讨了明清扬州衙署建筑的空间分布和城市影响;另一方面,对江都县署、盐运司署等具体的建筑实例作了深入的空间布局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明清扬州衙署建筑布局上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壁饰作为建筑装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清代第宅空间中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清代苏州地区壁饰的概念、种类、以及在室内空间中的风格:寻找其优秀的设计理念与元素,为传承、发扬苏州地区建筑装饰装修文化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民居建筑代表了一个历史时代人们的生存水平和生活理念,是一个民族的技艺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明清两代是中国建筑文化趋于定型的时期,北京则成为皇亲贵族聚居中心,各亲王的府邸极尽奢华之能,促成了四合院民居的定型与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风水观念在大到城市、乡村、小到家宅的布局中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在同属于汉文化圈的韩国,在尊儒教为国教的朝鲜时期,众士林将宋代《家礼》推崇到极致,并将其融入到第宅的布局规划中,形成了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士大夫居住形式。本文通过浅析两国贵族府邸的建筑特色,挖掘在汉文化大文化背景下,中韩传统贵族府邸的建筑特色和对封建礼制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6.
扬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扬州老城区中,是扬州四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文章以扬州湾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湾子街的发展历史、街巷格局、空间节点和建筑风貌,总结湾子街的空间特色及其成因,并探讨该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传统戏场是古人宗教、民俗、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公共活动最为频繁的空间,它反映着礼制、神权、民俗、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戏场建筑颇为兴盛,几乎村村有台,现今在徽州农村地区仍有大量遗存,颇具代表性。文章实地调研测绘了徽州地区17处明清时期戏场建筑,从台基类型、构架体系、屋顶形式、装修隔断4个层面重点分析研究其特征与建构逻辑,并对戏场建筑所特有的构造分析提炼总结。旨在为戏场建筑的修缮保护提供实物例证,同时为徽州传统建筑研究提供有力的补充与深化资料。  相似文献   

8.
从窗牖的历史和构成,介绍传统窗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以传统窗花冰裂纹为例,对窗牖的样式和图案进行重点分析,论述了传统窗牖艺术形式对于现代建筑装饰的意义,对传统窗牖艺术形式的创新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古今实物的对比,引发对传统窗牖的再认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彬 《重庆建筑》2011,10(12):38-42
古建筑的檐下小木作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符号),是有其特色和魅力的。在现今的仿古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也大量采用这一符号。本文从巴蜀地区的地理环境入手分析,从中归纳概括出巴蜀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尝试提炼出巴蜀古建筑外檐装修艺术的总体艺术风格,然后将其分成隔扇门、窗牖、檐下小木作装修三个板块进行浅析,并结合实物资料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15,(7):62-67
徽州古戏台是徽派古建筑的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类型,它见证了我国戏曲产生、发展和辉煌,同时也反映了徽州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明清时期是我国戏剧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看戏赏戏成为了徽州地区流行的娱乐生活方式,与之相应的古戏台建筑颇为兴盛,现今所留存者也颇具代表性。通过实地对徽州地区11处古戏台建筑的考察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徽州地区明清时期古戏台建筑的留存情况、规划选址、典型实例、建筑类型等,旨在丰富徽派古建筑的内容,同时为研究徽派古建筑类型、徽州文化以及中国戏剧史等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金竹林双连拱隧道,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连拱隧道的不同开挖工序,研究了连拱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墙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中墙是连拱隧道的主要承载构件.左右洞室的非对称开挖会对中墙产生不平衡推力和弯矩.中墙的合理设计,可以显著提高连拱隧道的承载力、约束隧道洞周位移、提高衬砌结构安全度.开挖工序的合理设计,可以优化连拱隧道的中墙以及整个隧道结构.  相似文献   

12.
鞠杨  国明超 《工业建筑》1994,24(12):28-31,35
本文采用弯折和劈裂试验研究了微粒混凝土的受拉性能,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EXPERIMENTAL STUDY OF PLASTER STONE IN CE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技术》2000,31(3):162-163
  相似文献   

14.
位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徽州古民居,在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室内仍然能够保持较舒适的物理环境,基本上能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根据对徽州古民居室内物理环境的调查、实测结果,从古村落规划、建筑空间布局和建筑构造等方面对徽州古民居所采用的节能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龙举  杨先寿 《低温建筑技术》2009,31(12):114-116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系统的论述贵阳市地质环境背景,分析了贵阳市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地质环境质量问题,提出了贵阳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应重视的地质环境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盐水浸泡作用下石膏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盐岩溶腔油气储库建造过程中,盐溶液对石膏夹层的侵蚀效应,在实验室对自然状态(干试件)、饱和与半饱和盐溶液中浸泡20 d的石膏(湿试件)进行单调单轴压缩与小幅反复加卸载作用方式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初步揭示石膏在这一特殊条件下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复加卸载使石膏单轴抗压强度由单调加载条件下的14.6 MPa降至12.3 MPa,降幅15.8%,而峰值强度所对应轴向应变也从0.39%降为0.19%,反复加卸载使得石膏的强度与变形均有所降低,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反复加卸载作用方式下,与干试件强度相比,在饱和与半饱和盐水中浸泡20 d之后的石膏强度并未降低,说明盐水对石膏侵蚀作用不明显。在盐溶液中浸泡之后试件变形能力增强,与干试件情形相比,增幅高达73%~147%,相应弹性模量也从干试件的6.6 GPa分别降为4.5和2.8 GPa。由于结构致密、孔隙率低,加之化学成分为难溶物质,在常温及酸性化学溶液作用下,石膏晶体在细观结构上未受到盐溶液的侵蚀损伤,强度并不随溶液浸泡作用而降低。但是,20 d浸泡作用下有少量溶液由表及里的浸入,从而使石膏变形呈软化趋势,且随溶液浓度不同而不同。在层状盐岩矿床油气储库建造及运营过程中,对石膏夹层的这一力学特性变化应予以考虑。所获得的结果对揭示石膏力学特性及指导层状盐岩溶腔油气储库建造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原位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Fick第二定律,推导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表观动力学,其形式上遵循抛物线规律,并由此确定了原位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实验表明,原位测量结果与由自然浸泡法所得自由氯离子扩散系数以及NEL法所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8.
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裂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超声波脉冲穿越混凝土后波形的各项特征 ,评定混凝土内部裂纹等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巷道支护的多种要求,新研制开发了弧状梯形金属支架,针对其力学特征,采用曲梁力学模型进行了受力分析,求解出了最大承载能力的表达式,与梯形金属支架承载能力相比较,得到了弧状梯形金属支架的承载能力系数.以11号工字钢断面为例,经研究得到了相应的支护特性,结果表明,弧状梯形金属支架的承载能力比梯形金属支架有大幅度的提高,其承载能力系数随顶梁半径的增大呈单调递减变化,随顶梁跨度的增大呈单调递增变化.  相似文献   

20.
扈万泰 《城市规划》2004,28(9):51-54
在城镇化进程当中,区县级城市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具有较为优越的发展条件。在西部大开发和设立为中央直辖市的历史机遇中,新重庆的区县级城市快速发展,规划工作总体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按照加快发展和提高发展水平的要求,这些城市的规划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与不足,本文探讨了进一步提高区县级城市规划工作水平的若干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