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N2017048中国恩菲签订中国稀有稀土公司5 000t/a稀土金属、合金项目咨询合同中国恩菲与中国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稀有稀土)正式签订年产5 000 t稀土金属、合金项目咨询合同。稀土金属目前主要应用于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储氢材料两个方面,少量用于制造特种钢、超硬质合金和耐高温合金。稀土永磁材料是高科技、航空航  相似文献   

2.
中美联手发展稀土永磁材料根据美国电动汽车集团、美国雷蒙泰克公司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中国五矿进出口总公司在1996年1月30日签署的合作协议,决定今年共同生产总值为5000万美元的稀土永磁磁铁,并争取在1997年产量翻两番。1998年后主导世界永磁材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冶金》2013,(10):F0002-F0002
郭朝晖,男,1968年7月出生于湖南浏阳,2006年7月毕业于钢铁研究总院,获博士学位。1996年进入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所工作,一直从事稀土永磁材料方面的军品配套以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和开发低温度系数稀土永磁材料、超高使用温度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纳米双相耦合稀土永磁材料、纳米复合铂钴永磁材料等,现为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4.
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而永磁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电源、交通、机械、化工、医疗、电力、电子、信息及日常生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稀土永磁是永磁材料中的佼佼者,特别是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更是由于其性能优异、价格低廉,在...  相似文献   

5.
《稀土》2018,(5)
正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呈现共伴生的特性,主要以北方的轻稀土矿及南方的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为主,不仅满足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全球稀土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消耗了我国稀土总应用量的40%左右,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发展对稀土资源的平衡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稀土永磁领域,利用稀土元素替代实现对磁体硬磁相内禀磁性调节在产业界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属通报》2013,(12):18-21
稀土产能利用率不足四成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三届三次理事会在北京举行。在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透露,稀土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产能利用率不足40%。陈全训提及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时"点名"三大有色品种,分别是电解铝、工业硅、稀土。其中,工业硅的产能利用率不足30%;电解铝产能利用率达到80%左右。"工业硅和稀土产能过剩较为严重。"陈全训表示,"化解产能过剩,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拓展应用领域。"然而,稀土应用是中国弱项,如稀土永磁材料、荧光材料、催化剂等。以应用市场占比近五成的稀土永磁为例,高端稀土永磁材料主要由日本生产,中国仅中科三环、宁波韵升、安泰科技等少数企业通过受让专利的方式生产。  相似文献   

7.
稀土永磁材料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永磁材料的进展自60年代末期稀土永磁材料问世以来,稀土元素在稀土磁体中的应用日益增加。目前已有铈、镨、钕、钐、镝等元素用于永磁体,且品种不断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稀土永磁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具有越来越主要的地位。当今,永磁材料按...  相似文献   

8.
我国稀土永磁产业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晨松  和金生  董丽平 《稀土》2005,26(1):78-81
由于上游产业的带动,我国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展速度很快,其中Sm-Co永磁增长缓慢,NdFeB永磁材料以其优良的性价比获得了高速增长,并改变了稀土永磁产业的产业结构。本文从稀土永磁材料市场的供给和消费两个方面,对我国NdFeB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稀土永磁材料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技术、品种、质量和产量发展状况;永磁材料应用的新领域;激烈竞争中永磁材料的国内外市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应用和市场发展中心。讨论了永磁材料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晓宁  鄢春根  杨悦 《稀土》2015,(2):113-118
利用知识产权出版社的专利信息分析系统,对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85年至2013年公开(公告)的稀土永磁材料专利申请从申请量总体趋势与国内外分布情况、专利法律状态分布、专利申请人和技术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申请量总体趋势上升;无效专利比例较大;日、美等国申请了大量专利,中国国内申请主要集中在发达省市;中国高校院所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而日本则主要是企业申请;专利申请最集中的10个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小类为H01F、H02K、B22F、C22C、B03C、C23C、C22B、C25D、B24B、G01R。建议完善并实施稀土永磁材料专利战略,降低稀土永磁材料的重稀土含量,加强稀土永磁材料磁性均匀性的研究,研发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稀土永磁领域设置的专利壁垒,对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日本专利壁垒对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出口的制约程度,并从规避专利壁垒的角度,探讨了应对日本稀土永磁专利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永磁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十分重要、大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并已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Nd-Fe-B永磁材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稀土固体废物的成因、成分分析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稀土工业产业链实际情况,就产生批量固体废弃物的工艺过程及稀土材料进行了讨论,对稀土湿法冶金渣、电解渣、铁基稀土永磁材料、钴基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抛光粉、稀土催化剂等固体废物的成因、生成量、成分分析及综合利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稀土固体废物的处理及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稀土永磁材料(NdFeB)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论述了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NdFeB)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稀土永磁体新工艺技术及其性能改进的方法,并展望了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近日向社会推出“高稳定性稀土永磁材料与工艺”研究开发成果。据介绍 ,该项目运用磁学、金属学、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急冷快淬技术、真空粉末冶金烧结工艺 ,创立了主相和晶界相以不同成分分别制备后再复合烧结的新工艺路线 ,研制出铁钴复合基稀土永磁材料。突破了钕铁硼 铁基稀土永磁材料温度稳定性差、机械加工困难的缺陷。并依据首次提出的解释铁基、铁钴基稀土永磁材料矫顽力机制的“发动场理论” ,揭示了材料的矫顽力机制及合金成分与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 ,解决了钕铁硼 铁基稀土永磁材料为提高热稳定性添加钴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我国近年来的稀土永磁材料的新进展。1998年以后,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原料量,工艺技术及装备,产能与产量,品种和质量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发展;稀土永磁材料在国内的新应用不断扩大,以及在国内外市场的销量增长较快。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目前,中国以36%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中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等均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中国的稀土材料、器件以及节能灯、微特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满足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技术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国稀土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上海市将在《上海稀土材料开发应用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加强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开发工作。一方面,从全国稀土永磁的发展情况来看,应用开发已大大落后于生产制造,如不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就会影响稀土永磁的生产发展;另一方面,上海工艺基础好门类较齐全,这是稀土永磁应用开发的有利条件。正因为具有上述必要性和可能性,故  相似文献   

19.
《稀有金属》2004,28(2):329-329
日前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张志东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制备出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块体和薄膜材料,可望成为新一代的稀土永磁材料,在信息、微型机械、微型电机等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稀土永磁材料发展到第三代后,人们仍在不懈探索具有更优异内禀磁性的新型永磁化合物。铁基稀土氮化物一度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张志东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磁性相变、稀土亚稳相向稳态相转变的机理、纳米复合磁性材料的磁性耦合机制、量子阱效应和磁性交叉作用之间的关联等方面取得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纳米复合稀土永磁薄…  相似文献   

20.
前面已介绍了稀土磁性材料这一大类材料中的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磁制冷材料、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应用。下面简单谈谈稀土巨磁阻材料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